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可能见到过四川的“变脸”艺术,忽白、忽黑、忽蓝、忽绿、忽紫、忽黄……真可谓瞬息万变,令人拍手叫绝。但你可能没有见到过大漠戈壁的“变脸”:晚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一天可以经历四季;一会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一会就可能就是尘土滚滚、飞沙走石、变幻无常。而唯一不变的是它的那张严酷的脸: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愁云惨淡万里凝,平沙莽莽黄入天”……夏天炽热难耐,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悬殊。
全长1776公里的我国沙漠戈壁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为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中西部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建成后,新疆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运行时间将压缩到现在的四分之一,实现夕发朝至。这条21世纪的“丝绸之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关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兰新高速铁路自兰州西站引出,线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其中甘肃境内795公里的里程,需要穿越河西走廊西端至新疆哈密境内近500公里的大漠戈壁地区。由于戈壁滩白天阳光炽热,温度过高,无论是测量还是精调,都难以保证无砟轨道的精度。因此,无砟轨道施工特别是测量工,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对于中铁十一局集团六公司测量队来说,他们只能是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成为大漠的“守夜人”。
夜无眠
随着夜幕的徐徐拉开,利剑似的飞沙裹挟着刺骨的严寒发出骇人的尖叫,呼啸着席卷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滩,使广袤的大漠显得更加荒凉、落寞、空寂。这时,六公司测量队的队员们,正打点行装准备赶赴现场。他们像出远门一样,什么秋衣、毛衣、棉衣、大衣,鼓鼓囊囊地一大包。测量队14名队员们都是刚出学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也只有2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出头。2012年5月间,他们被紧急抽调到兰新高铁工地,支援几个兄弟队伍的无砟轨道施工。当时,知情人嘱咐他们,到大漠戈壁去一定要多带些棉衣、棉裤等防寒衣物。去年大学刚毕业的杨培、董国民听了后,禁不住哈哈一笑说:“开什么玩笑,五六月间穿棉衣?”可是,等他们到了这片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他们才晓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队长白衡达说,“在这里,中午穿着体恤衫还嫌热,但是到了深夜,穿着两层毛衣,外面套着棉大衣还懂得索索发抖,手上戴着两层手套,手都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但操作测量仪器时,是不能戴手套的,导致因此所有队员的手都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旦暖和过来,都痒得难受,有的都将手抓破了。”白衡达说,“有的人吃不了这个苦,去年分来4个大学生,没几天就有两个人不辞而别了。”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要求是极其严格的,高程正负误差只有0.3毫米,轨距正负误差不超过1毫米。0.3毫米仅仅是一根头发丝啊,任何的“风吹草动”、或者是扣件松动的多一个丝扣还是少一个丝扣、浇筑时快一点慢一点、养护时早一点晚一点等等,都会使其出现误差。因此,测量工作就成为保证无砟轨道精度的“卡尺”。支撑层、道床板、排架与双块轨枕落架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各道工序施工前都要测量,各道工序施工结束后还要测量,以验证精度。然后还要分别进行粗调和精调。如果测量过后在两三个小时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投入施工,那么还需要再次进行测量……如此反反复复的测量,使测量队的队员们几乎一天到晚围着现场连轴转。而且,测量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需要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细致的查找“病源”。有一次,测量队队员郭干吉、杨培等人,在进行无砟轨道精调时,发现支撑层到钢轨之间的外矢距有偏差。他们随之对所有影响外矢距的相关因素,一一进行了查对,都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那么,出现偏差的症结在哪里呢?就在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查找偏差原因之中时,什么寒冷、风沙、时间、饥饿都被他们丢掉九霄云外去了,不觉不知地天已大亮。向来不服输的郭干吉说: “我就不相信找不出原因来,今天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它‘揪’出来!”小郭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相应。董国民思考了一会说:“既然施工现场所有的施工程序都没有问题,是不是问题出在内业上?” 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大家立即拿出内业资料进行查对,发现支撑层到钢轨之间应该是弧形的,但输入资料上却为角形的。找到了症结,大家像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郭干吉说:“这个通宵虽然没有合眼,但却值得!”
