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这是唐代大诗人岑参描写西部大漠的著名诗句。 2011年3月,距新疆哈密西北30公里外的茫茫戈壁,经常是狂风裹挟着沙砾呼啸而过,风力最大可以达到 13 级,吹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狂风弥漫,飞沙走石,难生草木的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诞生出了一片“沙漠绿洲”,这就是公司兰新二线哈密轨枕场。这里夏季干旱高温、冬季寒冷漫长,交通不便,可利用资源非常有限。“风洗面,沙洗头,骄阳就是涂脸油;风在吹,沙在吼,枕着荒漠睡一宿”,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公司兰新二线哈密轨枕场的员工们,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轨枕场的临建工作。
哈密轨枕场建址戈壁荒漠之上,承担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线186.71公里的双块式轨枕预制,总计约55万根。目前日产轨枕突破千根,总计生产突破30万根。效益依靠管理,精细务求实效。哈密轨枕场自建场以来,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的原则,在保质量求产量的前提下,各项工作全面启动,稳步推进。
向书本和实践学习
现代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学习的能力,而企业学习能力体现在从业人员身上。哈密轨枕场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如何能将这支年轻的队伍尽快的打造成一个经得住考验的综合性人才团队,项目部下了很大的力气。轨枕场根据局指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结合施工地区的高温干旱的特殊环境,不断加强员工和劳务工的岗前培训、工艺工法、机械设备、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先后开办了窦铁成职工夜校、建立了职工书屋、成立了学习型党组织,培训以高速铁路施工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采取岗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岗前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依照《项目管理标准》及轨枕场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追踪行业新动态,掌握新知识,找出差距,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为了提高劳务队的综合素质,发挥其最大潜能,采用现场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影像资料直观的给劳务队讲解。每月一次的财务法规知识讲座是轨枕场的必须课,结合成本分析会议,让每个部门在了解财务知识的同时专业、科学、真实的总结分析各部门当月开支,并作详细汇报。达到了生产经营现状和成本情况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的效果,同时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做到质量、效益双丰收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除过项目部内部培训,项目部还制定了委外培训以及其他示范点的观摩学习。理论只有紧密联系实践,才会产生真知灼见。轨枕场从工艺工法到现场规范施工,加大了非生产人员的培训。制定了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求综合部、财务部、物资以及新入职的员工,深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边学习边实践,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物资部通过学习工艺流程了解到现场实际物资的消耗,能准确地进行物资采购,降耗节能、挖潜增效,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其他部门也是受益匪浅。同时,项目部还引进学习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工效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哈密轨枕场为全体职工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了坚实的创新根基。
狠抓安全质量不放松
哈密轨枕场工区驻地内有近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按照工序进行轨枕钢筋加工施工;车间后的存放区,摆放着堆码整齐的轨枕……这一切离不开对安全质量的有效管理。轨枕场自2010年7月份建场以来,就将安全质量作为龙头来抓,以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为目标,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意识,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且通过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全面启动“一岗双责、岗岗有责”管理机制,制度不只是上墙,而且要落地,完善的制度保证,调动起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责任心,严格按照双块式轨枕的生产图纸及图纸上所标定的规范执行。对可能预测的各种危险源,轨枕场制定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开展应急预案专项交底工作,在作业之前及时下发到相关人员。编制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各项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开展演练。在关键部位设置了消防器材,认真做好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标示清楚,规范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做到无防护不施工。