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悄然绽放

—南水北调河南段项目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4-09-17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四公司自2006年参建南水北调安阳三标工程以来,八年来先后承建了安阳三标、辉县六标、潮河七标、南阳一标等七个项目,工程合同额总计12.89亿元。

  四公司重视和珍惜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这一难得的企业发展机遇,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勇于探索创新施工技术,不断加强和提高项目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注重文明施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南水北调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南水北调安全生产管理优秀集体”、“股份公司劳动竞赛一等奖”等100多项荣誉;辉县六标东河暗渠基础开挖控制爆破实践》被录入《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南阳一标项目《复合膨胀剂及大型渡槽防裂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4年度电建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

  南水北调八年严格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带动了四公司人才、管理、技术、团队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锤炼了团队的优秀品质,成为四公司管理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大平台,提升和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品牌的魅力在寂静的时光中悄然绽放。

  管理提升平台 难题成为亮点

  四公司所承接的八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不同的难题,但每个项目共同的特点是把难题变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亮点。

  安阳三标是四公司2006年在河南省承接的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洪河倒虹吸、衬砌施工对当时的四公司来说,都是新技术,而且洪河倒虹吸是安阳九个标段中的第二大结构物。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进度,项目部大胆创新,采用了在隧洞施工中采用的钢模台车进行施工。洪河倒虹吸成为安阳段三座关键控制性结构建筑物中唯一没有裂缝的建筑物。

  “混凝土竟喝上了滴灌水。真是操作简便,经济实惠。” 许多专家和同行对安阳三标项目部发明的淋水养护渠道边坡混凝土办法拍手叫绝。这是安阳三标项目部的发明。经过淋水养护,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如镜,没有任何裂缝,被专家认为“真正达到了外在形象美观适用,内在质量高标准、精品化的建设质量要求。”

  每克服一道难题,项目就增加一道亮点。“苏门一景”是其中的典型。

  辉县六标是四公司在河南承接的第二个南水北调工程,也是整个新乡段的代表工程,挖深最大、建筑物净空最高、结构物形式最全。其中的苏门山石渠段因为一次爆破成型渠道断面平整美观,成为各级领导检查必到的一段,河南省电视台、《郑州日报》等地方媒体多次以苏门山石渠段为背景进行过南水北调工程报道,被项目员工称为“苏门一景”。

  南阳段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开工最晚,四公司承建的南阳一标又是整个南阳段合同额最大、施工难度最大、工程类型最多的标段,全长6.44公里,其中3.38公里是高填方段,属于“地上河”。进度从始至终处在高压之下,但南阳一标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的第一位。

  南阳一标全线土质为膨胀土,采用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要求从拌合到碾压完成不超过4小时,质量管控难度非常大。项目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碾压完成4小时内完成压实度检测,8小时内完成上层土覆盖,不能及时跟进的,对填筑面做好防雨和保湿等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控制现场土方碾压质量,项目在“三检制”之外又加了一道工序:每完成一层碾压后,必须经试验室取样检测合格后,由质检人员通知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下一层施工。同时对设备操作手实行实名制,对碾压的区段、时间段进行明确标识,切实做到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膨胀土施工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而南阳一标不仅做到了南阳段第一个完成水泥改性土试验,还按照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野安排,制作了《水泥改性土施工工艺流程》幻灯片供其他单位参考,河南鲁山段、焦作段、淅川段及南阳其他标段到该项目参观学习水泥改性土施工。

  国调办、中线局领导到南阳段检查首选南阳一标。宁西铁路暗渠最多一天完成混凝土浇筑2000方,现场衬砌最多时投入衬砌机8台,最多一个月完成衬砌3000米。在100天内完成1.5亿元合同额,被南阳段建管处处长秦鸿飞称为“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潮河七标渠首600米之内,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机场高速、郑州市区与港区之间的轻轨、王庄生产桥四座横跨渠道的建筑物;渠尾800米之内有包括石武客运专线在内的四座建筑物。高等级高速公路、铁路必须保证畅通,对施工影响较大。面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种各样、不同层级不间断的检查,项目在管理上也采取了相对应的高压态势。

  潮河七标对施工队制定了质量、进度奖罚措施,现场技术员发现问题直接填写《现场整改通知书》,由工程部、质检部主任审核签字后下发给施工队,限定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如果完不成,由项目部再次下达《整改通知书》,同时伴随着相应的处罚措施,使现场管理达到了“短、平、快”的效果。

