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诺桥——一个饱含浪漫色彩颇具诗意的名字,康诺桥管理团队——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朝阳集体,康诺桥火电项目——一座集团国际公司首个海外联合循环燃气电站。
在这里,“树标杆工程,创火电品牌”是愿景,是期许,更是铮铮誓言;
在这里,“坚韧奋进,矢志创新”是精神,是信念,更是壮志豪情;
在这里,一支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创造的湖湘铁军,正在用汗水、用拼搏、用敢为人先的豪迈续写着一段火电故事……
——题记
巴生河,发迹于高原,绵延120公里,流域面积1288平方公里,最终注入马六甲海峡,这条默默无闻的河流上有马来西亚最大的海港——巴生港,有一座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古老城镇——巴生市,有一段占半岛面积2%、国内生产总值1/4的繁华地带——巴生谷,康诺桥燃气电站就坐落于巴生谷地康诺桥动力基地内,是原老电厂的扩建项目。该项目包揽了1台384.7MW的单轴联合循环的燃气机组的设计、采购、供应、施工、安装和试运行工作,合同总工期28个月。这是水电八局国际公司进驻西马火电领域、提升企业资质的“攻坚之战”,是优化国际业务结构、抢占份额的“布防之术”,更是对接马来高端市场、擦亮国际火电品牌的“破冰之旅”。
让困难低头
2013年5月2日,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TNB)发来中标通知书,康诺桥团队随即成立,调强将,招精兵,康诺桥项目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大批青年才俊迅速吸附集结。从最初组建几人、几十人的小团队发展成目前拥有管理、分包、外协队伍在内百余人的大集体。其中,项目管理团队,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到 63%,这是水电八局国际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团队。
然而,这支年轻的团队,在项目初期可谓如履薄冰,困难重重……
工期问题是康诺桥面临的首要困难。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开始计算工期,捋顺开工前期人员准入、资金款项、物资采购及熟悉当地市场和法律条款就花费了较长时间,而项目工期仅为28个月,进度压力不容小觑。
作为集团海外第一个F级联合循环燃气电站,没有现成成套经验借鉴,加之首次进驻西马市场,对当地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不尽熟悉,渠道不畅,资源不全,经常遇到异常棘手的疑难杂症。
另外,业主TNB是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其管理人员均为当地人,国别差异、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迥异,给双方沟通协作带来很大困难。西马属于高端市场,对于环保、技术、质量要求极为严苛,加之当地各项审批程序繁琐,各项申报反馈回流周期长,更加重了施工难度。
面对困难,是选择退缩,还是选择前行?答案不言而喻。项目团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碰硬,让困难臣服于脚下。
勤于学习: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团队开启“白天上班、晚上补课”的模式,抓紧时间理顺本职工作,普及燃机电厂知识,研究当地法律条款,借鉴其他企业专业技术,尤其在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跨国企业打交道中,更是抓准时机深入学习,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勇于创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摸着石头过河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恰恰也是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最好时机,在摸索中学习,在探寻中前进。为了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项目部在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创新融资模式。在开展银行的传统融资业务类型的基础上,采取远期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业务、人民币信用证+境外美元融资+DF业务等业务组合方式,为项目节约成本上千万,极大鼓舞了团队士气。
敢于碰硬:地域差异、观念差异导致经常与业主就某一技术问题、施工方式或是管理程序意见不统一。但是,并没有因为年轻或者对方是业主而显得底气不足,只要是利于项目管理、技术优化,团队都会据理力争。这不仅没有给双方关系带来不利影响,相反更加深了彼此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业主常说:YOU WIN,I WIN。双赢才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让行为有章可循
无规矩不成方圆,项目部在成立之初,就紧锣密鼓地建章立制。以公司和国际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马来西亚法律条款和项目部实际运作情况,迅速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面面俱到:一本300多页的管理体系计划书,是各部门为规范行为、提升管理而集思广益、出谋划策的结晶。在制度程序上,从部门分工起草、征求意见、开会讨论、修改完善再到最后的执行贯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范围的选择上,充分把握政策性和实效性, “多一些标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定量,少一些定性”。在内容的制定上,从综合管理、财务经营、合同法律、设备物资、安全进度、技术质量到工程施工、安装调试,从组织机构、管理权限到业务板块权责明晰,都有极为详细的阐述。确保了项目运作游刃有余。
刚柔并济: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规范,对行为具有极强约束性和普遍适用性。但是制度的主体是全体干部职工,项目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在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放宽政策,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制度的有效执行来服务于项目的中心工作。
适时更新:公司、国际公司出台的各项新规定、新要求第一时间纳入项目部管理制度中,并坚决执行。缩短休假周期、提升员工福利待遇等等,真正让制度“活”起来。
与时间赛跑
2013年5月2日,项目收到中标通知书
2013年5月4日,项目组织第一批人员进场
2013年5月10日,项目最重要的三大主机采购合同签定
2013年5月22日,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组织设计讨论会
2013年6月14日,项目临时道路、围挡开始;
2013年7月16日,项目前期地质勘探开始;
2013年8月1日, 项目清表开始;
2013年8月24日,项目首根基础试验桩开始施工;
2013年8月30日,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2013年9月15日,顺利完成试验桩静载试验;
2013年12月6日,主厂房开始桩基施工;
2014年元月,燃机、发电机、汽轮机、主厂房、余热锅炉、集控楼、控制室、冷却塔、化水处理等多处施工点进行桩基施工和基础开挖,多点开花,掀起施工生产小高潮;
2014年3月10日,主厂房第一仓混凝土开浇,项目正式进入混凝土施工阶段;
2014年5月23日,主厂房第一根钢结构立柱就位,拉开项目钢结构安装序幕;
2014年6月1日,正式开始“抢土建、促安装,大干三个月”劳动竞赛活动;
2014年7月3日,余热锅炉开始安装,拉开项目设备安装序幕;
……
谈及施工生产,笔者感慨良多,虽然对于工程参数、施工技术甚至是设备名称,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但是这一个个节点背后的故事却说不尽也道不完…….
