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 正文 项目管理

浅谈项目的良性沟通与恶性沟通

发布日期:2015-04-21来源:编辑:流水

[摘要]

  沟通的本质是将要表达的原汁原味的信息通过一种媒介传输给第二方,让第二方作出自己想要的动作结果,从而实现双方的利益。沟通的确是需要技巧,这种技巧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但却是很容易被疏忽。我把沟通定义为良性沟通和恶性沟通,通俗一点说,就是高效到位的沟通和复杂不到位的沟通。所谓高效到位,就是在简单快捷的方式下,让双方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复杂不到位,其实也就是双方说了半天,越说越迷糊,后来还没有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在企业里,沟通层次分为三类:第一是与上级的沟通;第二是与平级部门的沟通;第三是与下属的沟通。  

  这里我们只谈企业中的这三个层次的沟通,至于其他商务环境下或者家庭中的沟通,也需要技巧和艺术,这里不做多谈。

  企业中,与上级的沟通会显得比较有障碍,这里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上级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遥不可及”,且有点“望而生畏”,故而在沟通过程中会显得比较被动和拘束,还有就是会让人不能够“一气呵成”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深怕多说不宜,惹火上身。碰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建议是,如果在一个距离不是很远的环境下工作,我们尽可能避免在邮件和其他即时工具上和领导谈东西,如果此次谈话比较正式,而且需要有正式文件存在,那么可以将正式文件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上级手中,然后敲上级的门,去聊一会,千万不要把本该和上级聊天的机会都用邮件的文字来代替,慢慢你就会发现,你和上级都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谁也不知道谁在想什么,很可怕的。

  自从邮箱出现以来,人与人的生疏程度飞速上升。非常不利于沟通,这种刻板的文字无法显示人与人在沟通中的感情流露。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经历,在短信聊天中,同样的一句话,在心情不好和心情好的情况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如果将这个短信的文字用口述的方式通过电话表达,融合了人的感情,不管听者如何,表达者带着自己的感情,听者自然就不会像只看到短信的那样,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如何而有所变化。和上级沟通也是一样,如果有事情,上级正好不在旁边,即便是外地出差,也可以随时保持电话交流,带着你的感情去谈工作,可能比刻板的文字要强很多。从语气的角度考虑,和上级沟通,永远要显得有一种“阿谀奉承”的感觉,但不要流露这个意思,只有自己知道就可以,不要让上级感觉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时刻表示着对他的尊重,但又不能让老板感觉到你又很低贱。人与人本身平等,无论是下属还是上级,都不应该将对方给予自己的尊重看成是对方对你的奉承。

  第二是和平级部门的沟通,除了茶余饭后的闲谈之外,正常的工作交流基本都是在寻求彼此的帮助,这种沟通的平等性可能会更强一些,至少从职能权利上来说是对等的。如果只是部门之间负责人的个人需求,可以通过面谈的方式交流,比较正式的合作,需要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对方,并一定抄送给同一个上级。且不要上网聊工作,近距离就面谈,远的话就电话聊,且要将聊天的重要记录保存,在必要时发送给同一个上级。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确,平级部门沟通中出现了问题,双方可能都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在上级面前状告对方,到后来在对薄公堂,其实对以后的合作一点没好处,这可谓是恶性沟通中的极品。我们不提倡,为企业做事,最终也是为企业创造财富,间接给自己带来利益,从大的角度考虑,其实就是为了企业而去得罪一个人或一帮人,实在不应该(除非企业是自己的)。良性沟通的结果自然是双方获利,企业也跟着享福。所以在企业中,不要为了别人而得罪别人,这是良性沟通中应该谨记的一句话。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