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再次突破4万亿大关。据财政部的数据,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606亿元,与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的41266亿元相比,还多出了1000多亿元。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犹如鸦片一般,很上瘾,这也是各地一遇到楼市异动便频出新政的原因。”2月3日,国家住建部政策咨询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今地方卖地财政模式饱受诟病的同时,各地不得不开始考虑另寻出路。本报记者采访中获悉,眼下一些地方大胆尝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以减缓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
下滑趋势已定
财政部1月30日披露的2014年财政收支数据,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占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绝对主力:2014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409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606亿元,占比约79%。
与2013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同比增速44.6%相比,增速大幅放缓,但好于去年年初的官方预期。据财政部去年年初的预算报告,当时财政部对于2014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期收入是36371.31亿元,而最终这一数字是42606亿元,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预算增长17%。
受访专家认为,地产市场自去年开始步入下行通道。财政部披露数据也表明,2014年一、二、三、四季度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幅分别是40.3%、26.3%、16.6%、3.2%。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到了第四季度才反映出下滑严重,这与财政部门统计方式有关。”一位熟悉财政部的专家说,财政部汇总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是根据企业缴纳土地资金入库时间,而非合同签订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一季度楼市惨淡,土地市场不景气,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幅仍高达40%的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而进入2015年后,多位受访专家就此推算,房市低迷的效应将全面体现在财政收入的数据上。其中,德意志银行预计很不乐观,2015年的卖地收入相比2014年至少下降20%,其他机构的预测比这一数据稍低,从10%到15%不等。
从其他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房市温度明显偏冷。以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来说,2014年,全国卖地收入排名前20位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4262亿元,与2013年卖地收入16566亿元相比,下调了14%。在全国卖地收入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13个城市同比下滑。据张大伟介绍,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也是下降的,至少下降28%。
“对很多地方来说,卖地、搞房地产见效是最快的。”四川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官员坦言,各地为什么热衷于拆迁、建房,就是因为拆迁、建房在税收方面见效很快。“发展实体经济,搞工厂,几百亩地批出去了,一年能有多少税收?相反一个大型地产项目,一年几个亿的财政税收就回来了,可谓多快好省。”上述四川官员表示。
“发展好的地方,都是疯狂卖地干起来的,一线城市是这样,三线、四线城市也是这样。”西部某省一县级干部向记者坦言,很多地方,除了卖地几无出路。在他看来,卖地、收税、抵押贷款、发展地产项目,一环扣一环,土地财政的生财模式顺理成章。
不卖地的选择
但是当无地可卖时,地方财政该怎么办?
据记者调查,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其中,借用PPP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成为各地争相效仿的最佳选择。
“土地财政收入难以为继,地方债受到规范,各地积极争取PPP模式,疏解地方财政困境,解决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眼下,高层把各地所有债务都清理清楚了,什么项目,欠了多少钱、多少利息,什么时候还,地方政府未来举债都被限制,而PPP无疑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主要方向。
据媒体报道,1月31日是双休日,山东省临沂市某县级政府的办公大楼,上自县委书记,下至财政局、住建局长,却都在加班集中学习PPP。2015年,该县需投资的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14个项目,涉及金额高达百亿,巨额的资金缺口仍待解决。此前,县里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但现在房子卖不出去,地更卖不出去,很多项目投资都需要钱,不得不开展PPP试点。
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西省南昌市面向社会推出了PPP模式项目清单,试点项目共23个,建设投资规模383.3亿元。南昌为此下发了《南昌市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规范了PPP项目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并明确了回报和退出机制。
记者梳理还发现,在地方两会中,29个省份已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积极推广PPP模式。“各地积极开展PPP试点,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这是好事。”大岳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金永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做好PPP项目的重点要放在规范运作上,比如政府要搞好制度设计,具体项目由商业机构运作。
事实上,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在用地指标中得到了体现。根据国土部网站公布的2014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61万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31.1万公顷。“这是基建设施用地占比超50%,首次跑赢了房地产用地。”谢逸枫说。
“在房地产投资下行的背景下,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就是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山西省一地方官员向记者坦言,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县,除了卖地、发展房地产,几乎没有出路。“而今,各地正处于卖地与不卖地的尴尬中,卖地没人买,不卖地又没有钱搞发展。”该官员称,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减缓,很多财政支出都冀望着中央转移支付的救济,尤其是中西部城市。
更多PPP资讯,详见本网PPP频道 http://www.chinacem.com.cn/ppp/index.html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