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临阿海,艰苦创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这一曲《水调歌头》千古流传,讲述的是三国英雄赤壁鏖战的故事。而今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上,同样有一群热血男儿,为了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在流血流汗,谱写着新的英雄篇章!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地名叫做“宁蒗”,宁蒗只是一个小县,隶属云南省丽江市,说起丽江,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不但是国家著名风景区,也是云南省黄金旅游线路的重点地段,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美,且是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热线的重要风景区,每天来此观光的中外游客摩肩擦踵、络绎不绝,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好地方。但宁蒗距丽江还有上百公里,这里风景气候与丽江截然不同,气候炎热、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是国家有名的贫困县。在这里正在建设着一座大型水电站名叫阿海水电站,阿海水电站更是宁蒗县环境最差的地方,这里山高坡陡,乱石嶙峋。除了少量灌木杂草外,就是大片的仙人掌,甚少见到成片的树林,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到了大西北?但是就在这片鬼不生蛋的地方,于公元2007年下半年,响起了隆隆的开山炮声。来自水电系统的各路建设大军,云集这里,其中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水电武警等各路水电精英。中水三局基础分局也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了阿海项目部,项目经理曹琳、副经理詹继民、项目总工洪敏浩,于第一时间来到阿海。
此时的阿海,公路尚未修通,进入工地就用了一整天时间,到工地后,放眼一望,满目荒凉。除了山脚下有一两个小村落外,人迹罕见。项目部进点人员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问题,营地设在哪里?物资设备进场后堆放在哪?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施工局领导的关怀下,项目部先期进点的人员暂借住在施工局的临时板房内,但当时职工食堂尚未建好,先期进点人员只好一边喝着冷水吃方便面,一边开始对已开工的右岸边坡工程及左岸导流洞开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排施工计划,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并同步开展生产、生活营地的建设。这么多的事情同时展开,困难重重,首先,劳动力奇缺,设备从其它地方运来,找不到人装卸,项目部领导自已动手卸车,连续几大车的设备材料,项目部三、四个人用了三天的时间,硬是将它卸完。由于劳累过度,一位年纪较大的同志,在收工回房的路途上,眼前一黑,一头晕倒在山坡上……
营地的建设同样艰难,阿海工地两山夹一沟,因自然条件限制,没有多少可利用的面积建营地。经过多次踏勘,选中了江边油库附近的一小块台地,总面积不超过 300平方米,如此狭小的地方要布置一百多人的生活营地,困难可想而知。负责营地整体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发扬“螺丝壳内做道场”精神,精心组织,反复规划,将每一寸地皮都进行完全利用,终于成功地建成了一个布局科学合理、小朽紧凑的生活营地,并从附近的白云沟引来泉水,利用背靠山坡的特点,布置了一个高位水箱充当水塔,从而解决了最困难的生活用水问题,为下一步工程的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章 迎难而上,鏖兵右岸边坡
2008年新春的钟声刚刚响过,阿海水电站右岸边坡施工便告了急。因业主方在前期施工中,未能及时完成并提供110KV主供电回路,使右岸缆机平台的开挖施工滞后了三个月,等到缆机边坡开挖出来时,留给支护施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缆机平台至上部开口线的垂直高差达70多米,如若不及时支护,边坡有崩塌的可能性。而从安全角度讲,在开挖二至三个梯段后,如不进行支护做业,也不允许再进行开挖施工。但当时的形式是,开挖队伍为了赶回失去的工期,一口气挖了三个梯段下来,每个梯段平均约十多米,三个梯段累加便有四、五十米,且当时道路尚未形成,只有一条施工便道,由开挖的石碴堆成,坡度大于40度,曲折回旋,仅可供挖掘机使用。边坡支护施工所需材料如架管、竹架板、锚杆钢筋、水泥与砂石等,根本无法运上去。工期不等人,这可怎么办?如若不及时进行支护施工,开挖工作面也将被迫停止施工,这将影响整个右岸边坡的按期峻工,也将对大坝标的开工造成整体拖延。形式是如此的严峻!项目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经过研究,最终统一了认识,认为应以大局为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计成本要求将关键节点拿下来!并为此制定了具体计划。对于大宗成捆的材料,如新购脚手架管,用钢丝绳捆好,用挖掘机拖上去,水泥砂石材料,就用骡马驮上工作面。施工没有水源,就高价从山上农民池塘买水用。至于其它的材料,则人抬肩扛往上运。其中Φ32米米螺纹钢,一根长9米,重约200多斤,两人一根,每天扛几十根,一天下来,肩膀压的又红又肿,疼的钻心,但第二天还得咬紧牙关继续干。就这样,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拿下缆机平台,然后是右坝肩边坡,上坝公路边坡,一个接一个被攻克,为大坝标的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章 浴血奋战,攻克导流洞