夜坚守
六公司项目部之所以被集团公司紧急征调到兰新高铁来,支援无砟轨道施工,参与兰新高铁无砟轨道施工方案设计,因为他们是第一个从事全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单位,由他们施工的武广高铁无砟轨道试验段第一个通过原铁道部的验收;他们也是全国第一个研制生产出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机的单位。对于无砟轨道施工,六公司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内地高速铁路的无砟轨道施工与沙漠戈壁地区的无砟轨道施工,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在这种极旱荒漠、强烈风沙、悬殊温差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纹控制,至今仍然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上马有砟轨道还是无砟轨道的论证过程中,原铁道部有关专家也是各持己见的,国家发改委在批复中也是极其慎重的,将兰新高铁定名为兰新铁路新建第二双线或者是兰新铁路新建二线,设计时速也只能说250公里以上,对高速铁路一词还是讳莫如深的。随后,有关单位在新疆境内进行了无砟轨道施工试验,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中铁十一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兰新高铁第16标段,地处玉门市以西的瓜州县境内,全长84.67公里。2012年6月11日,六公司项目部在中铁十一局集团二工区管段内987公里处,率先开始浇筑兰新高铁第一板无砟轨道道床板。当时,患有严重痔疮的项目经理王锦玉,因日夜坚守在现场无暇治疗,加之连日劳累,病情日益加重,拉大便时带有血块,疼得坐卧不安。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高志忠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但第一板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成败与否,某种程度上关乎无砟轨道能否在大漠戈壁立足,甚至关乎沙漠戈壁地区能否修建高速铁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我都不能离开的!”王锦玉斩钉截铁地说。其实,为了这一天,六公司上上下下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无砟轨道施工道床板浇筑施工一向都是使用工具轨做高程支撑的,但在浇筑兰新高铁第一板无砟轨道道床板时,业主临时要求一律将工具轨改为排架。接到通知,党工委书记高志忠当天飞回公司汉江重工所在地——襄阳,连夜组织排架设计加工。由于汉江重工的职工都没有接触过新型排架,高进忠既当技术指导员,又当质量监督员。汉江重工的工人们24小时三班倒,而高进忠却是天天连轴转,一天到晚盯在加工现场。
经过20多天的人不解甲马不停蹄的连续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出了120品排架,满足无砟轨道施工需要。尽管六公司自己的任务已经不堪重负,人手捉襟见肘。但由于中铁二十局集团从来没有从事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对这方面的施工经验完全是一张白纸。经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协调,要求六公司派出队伍作为技术输出,支援二十局集团无砟轨道施工。有的人说,咱们自己忙得脚不粘地,哪有余力支援他人。但公司领导却认为,兄弟队伍邀请我们去支援,那是对六公司的信任,而且兰新高铁建设是一盘棋,只有整体布局合理,没有明显漏洞,这盘棋才能下得流畅顺利。因此,我们必须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经研究,公司领导班子特意安排对无砟轨道施工具有丰富经验的、兰新高铁项目部原经理万成和党工委书记胡学良,带领一飚人马前往二十局集团项目部支援他们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到了二十局集团项目部工地,万成他们晚上进行系统化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培训,从施工原理到操作要领,从工艺工法到施工流程,从钢筋间距到模板加固,精心授课;白天到现场指导施工、检验培训成果。他们不仅完成了近70公里的无砟轨道施工任务,而且为兄弟单位培训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受到中铁二十局集团领导的高度赞扬。总工程师周剑自达进场后,既要参与集团公司项目部无砟轨道施工方案的制定,还要为全线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同时还要指导现场施工。妻子来工地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顾得上一块吃顿饭……
浇筑全线第一板无砟轨道道床板,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业主、设计、监理、集团公司项目部领导的关注,纷纷到场做阵观察指导。为保证无砟轨道施工一次成功、一次成优,六公司项目部从排架安放到混凝土入模,从摸面收光到道床板养护,做到层层卡控,责任落实到人;为防御风沙侵袭的阳光照晒,六公司还专门制作了400米长的防护棚;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戈壁干旱风沙地区的“三层包裹法”养护技术,即先用土工布和棉被进行覆盖养护,然后喷洒防护液,将土工布剪长条块状使每块土工布与要保养的道床块紧帖,再采取不间断地浇水使道床保持保湿、保温。这种“三层包裹”混凝土道床板养护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养护效果,一条洁白如玉的钢铁巨龙跃然戈壁滩上。甘青公司玉门指挥部特地致电祝贺,集团公司项目部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3万元奖励。 2012年11月17日,六公司施工的第一板无砟轨道,在全线率先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组评审。
2013年9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兰新铁路项目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沙漠戈壁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技术”,通过了来自国内知名院校、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等单位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评审鉴定,认为该成果首次解决了沙漠戈壁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施工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集团公司项目经理余霖说,无砟轨道施工的成功,六公司项目部功不可没!
