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随着最后一组断路器安装就位,至此,凯富埃西开关站及卡里巴北开关站电气一次设备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这个节点对没有从事过输变电项目施工的人来讲,或许不是什么大事,但对十一局赞比亚KK330输电项目的全体员工来讲,意义非凡,它标志着项目已进入倒计时。
零的起步
零,意味着无穷大。面对未知的领域,也暗示着困难的极限大。
KK330输电线路工程是十一局的第一个海外输电工程,对十一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项目部的所有员工也都没有输电工程的施工经验,就连工程中最基本的汉语名称都不能准确的叫出来,更别说在境外用英语表达了,顺利履约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一切那么陌生,一切从零开始。
项目部的压力可想而知。用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为了快速进入状态,使大家全面的掌握输变电知识,项目部为自己确定了最低管理目标,边学边做,确保节点目标。第一招“走出去”,组织骨干员工到青格拉变电站学习,经过一周的现场观摩,大家对输变电工程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第二招“请进来”,项目部聘请了有多年国际输电线路施工经验的线路专家张新光、工程管理专家袁栋梁、开关站专家范平生为大家做知识普及和技术与管理指导。从跟设计方谈判到施工方案的成形,大家跟随专家,白天到现场看地形、测量、地质勘探;晚上请专家集中为员工授课,分析图纸,讲解电气基础知识、项目进度控制、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导线架设、开关站设计及运行原理等。
经过全方位的实战演练,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度也在慢慢地推进,但能否顺利完成KK330输电工程仍是摆在项目员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全面实施中,要同时负责设计、采购、进度质量控制、现场安全、永久设备管理、车辆维修保养以及与业主的事务协调,如此大的分包管理模式在十一局国外项目管理中尚属首次。项目部抓住分包商施工经验丰富的特点,在每个关键部位都确定一名员工,定岗定人跟踪学习,多次与分包商召开图纸会审和技术交流会议,对于施工中和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设计及专家沟通,力争当天问题当天解决。随着项目进度的深入,现场联同作战,实地演习,一批专业人员也随之成长、成熟起来。
吸收利用外部资源,是KK330输电项目部成功运作的有效方式之一,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也丰富了职工输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培养了专业人才,为项目部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零的焦点
KK330输电工程贯穿65公里的山峦,沿线山的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面对高落差,跨距长,气温高等恶劣环境,穿过丘陵、高山、河流、沼泽,跨越公路、铁路、高压线路,施工面临诸多挑战,还要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施工难点。
上山,原本不是什么难事。但七八十基塔基础浇筑需要的骨料、沙、水泥、水、机械设备、铁塔材料全部由人工肩扛运输,一两天还能承受,长时间容易失去信心,当地劳务干两天之后全部罢工,我们职工自己身背肩扛,全部送上山。当空压机实在无法扛上去,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将储气罐和机械部分拆解后也顺利运往山上。
上山艰难,过河更险。过河需要修筑临时码头,木桩扎入河中,上面铺上沙袋。但凯富埃河边时常有鳄鱼出没,它们性情凶猛暴戾,嗅觉灵敏。在非洲,一提到鳄鱼,立刻会想到美国大片中描绘的那张开的血盆大口,择人而噬的恐怖场景。连当地人都拒绝下水作业。项目部用发电机的轰鸣声吓退鳄鱼,顺利地完成水下作业。
然而,一些突变的意外,也会给原本就艰难的项目火上浇油,措手不及。KK330输电项目是一个EPC工程,从项目进点伊始,项目重点落实设计与采购两个关键点。但赞比亚处于南部非洲的中心位置,属于纯内陆国家,大量的进出口货物需要通过莫桑比克贝拉、南非德班以及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口转关。由于种种原因,货物到达莫桑比克贝拉港后的几个月时间没有完成清关、转运工作,而18个月工期中除掉漫长的雨季,仅有10个月的有效工期,2013年12月23日,随着最后一只集装箱抵达赞比亚施工现场,滞留贝拉港达半年之久的塔材、导线、光纤等材料的124余只集装箱才清关、转运完毕。这预示着“EPC”中的“P”基本进入尾声。
