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0”,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可以是距离,可以是重量,可以是大小,可当这两个数字跟一座技术一流的现代化水厂联系在一起时,它们所承载的,却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
2013年6月20日,中国十九冶路桥分公司优质、高效完成成都市温江区金强·寿安水厂建设,曾经的坚守换来了流向千家万户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更是为长期饮用地下水的温江区人民开启了通往品质生活的大门。
管线敷设,开启幸福起点
温江区,素有“金温江”、“天府明珠”、“国际花园城市”等美誉,位于成都平原腹心,成都的“上风上水”区域,多年以来,地下水一直是温江数十万居民的主要水源。但地下水碳酸盐硬度偏高,烧开后会有沉淀物,水质偏硬,加之近几年温江区经济飞速发展、人口逐年增加,现有的几个开采地下水的水厂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新建水厂迫在眉睫。
2010年,为了完善供水体系,让群众喝上优质自来水,温江区决定投资8.2亿元修建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此项工程被列为温江区的“一号民生工程”。尽管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几条河流径流量受季节影响严重,水量和水质都无法保证,新的水厂不得不跨行政区取水。最终的取水点选择在了都江堰聚源镇走马河,这也是成都市自来水厂六厂的水源,水质良好。要从走马河取水,就得安装引水管线,此线路沿聚兴路—天府大道(IT大道)—彭青路—江安河东岸—灌温路敷设,管道总长17.5公里,双管同槽布置,路桥分公司承接了沿线17.5公里全部管道、设备的安装。
17.5公里的引水管线是跨行政区,线路必然会过路跨河。跨河对遇水架桥经验丰富的路桥分公司来说没有太大困难,但要在车流量巨大的公路上以及周边诸多居民楼的情况下施工,所面临的拆迁难度之大、施工要求之严、工艺要求之高。
为了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引水管道下穿聚兴路、灌温路时,项目部采取划线为段、划段为点的策略,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协调,认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各线、各段、各点的施工周期及节点,平行施工,重点突击,各个击破,同时加派专人配合交管部门进行车辆分流及交通导行。最终仅用4天就完成了下穿聚兴路的管道敷设,同时将阀门井安装完成,并在短短3天内完成了回填及路面恢复,达到通车条件。而下穿灌温路的施工也仅仅只用了10天。
从2010年11月开工至2012年12月,在26个月内,路桥分公司温江管道项目部就攻克了沿线17公里内的各个难点,确保2012年12月30日输水管道的全线贯通。路桥分公司的科学组织与精心安排不仅赢得了业主的称赞,也赢得了交管部门和沿线居民的一致好评。
水厂施工,再展铁军风采
因在引水管道施工中的优异表现,路桥分公司于2012年顺利承接了该项目的主体工程——温江区40万吨地表水供水工程净水厂一期工程。
2012年5月15日,经过前期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路桥分公司温江寿安水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该工程建设规模为2×10万m3/d,日供水量2×10万m3/d;预留二期2×10万m3/d,用地6.65万m2,总日供水量达到4×10万m3/d;工程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主流的高效澄清池+均质滤料滤池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此项工艺能使水质处理成本降低,自来水的硬度下降,水质更优,达到成都中心城区水平。
路桥分公司修路架桥是好手,但承建自来水厂这类大型市政工程还是大姑娘上花轿 ——头一回。该工程位于地震较频繁的温江及都江堰交界处,为保证水厂的使用寿命,构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及抗震能力均有增强,钢筋直径及密度较一般构筑物也有所增加,从而使施工难度加大、投入加大、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工程涉及了土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通风、消防、给排水、工艺管道、道路等多个专业协作施工,路桥专业出身的技术员们对非本专业的图纸吃不透,技术也不精通。
该如何组织施工,成为路桥分公司面临的大难题。
铁军集结,保证“一号民生工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路桥分公司从集团公司内部借调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由于初版设计图纸存在许多纰漏,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也是异常艰难。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技术人员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甚至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积极配合业主完成了全系统的设计方案优化,从而提升了水处理系统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保证了工期。
“第一次修建水厂这样的市政工程,几乎无任何可借鉴经验,特别是水池薄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上完全是‘一穷二白’。”项目经理曾强曾说到。的确,隔行如隔山,施工、管理都与之前的修路架桥不同,一开始确实难住了不少管理人员。