夜相思
如果说,我国大漠戈壁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的贯通,不足以评判哪一个人的高尚与否,那么,当你去追寻他们印刻在大漠上的人生足迹时,你就会深知这些年轻人的情怀了。六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周剑,现年29岁,2010年结婚,至今没有生育儿女。他到没什么,可在农村老家就成了大问题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见到周剑就唠叨他,见不到他就敲打他爱人。爱人承受不了家庭和亲戚友人的压力,于去年9月来到兰新高铁工地,想尽早有个“结果”。可那时,周剑正在负责无砟轨道施工,吃住都在现场,爱人来了一个多星期了,两人还没有照过面。六公司最先于2005年就参与了我国第一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武广高铁无砟轨道的施工。后来,他们又参加了多条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方案的制定。在这方面,他们虽然不能说是“开山祖师”,但称之为无砟轨道施工的 “先行者”是当之无愧的。周剑到兰新高铁,不仅参与了无砟轨道施工方案的制定,而且肩负起了指导各工程公司无砟轨道施工的任务。因此,他一天到晚忙得站不住脚,也就不足为怪了。 9月25日这天,周剑说好了晚上回到项目部,与爱人团聚。但临下班的时候,突然接到电话说,某施工队管段的无砟轨道出现了裂纹,要周剑赶过去,在现场召开质量分析会。周剑赶到现场,仔细查看了出现裂纹的地方,认真地琢磨分析着事故原因。过了一会儿,周剑终于捕捉到了形成裂纹的“罪魁祸首”。他向大家解释说,刚浇筑的无砟轨道内热外冷,内湿外干,而大漠戈壁地区恰恰是干燥、风大、昼夜温差大,导致无砟轨道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加之弯道处的无砟轨道,一边高一边低,水往低处流,预应力释放不均衡,必然会出现裂纹。为此,他提出洒水养护不仅要及时,而且要均匀,延长保养时间。对拐弯处的无砟轨道,不能用大块的土工布,要将土工布剪成碎片,均匀地贴在无砟轨道上…… 等到他处理完这起裂纹问题,天已大亮。爱人做好的饭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等到天亮还不见周剑的身影。禁不住满腹的委屈涌上心头,一气之下,收拾了一下衣服,踏上回乡的路程。党工委书记高志忠对笔者说:“对周剑的境遇,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安慰他。但我却知道,周剑心里的天平没有倾斜,他分得清孰轻孰重。” 测量队队长白衡达的妻子于2012年怀孕了,预产期在当年的10月间。妻子多次来电话说,在临产前希望他赶回家中,否则自己心里空落落的,感到害怕不踏实。可当时,兰新高铁无砟轨道施工正在最紧张的节骨眼上,他这当队长的怎么能离开工地呢?他只能鼻子答应嘴地“忽悠”妻子说,到时候他一定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去年的10月底,等到无砟轨道施工告一段落,白衡达才踏上回家的路程,等到他回到平凉市家里,见空无一人,邻居告诉他,他妻子已经送进市医院了。白衡达放下行李就往医院跑,到了医院之时,他的姑娘也正巧呱呱坠地。妻子开玩笑地对白衡达说:“你算得预产时间比医生还准!” 在妻子住院期间,白衡达开始几天对妻子表现出“还愿”式的亲热,几天后就有点惦念兰新高铁无砟轨道施工,几次妻子见他那魂不守舍的样子,对他说:“完了,完了,你的心根本就没有放在我们娘儿俩身上,野得再也收不回来了!”妻子无奈地感叹:“你实在割舍不下大漠戈壁工地,你就回去吧!” 大漠在许多人心目中是狰狞的,对白衡达他们来说,它则是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寄托着他们对大漠的痴情;他们像一粒沙子,完全融入了这片戈壁滩。
落日的余晖给兰新高铁涂抹上一层血色的殷红,一条钢铁长龙醉卧在广袤的殷红里,那是筑路人献给大漠的痴情礼物啊!继古人张骞之后,国人终于可以通过这片荒凉的土地走向现代化的世界了!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