阿海电站的另一个重要节点项目,就是左岸导流的开挖支护与灌浆施工。阿海水电站共设计有1号、2号两条导流洞,其中1号导流洞全长1150米,2号导流洞全长1350米,共分二个标段,二标段为堵头段至出口段,由水电三局中标。二标段洞身长度比一标段长约1300米,工程量多出80%,两条导流洞均从左岸 3号冲沟下部穿过,有较长的塌方段,地质条件很差。开工时就比一标段晚了一个月,而完工日期相同,开挖与支护队伍在处理塌方段时占用了较长的工期,这就严重的压缩了后续灌浆工作的工期,给基础建筑分局阿海项目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流洞断面设计为城门洞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内宽16米,最大高度19米,断面很大。整个洞身均设计有固结灌浆。固结灌浆采用手风钻钻孔,洞身混凝土厚1.2米,内部设双层钢筋网,钢筋直径为Φ32毫米螺纹钢,钢筋网间排距为20 毫米,两层钢筋网之间对应并不整齐,有时正好错位,因此网间隙甚至于小于10毫米,这就给钻孔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如若按原来设计的采用钻机从混凝土面上直接钻孔的方式施工,则钻到钢筋网的概率极大,废孔率极高,不但造成施工成本的急剧增高,而且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经过再三讨论比较,认为在混凝土中采用预埋铁管的方法较为便捷合理,第一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不用钻混凝土)减少废孔率,第二降低了施工成本,对工程有较大的好处,缺点是在每仓混凝土开仓前必须预埋铁管并进行固定,并保护好孔口。尤其是顶拱部份的埋管施工,必须在混凝土钢模台车就位后,爬入黑暗狭窄的双层钢筋网间(通常只有60厘米空间),将铁管固定到位,并做好识别标记。麻烦且不说,并键是干活的人要有责任心,才能保证成功率。为此项目部选派了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经过培训,专职从事此项工作。事实证明,埋管法施工,实是一关键的抉择,在后来增加的地质不良地段固结灌浆钻孔施工中,因事先未埋管而采用钻孔法施工,最高废孔记录是一个孔共钻了48个眼方才穿透双层钢筋网,直将混凝土打成了蜂窝煤,此种情形在未埋管地段经常出现,并因此造成了很大的缺陷修补量。
导流洞灌浆施工的第二个难点是灌浆台车或施工排架的搭设工作量巨大。因洞身长,工程量大,工期又紧,决定了1号、2号导流洞的灌浆施工打一开始就是一场攻坚战。按当时的工期推算,固结灌浆施工钻灌量必须保证500米/d的日强度才能完成,加之还有整个洞身的回填灌浆施工与各种检查施工交织在一起,工作量超大,需要大量的施工平台来满足这些要求。而以上这些还只是基础灌浆的内容。至于与其它工序的交叉作业,如开挖施工、锚喷支护、塌方体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各种施工,均在导流洞内进行。这就要求灌浆施工的各种排架或台车,除了满足自身的施工外,还要满足洞内交通和其它工序施工的需要。为此技术人员经巧妙构思,利用废弃汽车轮胎与槽钢做底盘,利用脚手架管与竹夹板为材料,设计制作了轻便式移动型架管台车,重量只有二十多吨,下部为中空结构,满足洞内施工交通要求,长度设计合理,移动可采用汽车或装载机牵引,每移动一次正好满足一个完整洞身单元的施工。并可用于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的钻孔与灌浆施工,同时也能灌足各种检查需要。事实证明,该种轻型架管式移动灌浆台车,不但具有工期短、造价低(材料可重复回收利用)、施工便捷的好处,更具有用途广泛的特点,在钻孔、灌浆与缺陷处理、物探检查等方面均立下了不朽功勋。导流洞灌浆施工的第三个难点是制浆系统的布置与排污系统的建立。由于洞身狭长,洞内场地有限,加之各种交叉作业与交通需要,制浆系统无法设置在洞内,加上排污因素的考虑,因此只能将制浆站建在洞外合适的地方。经过实地勘察,将制浆站场地选择布置在导流洞出口上部山顶公路边上,具有交通便利、距离施工现时场近的优点。制浆站采用散装灰罐供料,自动加灰加水拌制系统,具有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的优点。浆液制成0.6:1的原浆,通过供浆管路输送到各工作面,再在现场进行稀释勾兑,配制成所需的各种浓度的浆液。废弃的浆液则通过排污管排出洞外,在回收池内进行沉淀后,清水流走,沉碴则运入指定碴场存贮堆放,以保护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导流洞前期施工进度滞后,造成后期施工压力巨大。
