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 1
  • 2
  • 杂志征订
  • 集团项目公司管理研讨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案例 > 正文

创新红利要靠“精耕细作”—浅析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商业模式创新

发布日期:2016-04-28来源:本站编辑:刘梦怡

[摘要]

  创新红利要靠“精耕细作”—浅析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商业模式创新

  文\梅合理

  从“资质品牌红利”转向“模式创新红利”,抢占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的至高点,这是集团上下的当务之急。

  当前,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日益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工程项目招标模式,尤其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重大基础设施交通项目,几乎全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投融资建设,进入了投资建设的“深水区”。市场投资的这种深度调整,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依靠品牌和资质拉动增长的动力日益衰弱。基础设施事业部很快抓住了投资建设市场的命脉,在经历了以铁路项目总承包为主的创业期后,超前决策,迅速以创新驱动为纽带,转入以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抓手,切入高端市场,抢占高端项目,拓宽高端领域,成为开启新一轮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业务发展新航程的必然选择。

  市场出题目,创新做文章。加快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业务的发展,要不要模式创新已无疑义,而如何在模式创新上“精耕细作”,需要我们成功地释放更多的智慧。从“资质品牌红利”转向“模式创新红利”,抢占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的至高点,这是集团上下的当务之急。

  在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的营销运作中,我们始终抱有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始终关注着减少集团的投入和排除风险。没有把模式创新当成一步到位的终点,而是继续前行的起点。经常在创新思想上破冰,在创新行动上突围,在创新步骤上深耕。直面现实的利益博弈,步步跟进,不断优化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了以较小的投入获取了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的总承包权,化解了风险,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工程,是武汉市迄今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位于武汉绕城高速(外环)和城市三环线之间,全长约146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八车道,项目整体概算300亿元以上(不含两座长江大桥),拟投入资本金75亿元(资本金比例为25%),为西、南、东、北四段依次开工建设。

  为了推进四环线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武汉市政府将四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责任权,交由武汉交投集团来具体实施。面临如此浩大的工程,武汉交投集团无论在规划、融资、筹建等方面都缺乏经验,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基础设施事业部在获取工程信息后,牢牢盯死武汉交投集团这个重要的融资建设平台,充分利用其政府投资主体的政策性和导向性作用,引导武汉交投集团与中国建筑齐心合作,排除风险,科学实施投融资模式创新,实现合作共赢。

  首先,我们通过BOT+EPC模式锁定项目。经过多轮商谈,2011年7月,中国建筑与武汉交投集团签订了《联合体框架协议》,明确中国建筑为工程总承包方,全面负责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其次,以信托基金模式获得项目的最终审批。2011年11月,中国建筑同意向武汉交投集团提供资本金融资,具体资金采取有限合伙制基金方式筹集,使项目获得审批。第三,以委托贷款模式优化项目实施。鉴于信托基金模式成本高,且由于中国建筑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导致认定负债标准不一致等原因,在中国建筑向武汉交投集团提供首笔委托贷款后,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升级原融资方案。第四,以对外担保模式进一步降低风险。鉴于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压力较大的实际,我们尝试以担保模式取代自有资金投入模式,减轻中国建筑的投资压力,最终将中国建筑的现金出资变更为担保,并要求武汉交投集团和武汉市西四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建筑提供反担保,转嫁出中国建筑对平安资产提供担保的全部责任义务。

  基础设施事业部在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的营销运作中,在模式创新上不断地持续跟进,“精耕细作”,使中国建筑为武汉四环线高速公路项目所提供的资本金,全部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分三期均衡投入,并且无需承担任何融资义务和责任,既减轻了投资压力,也排除了投资风险。

模式创新无穷期。中国建筑在获得武汉四环线的施工总承包后,对这个特大型的工程项目又实施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指挥部和项目部三级管控机构,明晰了项目决策层、执行层和落实层的职责,探索出特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方法,使工程施工建设紧张、有序、可控,干出了中建的范儿,树立了中国建筑的品牌形象,广受湖北省有关部委的好评。成为中国建筑推进“大项目、大市场、大业主”战略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可供借鉴的样板。

 

  作者系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副总经理

  版权声明:本文系工程建设网独家稿件,版权为工程建设网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