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磨”出来的项目驻地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4-08-11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4月底,中铁一局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在安徽交投集团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组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核评比中斩获第一,并在芜湖公路二桥全线8个标段得到通报奖励。这些成绩让付出辛勤汗水的中铁一局员工欢欣鼓舞、倍感激励。

  谁能想到,这片整洁干净又肃穆的标准化项目驻地,在5个多月前,还是一片荒凉。星星点点的农田里种着玉米、蚕豆、水稻、棉花等各种作物,田边的红枫树和其他地表覆着物杂七杂八交织在一起。田地两边各有一条排水沟,沟堤荒草丛生,每到傍晚,蚊蝇乱窜,蛙声“四起”……

  年轻的项目总工黄瑞忠和办公室主任刘林科踏上了这片土地,成为中铁一局项目驻地及预制梁生产区土地的“开路先锋”。不过,当时俩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样的环境可咋整?”

  一块荒地变营地

  古代行军打仗安营扎寨时最讲究“地利”,三国时有名的典故“挥泪斩马谡”,讲得就是诸葛亮的爱徒马谡因营地选错而酿成的千古大错的故事,后人深以为戒。对于工程建设单位来讲,选择一块好的项目驻地和生产区,同样意义重大。 据“开路先锋”黄瑞忠和刘林科介绍,他们刚到达这里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只知道芜湖长江二桥的大体线路,项目驻地选择在哪里、怎样规划,还是一头雾水,俩人沿着施工红线线路来回跑了十几趟,还是没有一点儿思路。 贵山村一位八十高龄的老队长,看着两个年轻人每天在天寒地冻的田地里跑来跑去,很辛苦,特意给他们一点提示:“小青年,你们是搞二桥建设的吧,可有事?有事找大家和政府啊,你哈晓得啊!”,老队长的一句话让他们两人恍然大悟:对啊,怎么没想到询问当地的村官和村民呢? 于是,他们开始往村支书家里跑,也有事没事得就到村民家里窜门子,在一来二往的拉家常中,与村民的关系得以拉近,项目的最终选址也得以明晰。最终,在综合桥梁公司策划组、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及当地村官、村民的意见后,择优选择了位于无为县陡沟镇贵山村的一块地作为“铁军”营地。 2014年2月,中铁一局建设者及相关临建队伍正式进场,严格按照中铁一局桥梁公司、芜湖二桥建设办及监理单位总体工程安排和部署,迅速掀起临建大干热潮,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将一块荒地打造成为设施完善的项目驻地。在这里,他们将用40个月的时间修建一项跨越长江“天堑”的伟大桥梁工程——芜湖长江公路二桥。

  两条便道生命线

  营地既已定,开工建设便成当务之急。正当中铁一局员工厉兵秣马,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便道问题又成了大家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原来临建所需的砂石、水泥、设备等都只能通过一条狭窄乡村道路运输,如果大型车辆频繁碾压,不但会破坏原有的村道,甚至由于土地挤压扩张造成房屋塌陷,村民肯定会阻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建议,可以修建一条从S319省道到项目驻地约1.83公里的主线便道,作为今后线下、线上标段共用的施工运输通道。但是施工便道的修建要经过无为长江大堤局的层层审批手续,一时难以顺利办理,而且,便道路线还涉及到四户房屋要拆迁,七处大小鱼塘要填筑,等到施工便道拉通再临建,最少也得三四个月时间,这样一来势必导致整体工期严重滞后,根本行不通。 临建队伍已陆续进场,路却没法拉通,项目负责人静国锋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寻求支持,另一方面安排人员每天到村道旁的村民家里做群众工作,讲政策、摆事实。经过不厌其烦的说服、商讨,终于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谅解,以合理的道路维护价获得了走村道的“通行证”。但是村道只是暂时的临时便道,在晚上8点过后不能走,避免打扰村民休息;村里农忙的时候要限行,不能影响农用机械进出田地。而且村道狭窄,地基填筑不实,大型车辆受限。这无非给临建工程带来了难题。

  在争取临时村道的同时,正式的施工便道也一点儿没耽误。虽说便道总长只有1.83公里,但是难度不小,必须过无为长江大堤局关、过四户村民房屋关、七户大小鱼塘关、过几十户村民耕地关……关关都有新情况,关关都是“拦路虎”。 其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填筑S型马道”这一关。S型马道是无为长江大堤段与项目部主线便道的连接部分,由于无为长江大堤高出两边地面十余米,施工便道必须填筑成缓坡,才能保证运梁车通行。无为大堤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管理,但又作为S319省道,归口于芜湖市公路局管理。如此一来,要填筑S型马道就得和两家单位打交道。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及地方政府与长江水利管理委员会的业务联系不多,仅仅依靠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和当地政府协调力度很有限,几个来回的沟通,情况很不如意。 “时间等不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项目负责人静国锋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打消了个别人依靠政府的侥幸心理。项目部经过讨论,决定兵分两路,主动出击:一路由静国锋亲自带队,重点公关无为长江大堤局;另一路由项目其他领导带队,全力公关无为公路局。开始的时候,连吃闭门羹。

