通过综合建筑产业各方面指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与技术政策体系及机制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筑产业现代化实施情况等方面,以组织机构设置、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支持力度、试点城市(区)建设、产业集聚情况、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预制构配件使用、建筑全装修、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康居示范工程和建筑性能认定等为指标,全面衡量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试点城市(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通过科学的方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应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综合状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二是演绎分析和归纳分析相结合。应对国内外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出综合评价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般方法,将其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同时,将研究的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三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评价建筑产业市场状况、建筑产业地位、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让客观的数据说话,使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确立合适的原则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权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诸如建筑产业地位、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建筑市场状况。二是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水平。三是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尽可能采用相对指标,便于对各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状况进行比较,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外其他指标体系比较。四是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所需数据原则上从现有统计指标中产生,少量需要重新统计的指标应是确定的且易于采集的,且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地区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五是实际性原则。应从中国实际情况和统计部门的现状出发,权衡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下一篇:打造巨无霸型龙头企业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