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行业要闻

“19天建57层高楼”遭质疑背后

发布日期:2015-03-31来源:本站编辑:伏牛山

[摘要]

  近日,一则“19天建成57层高楼”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网友在“惊呼”、“点赞”之外,更多地表示“质疑”:真是19天建成的?“楼快快”是“豆腐渣”工程吗 安全有保障吗 对此,承建方在第一时间回答了网友的疑问,揭开了建筑“模块化”施工的“神秘”面纱。同时,承建方称,这样的建筑,在中国已经建成了几十座。

  其实,该建筑方式并不“神秘”。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该建筑采用的是工业化施工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和施工机械化。因90%以上的工程量是在工厂内完工的,所以现场安装、施工速度极快。这也是其引起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抛开这些,在这则新闻背后,透露出的是我国近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的缓慢。

  建筑产业现代化并不是新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已经开始推行。受制于当时经济发展阶段和人们认识的不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并不快。如今,由于市场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建筑产业现代化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

  但因信息不对称,普通民众对足以影响自身未来生活空间、环境的正在发生的变革并没有充分了解。直到一幢幢成品建筑拔地而起,人们才从实物中感受到工业化建筑、逐步了解此种建筑的优点。

  推广应从使用者角度切入

  从一定程度上说,类似新闻引起的“围观”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广应从使用者角度切入。

  近几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但一段时间内,建筑产业现代化只是建筑业内的事,政策的发布、会议的召开主要是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忽略了住宅使用主体——民众参与的重要性。在这则新闻中,承建方称其已经建了几十座这样的建筑,而民众竟一无所知,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这也导致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的一大难题:民众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抵触心理。

  所以,建筑业在罗列建筑产业现代化节水、节地、节材等一系列优势之外,也应该转换思维,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工业化建筑可以带给人们的可触摸、可感受的好处。

  只有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才能真正走上良性轨道。

  全面发展瓶颈待解

  在这则新闻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已经具备了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等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上走在了前列。但目前,业内企业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参差不齐,全面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一是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详细、系统的政策制度研究与制定仍然显得较为落后。

  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和体系仍然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适用范围广泛的成套技术标准和体系,难以大范围推广并形成规模效益。

  三是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有效、集成的现代化建筑技术的缺乏制约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起于建筑业内部,最终受惠的将是整个社会。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风口”已经开启,行业应该做好准备。

【相关阅读】

ppp专题

管理案例

PPP投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一窥

PPP投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一窥

编者按:本篇列举了我国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六个PPP融资模式的典型项目,提炼了其运作程序和管理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PPP投融资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