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集团武汉分公司青钢项目部共承担青岛钢铁有限公司环保搬迁项目的高炉、炼钢、原料、集中空压站、架空管线等五个项目,经过铁军将士半年的不懈努力,5个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势不可挡,矗立的高炉、热风炉、连铸厂房、原料场,青钢董家口新厂区建设已见雏形……
迎接挑战 打响第一炮
青钢城市钢厂环保搬迁工程,是青钢“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对于促进青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化幸福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黄岛区董家口经济区临港产业园区青钢新建厂区,在一望无际平整的新区土地上,首先开工是连铸项目,它包括一炼钢连铸、公辅标段工程,由连铸系统、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铁水转运系统以及配套的生活福利设施等组成,其中砼量约6万立方,钢结构共计1.2万吨,工期要求2014年12月9日达到热试条件。2013年12月10日一炼钢连铸、公辅系统工程1#、2# 旋流池开挖, 2014年1月6日1#、2#旋流池迎来了第一节筒体的砼浇筑,标志着本工程的重点项目进入实质性的阶段。该项目是青钢搬迁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青钢搬入新厂区的第一个正式构筑物砼浇筑项目,为此,青钢搬迁工程指挥部十分重视,青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副指挥长王海波亲临现场,青钢电视台等媒体到现场跟踪报道。
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是兰鹏,今年33岁的他是第一次涉足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带领的11名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80、90后的年轻技术人员,他们敢干第一次。
1#旋流池基础埋深18m,从场平到基坑开挖平均深度约为18米,场平面标高为 3.5米左右,旋流池的直径约为12米,外筒壁厚为0.8米;2#旋流池基础埋深21米左右,从场平面到基坑开挖平均深度约为21米,场平面标高为3.5 米左右,旋流池的直径约为15米,外筒壁厚为1米。两个旋流池采用沉井施工,土方开挖量约为5000立方,砼约为2000立方。
旋流池结构较复杂,深度较深,工作量较大,地下水位远高于沉淀池底部标高,靠近大海。四个月工期,施工难度大,施工又和业主打桩交替,为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科学施工方案:提前降低地下水位,再挖出井内土方量,同时,先进行水池外壁沉井施工,再进行水池底部施工,并逐步向上进行水池内各砼构筑物件的施工。数九寒天里,施工现场气温很低,南北风交替不断,海边的风格外刺骨,为打响第一炮,该项目部人员在严寒中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广阔的新厂区里格外清晰,兰鹏说:“一天工作下来,四肢都冻麻木了”。针对海边潮汐情况,依据现场水位及抽排水情况,在涨潮期间,他们想办法利用木板做成类似于阀门的装置立在排水管道处,阻挡潮水流过旋流井一侧的水沟,待潮水减少再打开木板式阀门。
砼浇筑在冬季施工期,为确保砼浇筑质量,项目部制定出了一套“冬季砼施工表面保护法”和“暖棚保温法”的施工方案,砼浇筑部位采用搭盖帆布保温材料和铺设泡沫板等方式进行蓄热养护,运输过程利用暖棚保温,从而确保了低温季节砼施工质量, 4节筒体的砼浇筑,18个工序均获监理一次性现场验收通过。
经过4个月的努力,1#、2#旋流池4节筒体的砼浇筑终于达到设计要求,沉降成功,取得了砼浇筑各单元工程100%的合格率,80%的优良率。这也标志着新区建设第一役在西部铁军的拼搏中,高效率高质量地打响了第一炮,《青钢工人报》及时给与了报道。5月16日上午,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刘铁牛来到一炼钢连铸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刘副书记实地查看了施工现场,高度评价了“西部铁军”的顽强拼搏精神,对安全、质量、进度表示满意。6月14日青钢高层生产会在十九冶青钢项目部召开,会上表扬了十九冶起到“标杆”作用,其现场文明施工走在了前面。
“承诺书”成为“助推器”
“我承诺,我要珍惜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为青钢项目发展贡献我的力量。”青钢项目部承接任务后就承诺全力以赴,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副总经理寇伟定点指导,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咬紧牙关,背水一战。各级管理干部在非常时期,都在尽非常之责,以自己的言行为职工做好表率,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同时,结合集团公司开展的“我是铁军一员,我在岗位承诺”主题活动,项目部引导员工认清形势,动员员工战胜困难,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思维方式,敢于挑战极限,敢于突破自我,做到承诺的指标“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把工作做到极致和最优;做到现场问题不解决不下班,任务不完成不休息,把看上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承诺书”成为整个二号高炉施工的“助推器”。