  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成长阶梯

  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四公司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每个项目都是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合作的优秀团队。这得益于四公司领导班子的精心设计,得益于项目班子成员的全力以赴,得益于项目员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每承接一项工程,四公司在项目衔接和项目班子成员搭配上思虑周密,安排细致。2006年9月,安阳项目成立时,设置了五个部门,各部室主任都是25-26岁的大学生,八年过去,现在都已是项目班子成员。质检部主任王永现任四公司副总工程师、平潭金井一路项目经理;工程部主任刘振界现任潮河项目总工;工程部副主任郭晓阳现任内蒙满阿公路项目经理;物资部主任阎金东先后任南阳项目副经理、重庆梁忠高速公路副经理;安阳项目刚成立时还是大学生新员工的柯昌彬后来任合同部主任,现在辉县项目任副经理兼总工。安阳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才培养基地。

  成长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王永、刘振界、柯昌彬、郭晓阳,这些在南水北调的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有他们个人的拼搏奉献,也有企业和领导为他们精心设计的阶梯。

  2009年4月,在刚刚承接了辉县六标时,四公司党委书记苑吉峰就反复强调部室主任“一正一副”双设置,并精心选择人员。2011年1月,承接南阳一标项目后,立即从辉县六标抽调出一支经验成熟的队伍,避免了仓促上阵。

  辉县六段的骨干员工来自安阳三标,南阳标段的骨干员工来自辉县六标,在四公司南水北调的七个项目中,人才成长的路径非常清晰。四公司南水北调七个项目的员工成长履历,清晰地写出了四公司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规划、扎扎实实的培养方法与认真负责的态度。

  南水北调项目为一大批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发展平台,一个人生的机遇。在十三局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四公司总经理张书起是南水北调工程促进员工成长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八年来,四公司所承建的七项南水北调工程中,张书起参与了其中的三个大型项目,每一项都有亮点,每一项都有创新。

  2006年5月,32岁的张书起来到安阳三标时,只是项目的常务副经理,如今已承担起十三局骨干二级单位第四分公司发展的重任。看上去内向实际上言谈幽默、貌不惊人胸中却有着整套工作思路的张书起,用自己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到位的执行力为四公司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潮河七标项目副经理兼总工刘振界说:“跟张书起在一起工作,做任何工作都要细致、周全,否则他一两个问题就能把你问倒。”

  南阳一标在雨季进行高填方施工时,现场施工员愁眉不展,张书起告诉大家:“快着耕,快着耙,看着水分合适快着压。”这几句话用山东话一说,像在说山东快书,逗乐了年轻人,也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

  人才培养靠岗位实战演练。辉县六标每个现场技术员同时负责四到五个施工队伍,每个施工队伍施工内容不同,技术员肩负着协调、调度、技术控制等多种角色,经常是几个施工队伍同时找技术员解决问题,现场管控能力很快得到提升。

  潮河七标项目经理孟昭祥2011年4月到达项目后,四公司领导对他提得最多的要求是培养人才,潮河七标的年轻员工景志鹏已担起配套项目的总工角色。

  每到节日,各项目部会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提前一周下发通知,活跃气氛的同时,团队的欢乐抵减了年轻人的想家之情。

  年轻有激情,但是年轻也会有十足的个性,所以要对成长的过程充满耐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有“大器晚成”这个词语,我们身边也有典型案例,对个性的包容与理解是项目经理培养人才的关键一步。辉县六标项目经理李洪生看着奔跑在篮球场上的年轻身影,目光柔和亲切,透露出对年轻人的欣赏与喜欢,对应着他对年轻人习惯性的评价:“这个小伙子不错。”

  诚信赢得和谐 行动彰显责任

  潮河七标项目施工现场临近当地百姓种植的草莓地和枣树林,项目部采取洒水等多种措施减少尘土污染,与当地老百姓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来工地暗查的国调办“飞检队”几次检查后,检查人员指着施工便道两侧的草莓和枣树说:“树叶是干净的,说明平时洒水工作做得很好。”