划分安全责任区,分区设置专职安全员,并设有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现场全程监管,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并且继续坚持安全自检自查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大巡查和检查的力度,把安全生产监督延伸覆盖到每个岗位、每道工序,不留死角,确保不留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并通过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效应,结合安全质量宣誓、安全质量签名、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答、应急预案演练等诸项活动,使得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全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每月一次机械设备安全大检查,查找漏洞,不留死角,对出现的各项问题,责任到人立即纠正、马上整改、绝不将问题滞留,解决不好的绝不放过。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对于现场质量严格把关,物资保障从源头抓起,和生产厂家沟通协商,提出质量保证措施,并加以监督实施,加大进场检验力度,保证进场材料质量合格。对于设备制定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计划,有序安排组织实施,保证设备经济运行和安全使用,确保项目施工有序进行。并对冬夏季施工的安全工作精心策划进行部署落实,提高对冬季严寒夏季高温、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根据冬夏季施工的特点查找隐患,加强事故预防,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作好一线施工人员的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通过长期以来对安全质量的具体规划、部署、指导和组织实施,使全体参建员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增强了责任,现场管理、安全、质量明显提升。轨枕场强化劳务队管理,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成立架子队设立了九大员职责明确;加大培训力度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九大员分布在施工现场,严把现场管控规范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施工需谨慎,安全大如天,项目部加强对架子队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加强群众安全员的工作力度和培训学习,及时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做好安全风险管理。项目部还与所属的架子队签订了安全、质量、环保和文明等方面的施工协议书,增强了架子队劳务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用责任意识指导行动,将精细化真正落到实处。
降本增效才是根本
众所周知,材料占据项目成本的比例最大,为了做好成本控制,物资采购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以科学组织理性采购,项目部严格按照党政会签、集中采购、部门参与的原则,以性价比最优,总成本最低,项目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采购。项目部要求物资人员深入现场,熟悉工艺流程,对每道工序的材料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求采购人员多方询价,对比质量、严控进场关口,针对市场供应和季节性调整做好分析,在价格较低时多购入,以减少材料上涨对成本的影响,即保证了物资的需求,又节约了成本。为了能进一步了解现场物资的使用情况,从一进场就要求物资人员加强学习生产工艺,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抓成本,准确的掌握材料的消耗定额、以及其他物资的使用寿命,杜绝盲目购买和不必要的浪费。机械设备是轨枕场施工生产的主力军,加强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对设备当中故障频繁的部位以检代修,将设备配件做了归类台账,可以修复的制定出修复的方法,同时培训了机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掌握该类修理方法。对该类配件实行以修代买,能加工的配件自己加工,并且要求操作司机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强节约意识,对应该修复的配件应及早修复备用,不应该只想着向项目部索要新配件,有效降低了设备配件的投入费用;维修方面机修班和工队都加强了维修力度,设备故障不过夜,抢修非常及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设备故障待机时间;设备管理人员和机修班人员加强设备巡检的频次,通过与现场操作人员的沟通,及时真实的掌握设备的状态;项目部人员经常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对现场所涉及的易损配件进修寿命统计和开发修复的最有效途径,深入研究设备配件新购和维修的成本分析,对好的建议进行奖励,逐步使每种设备配件的经济性成本都能有经济性资料生成。哈密轨枕场成本分析不走过场,每月一次的财务知识和成本分析会议是轨枕场的必修课,结合成本分析会议,让每个部门在了解财务知识的同时专业、科学、真实的总结分析各部门当月开支,重点是砂石料、水泥、钢材的使用,以及设备购买配件的使用、节约的措施,结合上月成本分析作详细汇报,寻找差距。好的措施继续保持和完善,不合理的做法及时改正绝不放过,集思广益寻找问题突破点,最终达到了生产经营现状和成本情况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的效果,同时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做到质量、效益双丰收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
