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彩虹总在风雨后

—苗家坝水电站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4-07-16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参战员工历时近8年,先后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顺利实现了项目的下闸蓄水,为电站的发电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在苗家坝水电站承担了左岸导流洞、溢洪洞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左岸坝肩开挖及支护工程等项目。公司西北分局参战员工历时近8年,先后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顺利实现了项目的下闸蓄水,为电站的发电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上旬,记者到苗家坝水电站采访,工地已经没有了喧嚣的机械轰鸣和施工场面,整个坝区显得宁静、安谧。电站下闸蓄水后,坝前已经形成了库区,碧绿的白龙江水穿过排沙孔直泄而下,煞是壮观。此时,空中展现出一道靓丽的彩虹,记者的脑海里涌现出一句话:彩虹总在风雨后。

  进点陇南:遇挫显勇气

  2006年12月,公司中标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工程,项目由原三分局进行施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姬广建是首批进点人员之一,他说:“刚进点时,由于专用公路还没贯通,三菱越野车是由挖机在前方开路缓慢行进,18公里的路程,经过6个小时的才到达坝址,到现场后发现,这里山高坡陡,连一块搭建营地的平地都没有,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这就是我们进点之初面临的窘境。”

  “现在的营地都是洞挖和边坡开挖的渣子回填的,起初,没有营地,就在拌合楼的位置搭了两排简易的活动房,前期进来的30多人才有了立足之地”。姬广建告诉记者:“前期的艰难远不止这些,对外道路不通,进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租用民船,办公及生活用品全部在广元市和碧口镇采购,包括我们的皮卡车都是通过船运进来的,施工的挖机、装载机则是边铺路,边进场......”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进点人员用“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

  2007年1月4日,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人力物力齐聚白龙江畔,在阵阵鞭炮声中,项目如期开工。

  苗家坝水电站导流洞全长836.29米,原合同施工日期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导流洞原设计只有一条施工支洞,随着洞挖的展开,出碴、通风、排尘都成了问题,进度缓慢。

  要想加快进度,就要解决排尘和出碴等问题,同时要增加施工面。基于这种思想,参战人员积极同业主沟通,建议进行设计变更,增加一条施工支洞,经过建设单位的多次论证,最终同意增加一条施工支洞,并确定了2号施工支洞的位置。

  这次设计变更的过程历时两个月,随后,业主调整了施工工期。

  进入2008年,施工在艰难中推进,一方面由于工程中标单价太低,协作队伍经营目标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和协作队伍的管理不善的直接关系,在出水口和1号支洞的开挖施工面上就上了近200人,人工成本大大超出了预算。

  导流洞出水口边坡开挖的工程量约12万立方米,活只干了一半,外协队就因多种原因干不下去了,并找项目部提出索赔,为此发生了法律纠纷。项目部从大局出发,调整施工力量,并重新引进施工队伍。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虽然恢复了施工生产,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两支队伍,两场官司,一个打了三年,一个打了四年半,这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教训,这也给西北分局后续的工程分包树立了一个观念:找对队伍干成事儿。

  在这个阶段,水电三局进行了第二次整合,苗家坝项目部划归西北分局管理,时任西北分局副局长的米振柱出任项目经理。

  米振柱到任后,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强化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在参战员工的努力下,2008年4月30日,导流洞全线顺利贯通。

  5.12地震:患难显真情

  从开挖到洞衬,转序的准备工作已经提前进行,项目部自制的两台大型衬砌钢模台车已建成,项目参战人员卯足了劲儿,准备攻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这场地震震撼亚洲,国人哀伤。

  苗家坝水电站距震中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是地震的重灾区。

  回想起地震时的情形,姬广建说:“当时地动山摇,轰隆的巨响声,如同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从远处列阵开来。”

  “刹那间,山上开始往下滚石头,山上地下冒出灰尘,遮天蔽日,甚至有右岸山头的石头飞跨白龙江落到了左岸……”6年后的今天,经历过地震的员工对当时的惊恐景象仍记忆犹新。

  地震造成生活营地和施工现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长18公里的进场专用公路塌方27处,道路严重堵塞;交通、通讯、物资供应同时中断;工作、生活系统全部瘫痪……

  苗家坝项目部员工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地震发生后,项目班子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清点人员、排除隐患,积极开展自救活动。时任西北分局局长胡海涛部署了抢险救灾工作,米振柱在得知项目部粮食短缺,仅能维持几天的情况下,立即安排麒麟寺项目和兰州本部人员,分两路给项目部运送粮食。

  三局人在大灾面前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当时,麒麟寺项目部自身也受灾严重,但由于靠近碧口镇,容易购买物资,项目经理张富兴组织人员,购买了生活物资跋涉18公里,把粮食和生活用品送到了苗家坝项目部。

