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实现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项目作为企业的一个基本构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工程三部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建设、文明工地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优化管理程序等措施,全面推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对项目管理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是确保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管理制度标准化则为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系统保证和可靠保障,从而可以实现现场管理规范化、组织生产科学化、职能分工责任化、标准学习常规化。
1.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责任
程三部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设立工程部机关、项目经理部两级组织架构。在机关设立了生产处、技术处、安全处等十个部门。在项目经理部设置了生产管理科、安全生产科、资源管理科、成本核算科、后勤管理科、技术质量科等科室。在管理体系上,工程三部实行了以工程部总经理为核心的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核算师的管理体系。在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置项目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财务负责人。每一位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根据工程三部安排及自己的岗位制订出自己的标准化程序和职责,做到了定职定责、分工明确、以岗定人、分工不分家。组织结构日渐完善,管理体系的明确定位,为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标准学习
切实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工程三部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各级领导责任制及各项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障格局。同时,工程三部还不断强化各类管理标准化的学习,尤其是在抓责任制落实上狠下功夫。近年来,先后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四次集中培训,并进行考试,对成绩优良的给与奖励提拔,增强了全体员工学习标准化管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依托文明工地建设,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将标准化管理工作引入和延伸到质量和安全工作中来,它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就是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地区和集团总公司的质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使质量、安全工作得到不断的加强并持续改进。“安全离不开质量、质量必须保证安全”,而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创建文明工地就成了涵盖贯彻实施质量标准化、安全标准化的最优结合点。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就不可能创建文明工地,而要创建文明工地就必须认真贯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
在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中,工程三部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将整个质量、安全标准化文件贯穿于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中,形成自己的岗位职责并将其张榜公布;二是将创建文明工地和项目经理及所有员工的收入挂钩,创建一个省级文明工地工程部奖励项目部1万元,奖励项目经理5000元;三是保证资金投入到位,这是实施安全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和创建文明工地的根本。近年来,工程三部在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中用于培训员工、参观学习、购买各类资料以及各类安全防护用品的费用高达500多万元;四是在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中,注重整体策划工作,每个新开工程都要由工程部总经理、总工程师牵头,按照集团总公司标准化文件要求进行策划,重点抓好质量、安全标准化文件在活动中的实施;五是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总结和提高在推广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通过文明工地建设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安全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进行,从而工程三部品牌建设也取得突破。近年来,工程三部已经获得国家级文明工地2个、省级文明工地18个、国家级QC小组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省级QC小组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创建长安杯、华山杯各3项,创建鲁班奖1个、国优奖1个。2006年、2007年省建设厅分别两次在工程三部施工的省公务员培训大楼、省政府北郊二号小区召开全省文明工地现场会,为集团公司赢得了信誉。
三、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动态的眼光、定量的数据来预测分析工程实际情况,重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在三者之间作出平衡与抉择。信息化管理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整合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建筑业管理的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很难走科技强企的道路,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练就出现代化的建筑工人,没有信息化当今的施工企业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广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工程三部在各职能条块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内容中将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定期观摩、研究,特别是将各部门的负责人及项目经理作为重点考核对象,要求他们深度参与。
2.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机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业务主管做到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3.设置了专职网络信息员,各项目设置了兼职网络信息员,负责网络监控、维护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网络的稳定性和各类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学习新技术的技能。
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各级业务主管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并明确规定未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的不能担任领导职务。
5.在材料、设备采购等领域率先使用计算机管理,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节约了工程采购成本,同时对各项目部的劳务分包合同实行网上评审,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厂务公开,增加了透明度。
6.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工程三部各部门、各项目经理部每月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查一次,重点是数据是否准确及时登陆、各类资料是否进行数字化处理、各种方案是否上传到系统中,好的通报表扬,差的进行批评处罚。
四、优化各项管理程序,提高标准化管理效率
1.优化合同评审程序标准
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工程项目施工利润更加微薄,因此集约的全要素管理已是我们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合同管理在集约化管理的全要素中占有重要位置。抓好了合同管理就抓住了工程项目的根本。为此工程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三次修订了合同评审的程序,使工程部各项经济活动始终保持着受控状态。一是成立了法律顾问室,并授权为工程部合同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合同评审程序,成立了以总核算师为组长的合同评审小组;二是在合同评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工程三部所有的经济合同都必须经过评审,合同分为工程承包、工程分包,工程劳务,租赁、采购,其它六种。合同签订前要完成技术方案审定、资质审查、市场调查、招投标、议标、竞争性谈判等程序;三是所有合同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送工程部合同评审小组评审,工程承包合同送集团总公司评审。评审后的草签合同由草签单位修改完善。属工程部直接组织招投标项目的合同由工程部总经理签字,属项目经理部组织招标、议标、洽谈项目的合同由项目经理签字。工程部所有合同必须加盖工程部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合同;四是合同实行分级管理,法律顾问室对工程部所有合同按合同档案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有专人或部门对合同建档备案,财务和业务主办部门都要建立本部门合同备查簿。财务部门在付款时应根据付款单上的合同号付款,应签订合同而未签订合同的一律拒绝支付。
2.优化项目经济核算程序标准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工程部在经济核算的标准程序上突出“细和实”,强调管理提高效率、核算提高效益。制定了《劳务.材料.设备招投标制度》、《加强结算工程量和材料耗用量控制的补充规定》。在招投标制度的程序中,主要材料的采购,大型设备的租赁或采购都必须按招标的程序组织招标;主体劳务、安装、装修、防水队伍及费用在20万以上的劳务分包队伍的选定,钢材、木材、竹胶板、商品砼、水泥、塑钢窗的采购,设施料及大模板的租赁及费用在30万元以上材料的采购、租赁,由工程部招投标领导小组直接组织招标,其余由项目部进行招标。不具备招标条件的要对市场或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设定采购或租赁的价格底线,形成竞争性谈判机制。凡需要招标的项目,由项目部填写《招标申请表》,按隶属关系上报,项目部填写《招标申请表》后,要组织力量进行市场调查,属于工程部直接组织的招标项目在上报《招标申请表》的同时,要有劳务队伍、材料品牌规格和供应商、机械设备投标人推荐名单并负责对投标人资格、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工程部招标领导小组接到《招标申请表》后,一方面尽快组织招标,另一方面对市场调查,收集更多的信息,并提出招标实施方案和投标人名单,备选的劳务队伍至少要有确定队伍的2-3倍,材料供应商不少于四家。
在《关于加强结算工程量和材料耗用量控制的补充规定》中,规定了结算工程量的复核与确认程序,结算工程量的审查与批准程序,工程量的调整与结算财务结算程序,这些措施的实施强化了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部的经济效益,工程部成本降低率逐年提高,上缴集团总公司的各项费用逐年大幅度提高,工程部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优化考核程序标准
为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基层各项目经理部落到实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强化了考核程序标准工作。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了《陕建总工程三部项目部管理考核办法》,由工程部各相关部门对项目工程进行量化考核,检查结果每月在工程部主办的刊物《三部动态》上进行通报,每季度打分考核一次,以总得分率确定项目领导班子下季度工资发放比例系数。得分率在90%以上的系数为1,80%~89%系数为0.9,70%~79%系数为0.8,70%以下(不含70%)系数为0.7。考核共有六大目标:成本目标、产值目标、质量、工期目标、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目标,内容包括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同时,还与各项目部,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将每年的工作目标量化成具体指标和标准进行奖罚,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项目标准化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使项目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制度、现场管理、人员配备、过程控制合理地简化和科学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有机衔接,降低成本,减小消耗,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由此可见,项目标准化管理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雷晓义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