或成,或败,分包商的突然变故,让他们再次面临抉择。
2014年1月,由于某分包商不能履行合同,让项目部措手不及。
项目班子成员认真分析形势,决定在分包商放弃的关键时刻,不等不靠,让自己的职工承担主角,全力抢拼进度。此时还剩30 基塔未组装,为抓工期,赶进度,保证公司继续在赞比亚占领市场,项目部抽调各部门员工参与组塔施工,项目部员工仔细审阅图纸,分析吊装方法,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21基铁塔组立任务,一次性达到了业主验收标准,为后期进行的架线施工铺平了道路,也很好的煅练和培养了自己的施工队伍。
千头万绪,终须了。
每天召开工作例会,班子成员都要对照检查进度计划,检查当天落实的情况,确定第二天的工作目标。日例会,成为项目管理的常态,一切矛盾的交集、一切棘手的问题,需要平衡与协调的种种,摆龙门阵,打擂台,争论中达成共识,这不仅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成为项目业务交流与管理提升的群英会,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事实证明,班子成员的努力没有白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体参建人员齐心合力,在管理者细致、精确的管理下,向着即定目标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零的突破
KK330输变电工程的施工对项目部所有员工是一次考验和磨炼,更是一次收获。
回想起一路的艰辛,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2012年7月,赞比亚KK330KV输电项目前期策划会召开后,一付沉重的担子就提前压在班子成员每个人的肩上。
这种沉重持续着,直到2013年3月,赞比亚国电公司南部输电总指挥长朱力斯到KK330kv输电项目视察工程进展,看到现场施工已全面展开,高兴地与施工人员握手表示感谢,对现场的安全标识、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施工质量给予赞扬时,他们才稍松一口气。
输电线路工程分为基础、接地、组塔、架线四个分部工程。
2013年11月底,赞比亚卡里巴北岸扩机机组发电目标在即,这对输电线路投入运营工期要求十分紧迫,只有7个月的有效工期,怎么办?
压力变动力,只能赶,不能等。
4月初,为了推动施工进度,为后续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项目部提出了 “大干150天,全面完成铁塔基础施工:的劳动竞赛,掀起施工生产新高潮。
7月,第一批24个集装箱塔材到达施工现场, KK330KV输电项目铁塔组装正式开始。
作为十一局第一次在输电项目领域施工,铁塔的形式和设计、塔位的排放、塔材的标号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面临着沼泽地和高山区大跨度的施工环境挑战,项目人员迎难而上,认真咨询业主、设计、厂家和相关专家,在符合业主要求塔形的情况下,将中国标准与英国标准相结合,成功解决钢材使用标准,最终使得铁塔的生产工艺、检验结果、镀锌质量得到业主认可。
铁塔313基,总重约3007吨。通过开展劳动竞赛,项目完成了铁塔基础施工260基,铁塔组装58基。赞比亚业主对竞赛的成果表示肯定,称赞项目团队做出了一个“示范性工程”,获得赞比亚业主ZESCO的高度表扬。
施工中的种种突变让项目部的员工真正尝到了什么是痛并快乐着的滋味。
凯富埃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上游流经伊泰兹水电站项目,在卡富埃镇附近与输电项目线路相交后流入凯富峡水电站。河南岸一处河心岛距北岸770 米,由于跨距较大,河心岛需设置跨河高塔,基础形式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共16根桩,桩径500毫米,桩长12米。为了顺利完成施工目标,项目部克服凯富埃河上没有大型船只,施工设备和材料运输的困难,与英国公司Autoworld合作,由Autoworld负责提供船只和运输,项目部在河流两侧修筑临时码头,运用组塔抱杆作为起吊工具成功克服了施工中出现的难题。
8月23日,第一根桩正式开钻,经过一个多月昼夜不停的紧张施工,岛上桩基础于9月27日全部完成。
10月,已完成铁塔基础施工292基,铁塔组立176基。凯富埃河河心岛上294号铁塔桩基础施工完成,标志着输电项目最大的难题——沼泽地桩基础施工顺利完成。
掘进,突破,临近终点的冲刺即将实现。
2014年1月,随着位于全线路最高、最难到达的192号铁塔组立的完成,输电项目2013年度生产目标全部完成。累计完工结算额占合同额近92%。
碧绿的山峦,高耸的铁塔,点缀着凯富埃河,描绘出一幅奋进的画卷。我们相信,水电十一局人的奋进精神将会随着飞架的银线而绚丽的绽放。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