要想精细化管理,要想节约成本,就得向技术创新要效益。项目部成立了QC小组,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技术部门紧盯现场施工,对施工中存在的难点结合轨枕场施工中的特点积极组织QC小组加大技术研究力度。QC小组先后在五个方面对技术和工艺工法进行了改进,一是从半干硬性混凝土的灌注能否有效均匀的进行布料;二是长模混凝土振捣是否到位有效排除气泡从而改变轨枕外观;三是12支点脱模台脱模后能否有效控制脱模后轨枕不易变形及防护轨枕磕碰;四是钢筋整体拼装问题及挡肩筋焊接定位,如何准确定位防止钢筋移位;五是干旱地区温差大双块式轨枕的养护防止裂纹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在轨枕场领导支持和鼓励下,经过不断调查,不断实践摸索,终于从多方面解决了现场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轨枕场先后多次在混凝土选配、轨枕生产工艺及生产效率、长模振捣、脱模工艺、构造筋加工质量、轨枕后期养护等多方面形成7项QC成果、尤其在两条钢筋加工生产线上取得了突破,自主维修和创新代替厂家的售后服务,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节约了成本。哈密轨枕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组织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一方节省十块钱”活动,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在混凝土配合比选材方面重新入手,主要在掺合料的选型,胶凝材料的使用总量,外加剂的掺量以及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砂率等多方面综合优化,从耐久性指标和早、中、后期强度情况,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成果。目前轨枕场已采用优化后配合比施工6000方混凝土,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剩余工程还需混凝土约1.9万方,优化后可节约资金约50万元,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轨枕场的QC小组服务一线,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先后进行工艺改革16项,在2012年哈密轨枕场取得了3项合理化建议、1篇钢筋桁架质量控制论文以及1份关于桁架电极块改革课题的研究成果《桁架机电极块革新》荣获物贸公司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全公司推广使用的好成绩。2012年4月份再次传来喜讯,轨枕施工生产中总结提炼出《提高轨枕生产合格率》的QC科研成果在陕西省建筑工程优秀QC成果交流会上,在全省 395项成果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陕西省成果一等奖。同时,还申报国家实用性发明专利一项。其中电极块原厂备件自加工,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同时,节约成本40 余万元;弯箍机的革新,使得钢筋加工、归码自动化,还确保了钢筋骨架拼装时角度的区分问题,劳动力从二人减为一人操作,并且现场整洁规范,并在全公司进行推广;钢筋挡肩筋焊接方式由人工变成机械对焊,原来4个人双班轮换才成完成的任务量,现在只需1人一班就能完成,节约焊条1200箱,节约成本15万,并且在质量和数量上实现新的突破,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哈密轨枕场以科技改革引领施工生产,施工中小改革从未间断,细节决定成败科技推动生产,实践证明小改革能创造大效益。
人本管理聚合力
“戈壁荒漠为伴,风沙司空见惯,工作三点一线,亲人常年不见”,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有效地凝聚人心,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严肃的课题考验着项目领导班子的智慧和能力。项目经理任宗胜带着对员工们兄弟般的深厚情谊,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大爱的真谛。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轨枕场建立了职工生日档案,让不能够在生日当天与亲人团聚的员工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关爱,让食堂专门制备生日蛋糕和酒席,大家一起为他(她)过生日。为了让职工们吃饱吃好,在职工餐厅安装了空调,摆放了电视机,火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就饭菜的品种和质量进行讨论,使职工食堂饭菜品种多样并且干净卫生,尽量满足职工的就餐要求。为了让职工们有一个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职工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配备了衣柜、脸盆架子、空调等设施,发放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对宿舍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评比。尽可能将年轻夫妻调在一个项目,并且建有双职工宿舍,统一配备了空调和宿舍设施,为她们创造了温暖的小家,减少后顾之忧和相思之苦。截止目前共有4对夫妻在一起,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用年轻人的满腔热血,回报这份特殊的恩情。同时还修建了篮球场、购买了羽毛球、乒乓球等娱乐设施,丰富员工们的业余生活。为了加强与周边工区农场的横向联系,在“五一、七一”期间举办了篮球比赛,使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增进友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去年6月中旬中铁一局兰新第二双线“兰新杯”篮球赛,轨枕场给每位队员统一了服装,任宗胜亲自带球队参加,哈密轨枕场取得了“团结协作”篮球奖的光荣称号。对劳务工全面推行“五同”管理,即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为做好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工作,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轨枕场与上级沟通,多方努力,保证能够及时的在每个月规定的时间内,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的手里,为他们提供了有保障的经济来源,免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营造了干群关系融洽、职工关系和睦、真正实现了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哈密轨枕场纵深推进标准化模式,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执行力建设,多项措施并举,辛勤的耕耘迎来金秋的收获。2010至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被集团公司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2011年被中铁一局兰新二线项目部评为先进工区、2012年9月哈密轨枕场再获殊荣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标准化管理示范”活动中成绩斐然被业主评为标准化管理示范轨枕场,成为全线唯一一个夺得桂冠的轨枕场。(逄亚婷、马文强)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