  潮河七标全渠道都要降水,但没有排水出路。原设计中的排水渠道——大碾卢沟因几十年没有水,下游已经被当地百姓盖上房子种上庄稼,排水成为解决施工的第一大困扰。孟昭祥带着技术人员徒步考察沿线后,发现当地没有地表水,灌溉全靠打井抽水。项目部向当地村委会建议,修一条穿过农田的暗管,将地下水直接排到潮河,每隔一段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留一个出水阀门,需要灌溉的时候,打开阀门,水就会自流到田里。此事作为施工单位与沿岸百姓和谐相处的典型事例在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村委会主任在电视镜头中称赞十三局为当地百姓造福。

  南阳一标项目为当地村民加固年久失修的小桥,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项目支部书记吴国柱在解决征地等问题的过程中,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协调经验: “跟村民打交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假话,不说过激的话,而且要谨言慎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南水北调报》记者的一篇文章《真想做你的干娘》中,将吴国柱做征地协调工作的真诚与善良描写得感人至深。

  苏门山石渠段爆破施工开始后,面对着找上门的当地居民,李洪生诚恳承诺:“我们来到贵地施工,以后就是邻居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会积极采取措施保证爆破施工不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请乡邻们监督。”

  君子重诚信,李洪生把自己的承诺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在完工后被称为“苏门一景”的苏门山石渠段进行爆破作业时,项目部积极优化爆破体系,采取多种技术措施降低爆破震动的影响和控制爆破飞石的危害,委托武汉理工大学实施爆破震动安全监测。每次爆破前邀请村民代表现场监督,共同感受爆破带来的震动是否对他们的房屋和生活造成了影响。时间久了,当地居民渐渐被项目部的真诚所打动,邻居们心上的震动也就慢慢抚平了,苏门山渠道爆破开挖得以顺利开展。

  2012年7月,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推荐《郑州晚报》记者采访了李洪生,在题为《愿将热血化碧波》的文章中,记者对项目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环保措施给予了详细介绍,直接反映出了项目部在当地的影响力与良好口碑。

  传统激励成长 团队凝聚力量

  在四公司参与南水北调施工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一种共有的感情——珍惜。企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员工珍惜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

  在南水北调艰苦的施工过程和巨大的压力下,团队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团队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提供克服一切困难的正能量。”孟昭祥说。

  四公司副总经理陈世鹏在谈到四公司近几年形成的发展优势时,略带骄傲地说:“四公司承接的工程合同额越来越大,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但吃苦耐劳的品格从来没有变过”。的确,在四公司员工身上有一种精神:认定一件事,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在南水北调,在京沪高铁,在贵广铁路,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一个团队的传统骄傲,为一个团队的精神自豪,团队精神成为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鼓励,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来源。南水北调的八年时光中,年轻人已经成长,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走上更重要的岗位,项目经理们与陈世鹏的看法不谋而合:四公司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传统精神没有变。

  项目部是一种工作与生活不能分离的工作状态。每个项目的施工高峰期都是早晨六点上班,晚上七点半至八点下班。衬砌、换填施工时,现场基本24小时不间断施工,有的现场技术员曾连续一个月每天在现场工作十八个小时。讲起这些的时候,他们笑着说:“真没觉得苦,就怕做不好自己的工作。”

  南阳一标司机刘德勇是一位在河南跑了八年的“老南水北调”,他说:“安阳三标进入后期时,辉县六标开工,潮河七标投标,张书起三处开会,从安阳开完会往新乡赶,晚饭经常是在车上吃面包,咱看着都心疼。”

  在严苛的检查之中,保证履约、保证质量的努力加强了员工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团队执行力。南阳一标项目副经理贵玉锋的体会很深:“在南水北调工程施工过程中,重新认识、定位了与监理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优质履约。”

  南阳段总监任新立说自己非常欣赏十三局员工的工作作风和管理风格,他说:“十三局的项目班子非常团结,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从张书起到王华侨,项目经理换了,但工作作风没有变,从来不等不靠,遇事不推诿,积极协调想办法。一个好的工程不是监理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做出来。在南阳段通水验收会议上,十三局代表18家施工单位作典型发言,代表了南阳建管处的认可。”

  南水北调南阳段建管处处长秦鸿飞从安阳三标开始与十三局打交道,他说:“在工作中可以感受到十三局对南水北调工程特别重视,以非常大的热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2006年到现在,人在变,但讲诚信、讲奉献的精神没有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智慧和汗水,也获得了优良的业绩和口碑。”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