“不懂,就学”!找专家、上网查资料、参观其他水厂,项目部人员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专业技术知识得到迅速提升。在水池薄壁混凝土的施工中,该工程的高效澄清池、均质滤料滤池、清水池等,均存在不少厚度较小但高度较高的池壁或者池内隔墙,由于这类构筑物防渗要求很高,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会留下大量的施工缝,这些施工缝会增加漏水的隐患,因此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但因为池壁较高,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会受到较大的侧压力,所以模板需要更好的支撑和固定。最高高度达到11米的导流墙,一次性浇筑成功,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水池薄壁实体质量,项目部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决定采用“增加人员—增加时间—分层浇筑”的方法攻克这一难题。由于必须一次性浇筑,项目部在对这几个水池池壁进行施工时,都是连夜施工,加长振捣器、工时延长一半、人员增加一倍,一般的构筑物1小时能打30方混凝土,但项目部1小时只打10方,同时减少每次分层浇筑的高度,现场2—3台砼泵车、2个作业班组、20多人轮班作业,最终顺利完成了水池薄壁混凝土的施工,保证了实体构筑物的质量。
滤池滤水是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技术要求及干净程度直接影响到饮水的质量。滤池结构较复杂(存在许多异型结构),结构精度要求极其严密,特别是堰板安装基面的精度,平整度全长2mm以内,不直度1/1000,全长不超过 2mm,垂直度偏差小于1mm。为了保证精度,项目部首先采用最基本的水准测量配合牵线的方法,找出各个凸出点,然后用手提砂轮机人工逐片逐个打磨,并反复测量以保证打磨至符合要求,厂区内共208道滤梁,打磨的总面积达到了96m2。为确保滤池的正常使用,就必须保证滤池内无任何杂物,以免杂物堵塞孔洞,影响水处理的效果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处理这一问题时,项目部首先用水反复冲洗整个均质滤料滤池内壁、池底,然后人工用洁净不掉纤维的材料制成拖把清理,在炎炎烈日下,工作人员需要翻过一道道1米高的滤梁,钻过一个个75厘米高的门洞,清理池壁、池底、滤梁上下及侧壁,至洁净才达到安装滤板条件。但这样并非万事大吉,当滤料装填完毕后还得对滤池滤板下水室和出水渠用面粉做成面筋进行清洗,除去杂物。
保障进度,管理运营齐抓
要使工程顺利推进,就必须要有切合工程实际的方法和制度作保障。
因为是温江区的“一号民生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现场各种问题,项目部自开工以来坚持每天下午5:30召开每日总结碰头会,要求各个专业人员、设计、总包负责人必须参加,重点讲解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和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及相关协调情况,这一制度在水厂施工期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既保证了信息的畅通,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又使得各个工种和专业之间合理有序地进行,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厂区内的土石方工程、雨污管及道路等工程由业主方自己施工队伍施工,施工协调难度较大,项目部根据现状,一是明确各个作业队的责任及义务,下发正式的施工范围通知,分清各个队伍的施工范围及责任,避免队伍之间的扯皮及推诿;二是完善各个班组、专业间的交接及成品保护,做到谁接手谁保护,谁损坏谁修复,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而在安装工程抢工期期间,业主、监理和咨询单位亦参与到每天一次的工作总结会中来,及时解决了现场施工及图纸等相关问题。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建设的一大桎梏,但路桥分公司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总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业主单位资金紧缺,计量款迟迟不到位,一度使施工及协调陷入僵局并拖延了工期。项目部配合各个作业队及分包队伍安抚工人的情绪,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各种方法筹措资金首先解决工人的工资,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项目部管理人员带头加班加点,确保了土建于2012 年11月15日保质保量完成,得到了总包、业主、监理的肯定,创造了处理水能力为20万吨的均质滤料滤池、高效澄清池的土建主体工程施工5个月内完成的神话。
精细管理、精益运营,都只为早日为温江人民送去水质良好的自来水,提升温江人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水厂项目的参建将士一直在努力:2012年8月18日,综合楼主体结构封顶;
9月7日,加氯间主体结构封顶;
9月16日,备件库主体结构封顶;
2013年1月15日原水管道引水至水厂,配水井、高效澄清池开始试运行;
1月17日,构筑物门窗安装完毕,内装修完成;
1月30日与外管线相接通;
4月1日上午正式通水;
6月18日,综合楼、清水池、均质滤料滤池等19个单体建筑工程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
6月20日,交付业主产水。
至此,理论工期为18-20个月的水厂,路桥分公司仅用了12个月就全部完成,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环境投诉、民工工资投诉等,工程质量合格。
工程交付业主产水后,项目部人员陆续撤回,他们带走了曾经在此奋斗的火热记忆。带不走的,是清水池顶的绿化,虽然现在还是荒芜的泥土,但不久以后,洒下的草籽就会发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欢欣地成长,因为绿化下面,就是温江人民的幸福源泉——引自走马河,过滤处理后干净的、清澈的放心水!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