项目部主管导流洞生产的某同志,愁的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在苦思如何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妙法,后来还终于给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工作面已趋饱和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开挖工区闲置的先进施工设备(如多臂钻与液压钻)来造孔,极大地提高了钻孔效率,解决了制约施工进度的瓶颈问题,最终保证了工期的按期完成。具统计,导流洞后期,项目部曾创造了固结灌浆日钻灌强度 1000米的最高记录。 1号、2号导流洞出口段均下穿3号冲沟,存在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塌方超挖严重。局部地段混凝土上部空腔范围甚至达到3~4米,因为工期紧,本该在混凝土工序回填的空腔工程量全部压到了灌浆环节,使本来就已吃紧的灌浆工期更加的雪上加霜。超量的回填量愁坏了项目部领导,经过慎密研究,决定采用超常规手段来完成此项任务。施工局领导对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先将用于出口排污用的大功率碴浆泵支援出来,此泵每小时排量可达数十立方米,功效甚高,再就是在繁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抽出了三台罐车,从拌合楼拌制砂浆,日夜不停地进行空腔回填灌浆。经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终于及时地完成了任务。除了施工外,项目部还配合监理部以及昆明勘测设计院物探中心对1号、2号导流洞的固结灌浆、回填灌浆进行了空腔雷达扫瞄、声波、弹模及孔内电视等内容的各种检测,以及第三方压水检查,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按期、保质地完成了任务。更离奇的是,1号、2号导流洞的灌浆完成并检测合格后,时间节点均已到了导流洞封堵前夜,这才连夜将设备、材料撒出导流洞的,可谓踩着鼓点,掐着分秒,堪称惊险!
第四章 再接再励,奋战上下游围堰
在导流洞大干的同时,大江截流工程也在紧张地进行中。金沙江中游地段的水情特点是高山狭谷地形,落差大、流速高、水流湍急,给大江截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在中水三局阿海施工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期截流合拢。但这只是成功开始的每一步,接下来的上下游围堰防渗处理工作,才是关系到截流是否成功,基坑能否顺利开挖的关键。围堰填筑,水面上的防渗设计是采用土工膜与粘土填筑一起,共同构筑防渗芯墙。而水面下面的部份更关键,采用浇筑混凝土连续防渗墙的方式施工。因为水头高、渗流大、工期紧、施工难度高,为确保成功,施工局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请来了国内在基础防渗处理方面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天津、山东的两家队伍,分别承担上、下围堰基础防渗墙的施工作务。上、下游围堰两岸坝肩基岩的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则由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承担。项目部进行精心组织,选派精兵强将和最好的设备从事此项工作。工期紧,项目部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在四个工作面同时组织施工。岸坡陡峭,人员设备上下困难,不但施工难度大,安全上也存在很大隐患,对此项目部领导极为重视,首先在施工技术措施上进行合理规范安排,予以保证。具体方法是,在岸坡岩石中先用手风钻钻地锚插筋,每半米间隔钻两个孔深1米的钻孔,对孔内注入水泥砂浆并埋设4根直径不小于Φ25米米的螺纹钢筋,然后铺设导轨并与地锚插筋焊接固定,最后用型钢焊制移动式施工平台车,台车用倒链进行牵引在导轨上移动,台车与导轨间设锁定装置,移动到位后及时锁定。同时倒链也与台车锁定牵引,以达成双保险的目的。移位时严禁在台车上及其下方移动路径上站人,施工只有在锁定后方能进行。专职安全员与技术员每班均对台车结构、锁定装置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后再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后,上、下游围堰坝肩的帷幕灌浆施工,才得以有序、安全地进行。帷幕灌浆施工到是正常,但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先是山东水总承建的上游围堰防渗墙,有数个槽孔出现了因乌卡丝冲击钻钢丝绳断裂,导致钻头掉入孔内的现象。
虽然经过努力,捞上来了个别钻头,但大部份钻头却由于各种原因,留在孔内无法捞上来。随后天津ХХ局施工的下游围堰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绝大部份掉钻的孔,孔深都未达到设计深度,也就是说达不到防渗底线。这样的话,混凝土防渗墙就在下部无法封闭,底下将形成渗流通道,围堰的闭气效果无法达到,如不处理,将严重影响坝基开挖与围堰的安全稳定,甚至于导致围堰失稳,酿成严重后果。在施工局组织的技术研讨会上,我项目部提出了一个补救方案,就是在事故槽孔的部位,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处理方案,对下部渗透通道进行封闭处理,形成一道高喷防渗墙,弥补混凝土防渗墙的漏洞。此方案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的一致认可。项目部迅速组织人员与设备,对上述问题部位进行了高喷灌浆补救处理。处理过的部位,经过相关抽水检测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从而确保了大坝基坑的按期开挖与混凝土浇筑。