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默默无闻

—公司突击队排险红石岩堰塞湖发挥关键作用

发布日期:2014-08-25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在鲁甸抗震救灾中,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险情牵动人心。武警水电部队和成都军区上千名官兵参与堰塞湖抢险,在1200万立方米的堰塞体上挖走 10.3万立方米土石,形成泄洪槽。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洪槽,目的并不是立即实现主动泄洪,而是在水位继续上涨的时候,实现自然泄洪,缓解库容的压力。泄洪槽贯通当日,槽底距离水面还有32米,堰塞湖水位安全可控。

  人们要问,频频告急的红石岩堰塞湖洪水淌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除了上游的德泽水库关闸,减少了入堰流量之外,堰塞湖积蓄的水,从红石岩电站引水洞,绕过堰塞体,流入了下游江段。因而,堰塞湖的水位安全可控。

  8月18日,中国电建集团公司参与堰塞湖抢险的突击队员,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场恶战,即实施红石岩电站调压井底部2号支洞堵头爆破,使堰塞湖水经电站引水洞成功分流。

  任务:重中之重

  8月7日,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方案,经省防洪指挥部批复通过。正在灾区抢险救灾的中国电建集团驻滇成员单位之一——水电十四局,接到紧急任务:全力打通红石岩水电站调压井底部2号施工支洞的混凝土封堵段,分流堰塞湖水。

  该任务是此次抢险的重中之重。

  水电十四局党委书记王曙平,副总经理黄岗,副总工程师杨大志、王仕虎,测量总队长李兴明等一行,当即徒步跋涉,冒险进入红石岩电站区域,实地踏勘现场,研究施工实施方案。

  担任突击任务的曲靖分公司,由经理范开平的带领,在上游和下游道路都不通的情况下,抄“中路”,火速将设备物资调运至火德红镇光明村。突击队将最紧要的物资和设施拆开,经光明村十三社,人背肩扛,顺毛路从山顶往山脚牛栏江江边的红石岩电站调压井行进。

  方案:2.4吨炸药

  受地震及上游堰塞湖影响,电站调压井口溢流堰附近,到处是急流和滚落的石块,稍不留意就可能滑落江中。踏勘现场的一行人,在没有图纸、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两度搜寻,凭着长期的电站施工经验,摸索着找到施工支洞洞口。钻进去一看,却倒吸了一口冷气。

  直径约莫七八米的隧洞,里面就是“水帘洞”。洞壁上,断线似的水流“滴答”往下淌。封堵段附近,支洞检修进人孔钢阀门堵头泄漏的高速水流,发出 “吱吱”吼声,向四周喷溅,雾蒙蒙一片。喷射在洞壁上的水柱,掺和着围岩的渗水,不断往下淌,就像在下雨。钢阀门堵头仿佛不堪承受上游水头重压,不时传出 “咯咯”声响,使人心惊肉跳。

  施工支洞封堵段长20米左右,顺轴线埋设着一根直径1.8米的钢管,钢管露头约0.8米,端头用钢板、螺栓连接,既是进人阀门,也是堵头。检修孔的渗水达到0.6MP。

  根据实地查勘的结果,先前预定的打通20米混凝土封堵段的方案行不通,因为打通封堵段所需的大型钻爆机具,短时间根本无法运送到工作面。原打算向由空军求援,用直升机吊运钻爆机具,但因设备重量、空投场地和气候原因,无法实施。经向指挥部汇报后,决定变更方案,爆破拆除检修进人孔钢阀门堵头,尽早分流堰塞湖水。

  大家通宵未眠。“时间紧,任务重”6个字,象千均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爆破方案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药量。量少了,炸不开堵头,分流不成;加大药量呢,谁能担保施工支洞不被炸塌?要知道,施工支洞是未经混凝土衬砌的,一旦炸塌,同样分流不成。

  王曙平、黄岗、杨大志、王仕虎、范开平等人,几经紧急讨论,连夜编制出2.4吨炸药的爆破拆除方案,上报抢险指挥部。

  决战:一炮分流

  经过3天艰苦努力,8月10日,决定成败的时刻到了。

  早上6点钟不到,天刚见亮,运送爆破材料的车辆艰难驶到外围预定地点。范开平带领头天就守候着的40多名突击队员,迫不及待地搬运炸药。

  王曙平、黄岗在爆破现场指挥协调,安排布置。

  杨大志、王仕虎与20多名队员,进到作业面,现场组织实施。

  爆破用药2.4吨,全靠队员徒步3公里冒雨搬运。突击队员在十四集团军某炮团70多名官兵的帮助下,穿越泥石流堆积体,绕开滚落的石块,趟过急淌的涧水,冒着危险把炸药扛到工作面。

  担负主攻任务的突击手浦友繁、马红钧、刘政、冯见岳、郭志强等人,见缝插针,抓紧时间,趟着积水迅速清理出毛路,以便搬运炸药的队员能直接扛到作业点。

  据队员介绍,布置爆破体有两大难点。一是钢管阀门的密封材料已被地震损坏,高速水流喷溅,爆破堆体容易冲散,无法环绕钢管放置。二是要确保导爆索等起爆系统安全有效、万无一失。

  浑身湿透的杨大志、王仕虎迅速指挥队员,在钢管堵头下面安放炸药堆,并用支洞内的废弃材料把药堆牢牢稳固。20多名队员轮换上阵,拼死干了两个多小时。随后,70多米长的导爆索沿着洞壁上锚杆脚延伸到了洞外。

  别看突击队员外表镇静自若,其实谁的心里都无法平静。高速水流喷溅在洞壁上,不时掉落石块,大块体塌落的危险时时存在;钢管堵头阀门不时发出惊悚的声响,阀门一旦崩落……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11时58分,2号支洞堵头起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浓烟从支洞喷出,紧接着,流量大约为四五十立方米每秒的水流奔涌而出。

  爆破成功!引堰塞湖水成功!

  起爆后,堰塞湖水经电站引水洞,通过施工支洞下泄,涌入下游河道。

  成功分流,有效地缓解了红石岩堰塞湖险情,保证了堰塞湖水位安全可控。电建集团突击队发挥关键作用,取得抗震抢险的阶段性胜利。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