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9时55分,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刻。它标志着晋红高速公路玉溪梅园立交桥改造保通工程辅助路段顺利通车,表明该立交桥改造重建初战高捷,拆桥施工即将开始,对于中国电建路桥晋红高速公路总承包部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工程至关重要
梅园立交桥是昆玉高速公路和玉溪北城区主干道连接交叉的重要枢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不能满足对运输能力的需求,并且又将与在建的晋红高速公路跨线交叉,必须对现在的立交桥进行改造重建。这是中国电建路桥总包部承建晋红高速公路第一项重要的附属工程,它折射着履约能力和施工水平。
为不影响昆玉高速公路主干道的正常通行和安全高效完成改造重建工作,总包部按照晋红高速公路项目公司及设计的要求,采用新建一条长446.5米、宽21米的双向四车道辅助路,让昆玉高速公路改道绕行的方案,以满足立交桥改造重建期交通运行的需要。
据2-2标项目部副经理李毅岗介绍, 辅助路于2013年12月17日正式开工。依照玉溪市交通局、昆玉公司及交警、路政等相关部门对辅助路提出的“完全保证行车安全运营”要求,晋红高速公路项目公司、总包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三检制。他最后说,虽然面临征地等重重困难,完成了辅助路段施工,但经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为晋红高速公路主线施工积累有意义的实战经验。
改道紧张有序
为避开白天昆玉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高峰期,经过商讨,梅园立交桥新建辅助路段通车时间定在7月7日,准备工作开始的时间选定在车流量比较小的凌晨时分。
这天凌晨,人们已沉浸在睡梦中。可在梅园立交桥辅助路的现场,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各就各位进入最紧张的工作。在昆玉方向K76+600处,右行进入辅助路口和玉昆方向K77+040处,左行进入辅助路口,3辆装载机分别将2300多个各装有近1吨沙土,起阻流、分隔作用的吨袋堆放到设计要求的指定位置;工人们把2100多个注满水用于路口和活动护栏处,起阻流、警示作用的水马,整齐安放到近五百米的高速公路上。并将2500多个起警示作用的锥筒,有序地绑扎到水马和吨袋上。
凌晨4时,总包部工程部副主任段俊就带着部门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认真对正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巡视检查。
凌晨4时30分,2-2标项目经理张卫良、总工张坤、安全总监左其林各带一组人员,分别展开了现场监督、突发情况巡视和周围人群疏解等工作。
5时10分左右,在交警指挥下,昆玉方向K76+600处开始作短时间封堵。由十余位保通人员和几十名现场施工人员组成的应急施工队,开始将部分水码和锥筒安放到高速公路与辅助路连接处。经过十多分钟紧张有序的工作,形成了引导车流安全进入辅助路的条件。
5时27分,随着交警放行口令的下达,第一辆车缓缓驶过辅助路段。在保通人员指挥下,过往的车辆犹如长龙,安全、顺利驶过。现场指挥和施工的人员,无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午9时55分,与玉昆方向K77+040连接的辅助路也顺利通车。至此,梅园立交桥双向四车道辅助路,历时213天施工顺利通车。这是梅园立交跨线桥重建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初战告捷,为后续建桥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履约值得信赖
2-2标项目部在现场负责引流指挥工作的李毅岗兴致勃勃,他边组织,边参与其中。大家在他指挥下,工作有条有理。看得出来“通车”对于每个建设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梅园立交桥改造重建工作局面能否尽快打开,可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玉溪至昆明方向的辅助路通车准备工作现场,安全、技术人员都在忙于通车前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技术员石桂川一直在忙碌着。
这个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路桥专业的年轻人,具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是全程参与梅园立交桥辅助路段施工的青年建设者之一。据他介绍,施工中质量要求较高的是水稳层,它承载路面传递下来的荷载,是保证路面受力的关键层,其厚度也有严格控制。虽然是辅助路,但项目部在施工中严格按永久路标准修建,沥青厚度也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设计规定标准施工。
据了解,作为主要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电建路桥晋红高速公路总承包部2-2标项目部来说,不论在路基、路面的施工中,还是在排水、涵洞施工中,都遇到了难题。但项目部群策群力,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并积极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解决难题。如针对“软基”现象,就采用“抛石挤淤”方法,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
为保障安全通车,项目部还邀请交警对保通人员进行了10天的专业集训,提高大家的专业素质。
据悉,因征地等原因和当前又时值雨季,按照合同工期要求,新的梅园立交桥建成通车工期已十分紧迫,大家倍感任务艰巨,但充满着信心。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