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真正推行项目管理,恐怕要从众所周知的学习“鲁布革”经验、推广“项目法”施工算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普遍实行的施工生产方式。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近些年来,企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施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单个项目在规模、技术、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整体效益的方法,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然而,如此广受关注的项目标准化管理,在现实的推进中,却并非坦途。尽管施工企业几十年来形成的“标准”汗牛充栋,但真正“标准化”的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既与工程项目的多样性、复杂性、一次性等特点有关,也与“标准化”的过程中,标准本身是否与具有科学性、适用性有很大关系。有些企业,项目标准随意更改,导致标准化管理难以深入推进。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人治”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最为纠结的则是,我国工程项目“唐僧肉”和“九龙治水”的特点,是项目标准化管理不易取得突破的体制性障碍。当一个为期三年的工程,因种种原因,工期被一压再压,再牛的“标准化”也会成为空中楼阁,而类似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
但面对这些传统观念和体制性障碍,却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无所作为。管理需求的支撑、员工素质的提高、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项目管理体系的逐步规范等,企业抓住并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仍能让标准化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日前在成都召开的“工程建设行业项目标准化管理交流研讨暨现场观摩会”上,与会的专家和企业,针对当前推行标准化中的条件和难点,交流看法,介绍经验,共同探讨推动标准化的实践之道。有的引入专业咨询的力量,梳理项目制度和流程,化繁为简,打开了标准化管理的新局面;有的借助实施铁路项目的契机,去芜存菁,把铁路项目标准化中的先进经验移植到其他项目中,取得较好效果;有的从典型项目上找准突破口,形成样板工程,再以点及面,循序铺开,化解了推进中的阻力;还有的借着信息化的东风,将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固化标准,达到推进实施的目的。
也有专家和佼佼者认为,项目标准化管理应因企而异,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当前情况下,标准不宜过细,可先将经过反复检验的、熟悉的标准确立下来。推行中,更加注重标准的执行和落实,在实施中逐步修正完善,最终固化标准,逐步稳定,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