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9日,立秋刚过,恰逢周末,风轻云淡,秋高气爽。对于经常驾车在长风街行驶的朋友来说,这一天的心情尤为舒畅。行驶在宽敞平稳的路面,走在顺畅快捷的高架桥上,望着车窗外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内心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原来半个小时的路程现在5分钟轻松走完。100多天来的拥堵绕路,经常是尘土满面的牢骚抱怨一扫而光。市民们纷纷掏出相机手机拍照,通过QQ微信微博相互转告。毫无疑问,长风街高架桥的建成,将大大改善长风街的交通现状,提升本路段的整体通行能力。
与时间赛跑,因为仅有108天的有效工期
2014年4月18日08:18分,由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承建的长风街高架桥工程项目部举行揭牌仪式。09:17分,长风街主线上跨平阳路路线桥0#台3号桩成功开钻,工程全面开工。
长风街高架桥工程是属于太原市重点工程,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商务区,周边有小学中学以及商场超市,人流量特别大。加上此路段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且改迁量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交通疏解难,工作面狭窄,有效工期仅108天。
面对工期紧张、任务重、地质条件复杂等制约因素,项目设七部两室以及六个分工区,全体职工抱着“打硬仗、啃骨头、献精神”的决心与信念,迅速掀起施工热潮,按照任务计划把“大干一百二十天”分解为 “20天开局战”、“30天攻坚战”、“40天大会战”和“30天大决战”。他们分班组织,连续作业,抢时间,占空间,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天的午饭、晚饭和晚上12点后的加班饭都由办公室负责送往工地,不耽误片刻施工时间。大家放弃节假日休息,风里来、雨里去,整天奔波在施工现场,指挥协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6月9日18点,全线最后一根墩柱——平阳路跨线桥4#墩完成混凝土浇筑;6月18日17:28分,公司长风街高架桥2#桥(长治路—体育路跨线桥)24#—28#墩现浇箱梁顺利开始混凝土浇筑;7月8日23点26分,平阳路跨线桥3#—6#墩现浇连续箱梁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7月31日上午 7:00,长风街高架桥桥面开始沥青混凝土施工;8月9日8:00,备受太原市民关注的长风街高架桥主线正式通车,建设历时113天。
与质量较劲,因为身上背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长风街高架桥工程自4月18日正式开工至6月9日,53天之内完成全部下部结构工程,包括桩基357根,承台39个(含桥台),墩身35个;30天内完成 12联共计37跨的现浇连续箱梁的支架搭设、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创造了82天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奇迹。在这期间,上至项目经理,下到普通技术人员,大家都变得又黑又瘦,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使他们脚上磨出了许多水泡……即便这样,大家仍然抱成一团,互相鼓励,并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调侃彼此的形象。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始终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言败的斗志与信念投入到现场施工中,大家都深知,自己身上背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承担起这份责任,除了技术与经验之外,更多需要的是勇气、信心和奉献。长风街项目一上场便确定为公司重难点工程,由公司主管兼任项目总指挥,机关各业务部门根据分工直接穿插到项目工作,重点部门蹲守现场办公。突破传统的施工组织,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本着 “时间用尽、空间占满”的原则,分班组织、采取24小时连续施工,5天完成项目建设及全部施工准备,创造了20天从支架到4跨一联140米的现浇梁施工新纪录。
与困难较量,因为有一支敢打能拼的队伍
在工期保证及控制方面,项目精心组织筹划,立足实际,积极组织30名团员、青年成立突击队,挑选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技术干部直接负责六个管段的技术工作,日夜盯在现场。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项集急、难、险、重为一体的典型工程施工任务,十七局集团需要选择一位身经百战、能打硬仗的 “铁人经理”来担此重任。以工作拼命著称的陈志贵临危受命长风街高架桥工程项目经理。上任以后,雷厉风行的他一切本着“安全、快速、优质、高效”的原则,用六天完成了选址、改装、基础设施配备等安家设营工作,两天完成了对地下管网的初步摸排、勘查以及与各管网单位的对接,五天之内安装了五台变压器;13个小时之内完成全线两侧累计约7公里的围挡封闭施工。自工程开工以来,陈志贵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少。他每天都会在长达2.81公里的施工线上走几个来回,脚上也磨出了许多水泡;白天磨出泡,晚上就用针挑掉,再磨再挑,如此反复,脚上已经磨出一层厚厚的茧;由于作息不规律,吃饭不定点,他的胃经常疼,疼的受不了时就吃两颗药,然后坚持工作;持续性的睡眠不足导致他眼睛肿痛,嘴唇干裂、声音嘶哑;大家劝他去休息,他却开玩笑的说怕躺下去就不想起来了……
长风高架桥项目副经理郝俊文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战下来,郝俊文同志瘦了8斤,但在项目劳动竞赛历次评比中均名列前茅。还有长风街高架桥项目副经理段志恺、总工程师栾成波、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卢世清、项目副经理张庆、姚继斌、康艳军、蒋鸿飞以及工区总工程师宁建强、何波、郑海南、王天山、李兴龙、魏强都是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一身拼劲,不分白天黑夜,不怕苦不怕累,即便是连续两天两夜不睡觉也要把阻碍施工进度的问题解决……他们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讲也讲不完,他们把汗水洒在工地上,毫无怨言地投入到长风街建设中,用他们的话说:“自己家门口的工程,再苦再累也是光荣的,骄傲的,幸福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500多名参建职工发扬“铁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必胜的拼搏精神、质量第一的创优精神、永争第一的进取精神,顺利实现工期目标,为畅通太原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