青钢二号高炉工程,十九冶主要承担高炉系统的上料、返焦返矿、炉顶、炉体、炉前出铁场、粗煤气及冲渣、热风炉围管等系统的土建、钢结构制安、设备安装、耐材砌筑、工艺管道、系统调试、生产护航等。热风炉标段的工作内容包括热风炉系统、综合管网系统的土建、钢结构制安、设备安装、耐材砌筑、工艺管道、系统调试、生产护航(含烘炉设施、干法除尘土建、减压阀组)等。
2014年7月15日14时58分,青钢搬迁项目二号1800 m3高炉炉壳封顶,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按期完成。负责二号高炉施工是武汉分公司长期奋战在高炉一线的一支劲旅,他们不仅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还有一股拼搏进取、爱岗敬业的实干精神。高炉施工高峰期间,项目管理人员一天平均只睡5个小时,每天天刚亮他们就出现在工地上,每天都开生产碰头会,大家总是很晚以后才休息,工程遇到困难,项目部班子的同志通宵达旦地研究,以求最佳解决方案,关键性工序都要到现场指挥,遇到问题现场处理。
项目经理唐晓军,个头不高,脸色黝黑,被誉为“李云龙式”的项目经理,他相继参加过武钢3200m3和3800 m3高炉,德钢、威钢的高炉施工。青钢新型环保1800 m3高炉工程具有当地资源紧张、施工区域集中,资源投入集中、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频繁、施工队伍多,工序配合复杂、任务重,工期紧等特点;工程要求从2014 年1月6日进场施工,到2014年12月26日高炉投产。因此,唐晓军说:前期工程准备是否充分,策划是否周密,对实现工程短期化施工目标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根据高炉工程的特点,他还构思了高炉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整个工程按“分片施工,齐头并进”等5个战斗片区分区管理,从而为实现青钢二号高炉各个节点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晓军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在最繁忙的几个月里,从未回过家,他每天早中晚三次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掌握、协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保证了工程顺利向前推进。2014年4月11日当320吨履带吊车运输遇到困难时,唐晓军临阵指挥吊车,积极与生产、设计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并最终保证了4月15日高炉本体吊装第一钩,使高炉工程进入主体钢结构安装新阶段。他在抓工期的同时十分重视质量工作,项目部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多层把关,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针对87米高炉本体的5段上每天有几百人作业的情况,项目部建立了强有力的安全组织保障体系,编制了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和考核办法,并组织安全管理队伍,每天24小时在工地巡视检查,对工程重点和危险部位安排专人旁站,从而确保安全施工,实现了伤亡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的目标。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为青钢建设做好我的本职工作”。这是高炉项目部的设备员杨天明的承诺,担任设备员工作还负责现场水电的维护,他几乎每天就围绕高炉不停转;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了一条“承诺”的轨迹。杨天明在二号高炉施工中,以其“吃苦在前”的实际行动感动了项目部所有人员;他从一个普通的电工聘为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工作中他不顾现场环境的恶劣,抓住一切机会参加每次现场材料检验工作,泡现场,爬脚手架,钻罐子,熟悉各种不同类型、材质的设备和钢结构特性,分析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材料无损检测的方法,给项目部人员留下了“杨天明很勤快、能吃苦”的普遍印象。7月22日,当一场台风夹杂大雨冲向高炉时,他冒雨检查热风炉内壳耐材砌筑灯光照明情况,看见大雨淹到成堆的耐材,他赶紧找挖掘机司机进行排水,保护了耐材,他成了落汤鸡,可他仍然在高炉施工点之间奔波着……高炉就是他的家,高炉的事情就是家里的事情,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青钢环保搬迁工程中,“西部铁军”是传递正能量的践行者和书写者,更是青钢新区建设中的“标杆”,他们正在广袤无垠的盐滩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着“西部铁军”的实力与魅力。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