  与此同时,项目部清理施工现场,积极配合业主抢修专用公路,13天后,对外道路临时便道打通,项目部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6月25,在震后第43天,项目部恢复了施工生产,导流洞底板首仓混凝土开始浇筑。历时半年多的施工,导流洞衬砌施工全部完成,并于2008年12月27日顺利过流,比业主要求的工期目标提前一天,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灾后遗迹

  边坡开挖:挑战显精神

  2009年5月,公司中标苗家坝水电站左岸坝肩开挖及支护工程,中标金额2000多万元。7月份,项目部开始左坝肩的开挖施工,与此同时,溢洪道堰闸段开挖也拉开了序幕,项目部在左岸坝肩部位开始了“双线”作战。

  项目部工程部主任闫伟红告诉记者,“艰难险”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坝肩开挖总量约29万立方米,主要难度是高边坡施工,道路不好布置。而且,施工面下部还有兄弟单位在做基坑开挖,爆破和出渣都存在交叉作业,安全隐患多。

  施工期间,上部还有一个小滑坡体,就像悬在施工人员头上的一块巨石,项目部仅处理小滑坡体就开挖了6.6万立方米。

  三局人从不缺少挑战精神,也不缺少挑战困难的智慧。

  按照业主的要求,米振柱首先给全体参战人员树立了一个攻坚的目标,提出了“大干80天,给兄弟单位交面”的攻坚口号。为了迎接大干,项目部对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发挥骨干的作用,大胆启用一些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项目部投入约30台套挖运设备,齐心协力攻坚。在施工计划上,设立节点,精细到班,责任到面,落实到人,经过两个月的大干,到九月底,就完成了29万立方米的高边坡开挖任务,确保了十月初向兄弟单位交面的目标。

  特别是在交面前的那个阶段,为了保证开挖面的清洁和形象,在大型设备用不上的情况下,项目部组织人工到坡面上清渣,机关人员也全部动员到现场参加劳动,短短几天时间内,施工人员用洋镐和铁铲,清除了上千方石渣,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也感动了业主监理。

  两个多月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三局人用业绩再次拉近了同业主的关系,提升了在业主心中的信任度。

  同时,项目部施工的溢洪洞开挖工程量约19万立方米,施工难度主要是岩石破碎,在开挖的几个工作面中,这里岩石是最差的。施工面最上面有一个叫“鹰嘴”的地方,岩石不仅破碎,而且近乎倒悬,施工期间发生了多次塌方。

  参战人员事后回忆,项目部把安全防范放在第一位,成功避免了多次事故。

  经过系列的攻坚,堰闸段开挖任务顺利完成,项目部也基本完成了主要工程的开挖施工。

  边坡开挖施工,三局人敢于挑战,这种拼搏精神成为项目部乃至西北分局的宝贵财产。

  下闸蓄水:履约显诚信

  2009年底,随着导流洞启闭机系统的安装完成,苗家坝电站合同内的主体施工基本结束,并完全具备下闸蓄水的条件。这期间,由于业户移民征迁不到位,导致水电站下闸蓄水日期一拖再拖。

  苗家坝水电站在导流洞和溢洪洞的设计上有创新,前期的导流洞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将作为溢洪道使用,这种设计上的创新却给施工增加了意想不到的难度。电站不能下闸蓄水,后期的二期改建工作就不能施工,项目的人员和设备就要闲置,造成了成本管理的浪费。

  在等待下闸蓄水的日子里,西北分局和项目部合理利用资源,强管理、重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

  2013年3月份,韩邦坤出任苗家坝项目部第五任经理,在下闸蓄水前,他着重做了几项工作:一是项目部利用施工空闲期,把年轻人送到公司、分局做标、学习,既充实了年轻人的生活,也提高了项目部的技术实力;二是梳理竣工资料,为完成后续工作奠定基础。由于项目部历时太长、人员调动频繁,导致项目部前期基础资料缺失严重,进而导致后期的竣工资料无定法完成。韩邦坤把职工召集在一起,划定时限,重新整理前期基础资料,并及时和业主、监理沟通补资料、签认资料。三是组织职工把前期现场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对内,开展设备物资盘点,清产核资,对外,组织专人与业主进行甲供材料的对帐,梳理部分久拖不清的帐目,为二期改工程施工做好准备。

  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同时,项目部也积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一方面是重新签订二期改建合同。二期改建合同签订于2006年,时隔八年,当时的合同单价与现在的施工费用相差太大,无法满足施工需求。2013年8月21日,经过与业主多次谈判,重新签订了合同,合同金额最终为2198万元。

