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1000米的足迹

—深圳地铁项目盾构作业队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4-09-11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大禹1号”在鹏城——深圳地表之下沿着地铁7号线的规划线路已经掘进1000米了。然而,这1000米的距离却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五分局从水电施工向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转型的起点,是盾构队从无到有,由小壮大的开始。

  1000米,也许在地面上紧赶几步就能跨越的距离,而在地面下,它却凝聚了参建员工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汗水和艰辛,也抒发着豪迈和自信。

  你追我赶

  每天工作突破12小时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田”、“排头兵”、“窗口”。是放飞希望,成就梦想的地方,是唱响“春天的故事”的热土。而身临其境深圳地铁7号线繁忙的施工场景里,让人深切感受到的是公司转型升级的滚滚热浪。

  五分局盾构队伍项目经理说:盾构队是战略转型的冲锋队,是探索非水电市场的开拓者。职工们讲:我们是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开拓者、践行者。显然,大家都已经做足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在前期施工中,大家的思想就高度地统一,干起工作来争先恐后,奋勇拼搏,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那时候,营地还不完善,仅能满足基本的办公和住宿,几乎每天综合办公室都会组织机关人员劳动,营地在大家的付出中愈来愈完善,愈来愈漂亮。逐渐地有了洗衣房、晾衣间,有了食堂和餐厅,有了羽毛球场,也有了拌和站和加工厂。

  前期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也很多,参战干部职工千里迢迢赶来深圳,气候上要适应深圳的湿热多雨,施工上要适应城市施工的严苛要求,思想上要转变固有的水电情结,每天工作突破了12小时。

  深圳多雨,特别是三、四月份的“龙舟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每次暴雨来临,大家都冲向工作面,采取一切措施,不让泥水流入公路和排水管线。盾构作业队拌和站基础开挖,地势高、坡度大,一旦遇到雨水就有可能闹“洪灾”,暴雨来临前覆盖裸露的场地,防止泥水外流,成为了盾构施工队每次在暴雨来临之前的急切任务。

  盾构队职工不多,但工作量不小,走道板加工、始发台加工、反力架加工、门机轨道梁加工等等,都需要下料划线、切割焊接、运输吊装。技术学习、合同学习、方案评审,都得夜以继日地完成。因此,当人们徜徉在城市中,观赏着楼宇街市,车水马龙的时候,盾构队工地上总是焊花飞溅,挥汗如雨的施工场景。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人们在夜市里悠闲享受的时刻,盾构队会议室里依然是灯火通明的学习场面,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成为了盾构队雷打不动的任务。

  为了早日熟悉盾构机的操作,盾构队一边高效推进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边加紧展开各类培训。大家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不仅学习盾构机原理和操作,还研究沿线地质、讨论施工技术方案,大家一起学习BT条款,学习规范,学习安全,项目部各部门还根据自身工作讲授管理和业务知识,在盾构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盾构设备进场前做到了各项管理精细到位,所有人员职责清晰,业务熟练,为后续有序推进施工奠定了基础。

  盾构施工必须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同时还要面对敏感的地面环境,为了做到熟悉每一寸地质情况,了解每一处建筑物构造,大家顶着炎炎烈日,带着仪器、工具,无数次徒步其间,进行地质补勘、住户走访……

  除此之外,沿线各种管沟、管线密布,任何一处的疏漏都将可能给日后的盾构掘进带来麻烦,大家不放过区域内的任何管线井口,逐个测量,做到心中有数、心知肚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详尽的构筑物分布图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

  破解难题

  完成一项项施工节点

  2014年1月10日,“大禹1号”盾构机进场了。

  晨曦中,一台庞大的260吨履带吊已经在盾构施工队连夜的奋战中组装完成。吊装现场,盾构施工队的干部职工配合着两台吊车紧张地忙碌着,井上卸车、验收、拼装、吊运节奏分明;井下就位、指挥、牵引井然有序,直至深夜,吊装现场仍是灯火通明,大家干劲不减。

  1月20日,“大禹1号”完成下井,整个吊装过程只用了计划工期的三分之一,全体员工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安全高效、确保始发”的号召下,顺利地完成了40米步进,将盾构机整体移动至指定位置。为早日完成施工任务,午饭、晚饭、夜班饭都是送到井下施工作业面,参战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按照项目指挥部下达的施工节点实现盾构始发。

  2月13日,“大禹1号”按原定计划顺利始发。在大家不分昼夜的拼抢下,盾构安全通过了60米矿山法洞挖段空推,“大禹1号”抵达端头墙,开始进入地层掘进。

  这时候,真正意义的盾构施工才正式开始,盾构机一入岩就进入到了转弯并下坡的地段,转弯半径为300米,这是地铁转弯的最小半径,坡度为27.5/1000,接近了30/1000的极限坡度。盾构队从上到下全都集中在了盾构机上。

  4月9日,“大禹1号”在掘进约200米后,进入半断面硬岩层段,即所谓的“上软下硬”段,上部土层的稳定性差、透水性强,增加了施工难度,也是最容易形成坍塌、沉陷的地质,对地面沉降的安全系数要求极高。根据区间地质详勘,此地质层长40米,岩石强度最高达到119Mpa。为保障盾构机能有序、快速的掘进,盾构机首次开仓换刀。

  此次换刀是第一次对盾构机实施常压状态下的开仓换刀,换刀作业的所有任务都在隧道内完成。换刀空间狭小,仅有一个直径60厘米的舱门可供人员出入,土仓内温度超过40°C,刀盘前的围岩上到处滴水,狭小的空间里还要搭设“平台”,固定多个倒链,各种风管、水管、乙炔氧气管、行灯电缆电线等,使得换刀工作困难重重。

  换刀经过了20天的紧张作业,盾构队每一名成员洒下了无数的汗水。狭小的作业空间、超强度的体力消耗,考验着作业人员的精神和意志,也展示了盾构作业队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急弯陡坡掘进段战胜了、上软下硬地质段征服了、全断面硬岩段攻克了,浅覆层穿越交通干线也顺利地通过了,一个个节点的实现,使盾构作业队人员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地开始了穿越“四栋两层小楼”。

  “四栋两层小楼”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基础基本无结构,直接在地面上敷设两层烧结砖,上部为水泥空心砖墙体,盾构掘进过程稍有失控,地面略有隆起和沉降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这里车多人多,商铺密集,地面疏导难度大。这里隧道埋深8至10米,地质情况为上软下硬,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高。这对盾构队的施工能力、控制能力无疑是一次严苛的检验。

  6月8日,“大禹1号”安全穿越“四栋两层小楼”,监测结果显示,期间地面最大沉降量1.4毫米,远小于20毫米的允许沉降值。盾构作业队用“安全穿越” 检验了进场以来的学习成果,证实了队伍的实力,回报了关注和关怀盾构队成长的各级领导,总结积累了复杂地层的施工经验。

  自施工进点以来,盾构队积极适应深圳特区高标准施工要求,克服施工周边环境复杂、雨季时间长、施工制约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努力学习地铁施工知识,着力培养轨道建设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转型中升级,在奋进中提升,文明施工、工程质量被列为深圳地铁7号线学习标杆,在深圳市地铁集团公司的各类考核评比中屡次名列前茅,项目公司组织所有参加7号线建设的各家施工单位到十一局承担的盾构隧道参观管片安装质量。

  1000米的路程,对于盾构作业队而言,虽短尤长。1000米的足迹,见证了参建干部职工洒下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1000米,对于盾构作业队仅仅是个开始,更加辉煌的业绩等待着参战员工去创造。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