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而不仅限于质量管理。用PDCA循环法进行成本管理,可以满足成本管理的“全员参加、全程控制、动态管理、不断突破”的要求。
一、PDCA简介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简单地说就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再总结中,完善管理和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
PDCA循环作为全面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PDCA具有4个明显特点:周而复始、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和统计的工具。
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图1所示)、8个步骤。
四个阶段就是P、D、C、A。
8个步骤:
①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② 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③ 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④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⑤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⑥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
⑦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⑧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通常,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本文限于篇幅对此不作阐述。
二、成本管理的概念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指施工企业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合同要约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预测、计划、组织、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合同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筛选、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保修,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命脉、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为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前提。换一角度分析,项目成本管理成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无不与成本相关,在每一项管理内容的每一个过程中,成本都无不伸出无形的手,在制约、影响、推动或阻滞着各项专业管理活动,并且与其产生直接的关系。
三、用PDCA进行成本管理
PDCA理论之所以畅行全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在施工企业,我们既可以把整个企业的管理纳入PDCA系统,也可以把企业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分项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PDCA循环。在以PDCA循环为主线和以企业活动阶段为主线之间,本文选择以PDCA循环阶段为主线进行阐述,适当辅以企业活动为主线的个别强调。
但是,鉴于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我们不能等到工程完工以后再来检查对比,而应该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设立阶段点,在每一个分期工程或者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即进行成本核算并与之前设立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用PDCA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时候,除了一个项目对应于一个总的戴明环之外,最主要的是还得有数个平行的、以时间轴为中心轴、前后相连的阶段性小环。
(一) P阶段——计划
P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计划、定目标,但计划和目标又不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源,它们只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能成为PDCA循环的有效肇始,这也符合“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判断和管理”的原则。
1. 搜集资料、掌握情况
要对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首先就要对所有成本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将各种形成成本的因素的分布情况掌握清楚并纳入管理。
2. 预测成本、确立目标
既然项目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所以对成本的预测和目标的确立,既要有总的规划,又要分阶段设计。如果是尚未启用成本管理的在建工程,那只能就未完部分进行预测和管理。
(二) D阶段——执行
在完成成本预测、确立目标成本之后,就需要专门的人员或者组织来推动实施既定的成本管理计划,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计划的实施,因为需要参与的部门和人员之众,涉及的环节之多,所以首先要征得企业总经理/首席执行官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老板亲自坐镇的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老板的“撑腰”,再好的理念和计划都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其次,要从上到下宣传灌输成本意识,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有一根成本控制的弦。
第三,将目标成本的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和各个人员身上,并配之以奖惩制度。
第四,要有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让各个岗位的人员在有了成本意识之外,还得知道如何操作。比如,开工前,要有经过评选优化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中,要有控制成本、杜绝浪费的技术措施;而材料的购进、保管、领用等都有一套科学合理、节约省耗、充分利用的制度。
(三) C阶段——检查
也就是成本核算阶段。通过控制下来的成本跟预算或者目标成本的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为下一个循环打下基础。
(四) A阶段——处理
在对比检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把实践中证明有用的经验和不足的地方都带进下一个循环,分别加以推广和弥补。
由此可以看出,PDCA成本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而不是只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或者财务管理人员;实行的是动态控制,而不是静态管理;关注的不只是结果或者过程,而是两者并重。
虽然为了表述上的清晰而将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体划分为4个阶段,但实质上前后4个阶段是前后衔接、紧密相连的,而且每一个阶段下面的每一个步骤,又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这样一段接一段,大环套小环,运动不止,循环不息,持续不断地改进突破,向成本管理的极限靠近。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