  2014年2月,业主原本敲定了下闸蓄水的日期,后又再次因为协调问题向后拖延。对项目而言,下闸日期越往后拖,项目面临的压力就越大,由于电站排沙洞的分洪能力有限,在超强洪水来临时,溢洪道将担负起泄洪的部分功能。

  这期间,西北分局领导米振柱、徐鲁成与同业主进行了多次沟通。4月18日,业主再次敲定下闸蓄水的日期。

  4月23日9点05分,项目部启动下闸蓄水程序,到10时15分下闸蓄水完成,经现场监理检测,封堵闸门达到了滴水不漏的效果,项目部前期精心的施工及准备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4月23日和28日,业主先后给公司发来喜报和感谢信,对水电三局精心组织、安全顺利的完成落门封堵任务,确保苗家坝水电站下闸蓄水圆满成功表示感谢。

  记者到苗家坝项目采访时,已经是五月上旬,整个二期施工已经全面展开。韩邦坤告诉记者:“电站下闸蓄水之时,就是大干开始之日。白龙江6月底就进入主汛期,我们只有50天的工期,必须要达到业主要求的过流水平。现在,项目部在分局的大力支持下,重新倒排了工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二期改建项目按照设计、业主的要求,完成计划目标。

  预防为主:安全赢赞誉

  苗家坝项目施工的过程可谓多灾多难。

  除了重大设计变更以外,施工期间,项目部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1年 “7.20”泥石流等,施工受到了极大影响。记者翻开项目部2009年的大事记,仅10月份就发生塌方4次,在溢洪洞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小塌方了21次……

  经历了这么多的灾难,项目部在施工期间没有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创造了奇迹。

  项目部领导班子的经验是:安全重在预防。

  2010年3月21日下午,溢洪道边坡开挖面发生了一次大塌方,数百立方米的塌方体瞬间涌向下部的施工面。当时,正在对面山上测量放点的人员看到,塌方带来的粉尘瞬间包围了施工面上的作业人员,他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时间上溯至30分钟前。

  技术员闫伟宏看见施工上方的山上有石头往下掉落,感觉到不对劲儿,他一边向项目负责人汇报,一边通知施工人员下撤,现场有10名施工人员,有一台挖机和一台液压钻,人员设备刚刚撤出工作面十几分钟,大塌方就发生了。闫伟宏说:“一刹那,灰尘扑面而来,眼前顿时一片漆黑。”

  现在,闫伟宏已经担任了项目部工程部主任,想起这次事故,他仍然心有余悸。“那天下午,施工面上还放有装备装填的400多公斤炸药,由于撤离及时,才未酿成大事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大塌方未造成人员伤亡,数百万元的机械设备完好无损。

  2011年7月20日,姬广建照例每天收听一次气象预报,这是他多年野外施工养成的习惯,天气预报显示,当天,甘肃陇南将经历一次大暴雨。

  营地的安全时时牵动着姬广建的心。白龙江畔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项目部的营地无奈选址在一个山沟处,特别是进入汛期后,面临着巨大的防洪、防泥石流的压力。

  当天晚上8点多,天盆倾,暴雨下。

  时任项目经理陈斌随即决定启动防洪预案,如果水位涨上来,立即组织所有人员撤离。晚上10点多,观察水情的人员汇报说洪水上升的速度加快,项目部领导果断安排人员撤离。

  20分钟后,大水就漫过挡洪堤,冲向了营区。此时,大部分职工已经撤离到安全区域。为了保证所有人员都安全撤离,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挨个敲门,当姬广建和安全总监马豫钢最后撤离的时候,洪水已经到两人的胸口。

  通过提前预防和及时的组织,项目部再一次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这是职工安全意识的体现,也是项目部加强安全管理的成效。

  苗家坝项目历时八年,先后有五位同志担任项目经理。历任项目部领导都非常重视安全,积极主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办公室、生活营区、导流洞出口、805平台等多个地方都张贴了安全宣传图片,内容既涵盖了一般的高空作业和交通危险源辨识以外,还有地震、泥石流和洪水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逃生方法。除了这种生动形象的宣传方法之外,项目部还积极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各种灾害的逃生演练。

  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公司及业主的高度评价。

  近八年的施工,过程艰难。但项目部也取得荣誉无数:2008年,项目部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在施工优化和技术革新方面,苗家坝项目部有三项科技成果受到公司表彰。另外,在工程建设期间,项目部还有很多集体和个人分别荣获了公司、分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八年来,项目部顾大局,识大体,和业主、监理同甘苦,共患难,项目部艰辛的付出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理解,后续的索赔洽谈也获得了进展。记者问到项目的预期经营成果时,韩邦坤的回答很自信:“希望通过我们的接力和努力,苗家坝项目今年有一个完美的收官,在经营成效上扭亏为盈,给分局创造更大的效益。”

  彩虹,总在风雨后。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