  在来回多次奔波无果的情况下,项目部决定改变以往一受挫就调头的方式,开始死磕,只要领导在,就赖在办公室不走。两拨人马每天早上七点半从项目部出发,去单位蹲守,苦口婆心的说服,甚至诉苦。领导上班了,赶紧迎上;领导下班了,随后紧跟送走;领导出差了,就找其他负责人说情;领导开会,就在门外等着……整整半个月时间,这份执著精神终于感动了领导,领导批准,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同意先施工,再办理审批手续。

  三记耳光化危机

  6月初的一天晚上,一辆载有模板的大型半挂车从临时村道通过时,被一村民拦住。司机因心急返回,用语激烈,与村民发生口角,争吵愈演愈烈,引来大量村民围观,争吵有引发肢体冲突的可能。 大型车辆运输带来的噪音、灰尘及村道破损,原本就让村民的心里头窝着火,大家蜂拥而上,都把矛头指向司机一人。正当司机受尽委屈而不敢还口之时,跑外协的老王及时赶到。在耐心听取了村民的怨言后,老王也感到很对不住村里的百姓。虽说修建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是国家工程,造福当地百姓,但车辆日日夜夜的轰鸣声却让原本安静的小村庄没了往日“太平”日子想到这里,老王满是歉疚,随即给了自己三记响亮的耳光。原本嘈杂喧哗的现场,在老王“啪啪啪”三记耳光之后,一片安静。围观的村民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好意思再争吵什么,有几个老年人倒反回来关心老王有没有受伤。大家对项目施工人员的处境表示理解,在提了一些小要求后,围观人群慢慢散去。 一场危机在这三记耳光中化解。

  四大区域标准化

  标准化工地建设是施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一局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从临建开始就积极落实标准化工地建设。

  项目成立以项目负责人静国锋为组长,项目其他领导成员和各业务部门组成的标准化工地建设领导小组,主抓标准化工地建设。 中铁一局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主要施工任务为4186榀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节段预制、安装工程,按照项目部区域划分,重点打造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区、存梁区、拌合站四大标准化生产区域。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中铁一局企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结合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下发的《公路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安徽省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南》及《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精心选材、反复斟酌,打造成以彰显中铁一局企业文化和芜湖二桥建设规范的标准化场地建设。 钢筋加工车间占地3624平方米,进口处悬挂醒目的“钢筋加工车间”字样,采用封闭式流水线作业,外观大气唯美。内部分为1#、2#两个钢筋加工车间对称布置,中间为原材卸料区,两端材料调转由两台5t龙门直接调运。场地内统一硬化,内设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数控弯曲中心及钢筋笼滚焊机等现代化钢筋加工设备,每一台设备按照“一机一闸一箱”装置统一安装到位;车间内钢筋加工区、成品存放区、半成品存放区、废料存放区划分明确,标志牌整体划一。原材料堆放整齐,材料标识牌摆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分开堆放、氧气瓶与乙炔瓶摆放要符合安全距离,悬挂安全警示牌。 预制场内包括18组制梁台与养护台、14套钢筋胎卡具,其余地面硬化。在现场醒目的区域,预制场旁安装2m*24m连体牌,重点打造桥梁文化走廊,内容包括展示工程七牌二图、精品桥梁工程、各类规章制度和中铁一局理念、作风、项目文化、员工风采、风险源等内容,展示工程亮点。并在施工区内树立展现文明施工、安全警示标语等内容的宣传牌,达到“施工所到之处,企业形象人人可见”的效果。 存梁区场内建设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存放箱梁之间统一种植绿草,设立绿化带,各存梁台座功能区间既相互分离、绿色环保、提能增效,又协调统一、降低临建成本,充分体现了人本文化和环保优化的特点,达到一举两得效果。

  拌合站的人员配置本着精干、高效、满足施工生产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实行管理程序标准化,人员操作精细化,绩效考核责任化,达到激励与惩罚措施并行。拌合站的外观形象展示方面,灰罐统一刷白,喷上“中国中铁一局”及“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识,现场安全防护、质量控制、临时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严格按标准执行,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追究制和临时用电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上下分工到人,砼质量管理上坚持双检制,确保施工受控。同时,项目部重视“软件”标准化建设。建立“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和“窦铁成业余学校”,利用雨天或晚上时间对技术人员及一线工人进行新工艺工法、操作规范、安全知识等内容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劳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活动室,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改善项目居住及生活环境,栽种桂花树、红枫树、冬青树及竹子等风景树木,花坛与办公区、生活区房屋搭建错落布置,红色的彩钢房屋顶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营造出温馨的家园氛围。 一“磨”荒地变营地,二“磨”畅通生命线,三“磨”真情化危机,四“磨”区域标准化。从2013年寒冬到2014年仲夏,中铁一局桥梁儿女们凭借着“磨刀不误砍柴工”韧劲儿和拼劲儿,“磨”出了标准化项目驻地,他们还将用三年时间“磨”出继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之后的又一“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