肖——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同届人眼中,他是幸运的,被分到了条件相对优越的项目。但是,初来乍到的他,其中的苦累,只有自己知道。2013年12月 6日是主厂房桩基施工的日子,业主对桩基质量控制及其严格,从材料进场到桩基施工全程监控,对桩基施工的每一道焊缝都要求施工前经业主人员检查验收。但当时肖所在部门只有他和师父两个人,在现场一呆就是一整天,纸笔不离手,仔细核对进场材料,皮肤一天一个色。晚上,还要回去处理日常工作、整理信函和学习白天的记录。每天如此,凌晨才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到前方去。后来,做MLT试验的时候,连续工作14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再后来,凌晨4点去现场拆过钢模板的方管……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后来、再后来,才促使了他惊人的成长与蜕变。
许——山东人,出生于中国水浒文化的故乡,但外表看起来却多了几分书生气。作为首批进场的职工,第一次坐车从营地去施工现场就晕车吐的天昏地暗,什么都没来得及看,又匆匆坐车回去了。就这样的一位小伙子,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满口的技术参数、图纸、工程用语念叨个不停,成了工地现场管理的顶梁柱,每天拿着对讲机在现场指挥施工生产,这其中的付出与努力可想而知。
如果说,肖、许是80、90后的特例,那么我们项目还有许许多多的特例。
锋——人如其名,做事雷厉风行,不到30岁就成为独当一面的部门负责人,做计划、组织开评标、遴选供应商、入厂监造、货物运输,项目部巨额资金的设备采购担子就压在他身上。形容他的工作一言以蔽之: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24小时。为了抓紧时间,做好项目的设备供应,曾连续6天飞七个城市考查供货厂家,是个名副其实的与时间赛跑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投身康诺桥火电事业的国际人,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韧,在项目这个大炼炉里,脱胎换骨,洗尽铅华。
建员工海外之家
走进康诺桥项目办公区和生活区,三步一牌,五步一栏,好似为了迎接重大节日张灯结彩一般。恰逢项目开工一周年之际,康诺桥项目被选作海外文化建设试点。2014年5月13日,经过多方指导和紧张筹备,康诺桥项目文化建设正式鸣笛启程。
——以《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引,重策划,讲规范,做好文明礼仪之师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为确保文化建设真正的落地生根,项目在启动文化建设之初,并未急于开展活动,而是坚持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谋思路,建标准,从组织领导、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活动安排各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给予文化建设专业细致的指导。文化建设系统推进阶段的前期,总结提炼了项目核心理念,完备了各项规章制度,召开了文化学习座谈会,制定了项目统一的标识牌、标语和宣传栏,规范了办公设备、信纸、信笺和信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为统一行动做好万全准备。
——以“项目•家”文化建设为载体,系列建家活动如火如荼。
创建温馨之家,传递爱的力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居住条件——“这是我住过的最好的板房”。为了给项目职工营造温暖幸福之感,项目部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生活营地内,各项配套娱乐设施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台球室、员工娱乐室、卡拉OK厅一应俱全,是员工工作之余又一各显神通的舞台。项目部还形成了员工生日“每月一聚”的惯例,将生日在同一月份的员工们召集在一起,举行一个小型的生日聚会。每逢重大节日,项目部也会组织各类文娱活动,让背井离乡的兄弟姐妹们尽享家的温暖。
创建安康之家,倡导快乐工作。异国他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慰藉。项目部在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都会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预防潜在风险,消除危险于萌芽之中。积极争创“红旗食堂”,成立食堂监管委员会,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开展卫生大检查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吃上干净卫生可口的饭菜。项目地处热带,全年高温,项目部每月定期组织送清凉活动,为前方施工人员送饮料、送水果,减缓炎热劳累之苦。项目部还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创建文明之家,展现团队风貌。细微之处尽显项目文明之仪,举一事例观之。项目部办公区是一个二层板房,内部宽敞明亮,尤为干净整洁,项目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进入办公区域的人都必须换上干净的拖鞋才准许进入,久而久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标识。但凡到过项目的人,提及康诺桥,总会说为此事一上一两句。当然,保持办公环境干净整洁这是其一,潜移默化一种“项目即家”的责任意识才是关键所在。
创建学习之家,提升素质能力。“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终结,要想踏准时代节拍,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海外项目信息渠道相对较窄,所以从书本中学、从他人处学显得尤为重要。项目部适时举办各类讲座,内容涉及商务礼仪、专业技术知识方方面面,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
创建民主之家,营造和谐环境。项目部在工会主席接待日的基础上,将接待日活动常态化,实行班子成员轮岗制度,专门设立接待室,为员工进言献策、畅所欲言打开方便之门。而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认真研讨,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做急”。
创建效益之家,增进员工幸福。“抢土建保安装,大干三个月”,这是项目部近期为抢抓工期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从余热锅炉、主厂房、冷却塔、集控楼、主机基础到循环水泵房、河水取水泵房及渠道,从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到多个部位墙体、顶板混凝土施工,三个月16项节点,沉甸甸的担子并未压得大家唉声叹气。相反,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项目部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工作,为效益、为履约、为员工幸福,昼夜赶工,干劲十足。
康——有“上下和洽、海内康平”之意,诺——有“一诺千金、掷地有声”之感,为此,我们砥砺奋进,我们铿锵前行,康诺桥的故事还在继续,国际火电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