除了以上各项外,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还承担了上下游围堰防渗墙补充地质勘探孔的任务。因设计前期地质勘探孔较少,地质资料不够详尽,在防渗墙实际施工中,出现了设计基岩底线与实际出入较大的情况,为摸清实际地质情况,对防渗墙施工提供指导依据,项目部选派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师与钻灌工,承担此项工作,尽管工期很紧,施工干扰大,同志们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按期保质地完成了任务。 第五章、攻艰克难,勇夺大坝工期围堰成功闭气后,大坝基础开挖与混凝土浇筑施工就拉开了序幕。首先进行的是基础固结灌浆。阿海水电站共设计有基础固结灌浆10万米,固结灌浆在大坝基础混凝土浇筑达到4米盖重后进行,算上混凝土的厚度,钻孔总量又多了几万米。大坝共分19个坝块,外加泄槽与消力池坝块,共有30多个坝块。每个坝块浇筑的时间、高程各不相同,施工强度也不一致,最高峰时月施工强度达6000米。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组织力量,见缝插针地利用混凝土浇筑间歇期进行施工,以混凝土浇筑施工为重点,尽量不占用直线工期。坝块内还埋设有各种管线、仪器、电缆、结构与止水,在钻孔时要进行避让。项目部技术及质检人员在施工前先与各有关方进行沟通与现场踏勘,对相应部位做好醒目标记,签署《仪埋会签单》,并对钻孔与灌浆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并落实责任书后,方才进行钻孔与灌浆作业。
在施工过程中,还时时地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不破坏相应结构或仪器。在有关人员的努力及健全措施的保证下,大坝固结灌浆得以顺利进行,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全部的大坝基础固结灌浆共计9万8千米 ,并经过业主组织的第三方压水、声波、弹模与孔内成像检测,全部合格,为实现阿海水电站预定的提前蓄水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基础固结灌浆外,阿海水电站还设计坝基帷幕灌浆共计3万2千余米。帷幕灌浆是大坝防渗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大坝能否正常蓄水与安全运行。但其施工环境很差,一般在坝体廊道内进行。所谓廊道,就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设计意图预先留出的贯通坝体的各种施工场地与通道。廊道内环境低矮、阴暗潮湿、交通不便,廊道同时还兼具着大坝施工排水排污的功能,其内污水横流,淤泥很深,施工条件十分恶劣,长时期在廊道内作业的人员,大部份容易患风湿病或关节炎。但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从事基础灌浆工作的人来说,乃是家常便饭。当廊道刚一形成后,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就进入了廊道,进行施工准备。钻机、灌浆泵、搅拌机等施工设备,个个傻大黑粗,十分笨重。廊道内场地狭窄,无法使用机械配合,全靠人拉肩扛。岸坡坝段又全是陡坡,只有一级级的台阶,高度往往有上百米,常人空手行走,尚且要下十分小心,何况要将重达数吨的机械设备移上移下,难度与危险可想而知。为保证安全与便利施工,项目部在施工前就对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技术措施上,陡坡上设置了施工轨道与移动台车,用卷扬机或倒链牵引,台车有安全锁定装置,各种照明线路均采用安全低压供电(低于36 伏),动力电全部用双套四芯电缆供电,并悬挂墙上。每天由项目部副经理以上一人带队,专职安全员与技术质检人员组成安全质量检查小组全方位巡视,及时寻找、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此种模式贯穿施工全过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体制,确保了施工质量与安全。与安全问题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问题。不论是大坝表面或是廊道内部,不管是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或其它各种施工作业,均会产生废水、废气或废碴等物,如何及时处理好三废材料,既是环保的要求,也是文明施工的要求。它同时也体现了一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与精神风貌。项目部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组织专人负责此事,并成立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清淤队,及时将各个工作面上的废弃物清走,确保工作场地的清洁整齐。从基坑开挖到混凝土浇筑,仅用了两年时间,阿海水电站大坝已巍然耸立于金沙江上,中水三局与兄弟单位一起,共同创造并刷新了国内大型水电部施工新记录,这恐怕可以称之为“阿海速度”。
截至目前为止,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共完成阿海水电站大坝基础固结灌浆钻孔(含混凝土)99115.5米,基岩固结灌浆 70539米,大坝基础固结灌浆水泥用量4385.5吨;完成坝基固结检查钻孔5580.8米,坝基固结检查孔基岩灌浆3464米,固结检查孔压水813 段;完成坝基帷幕灌浆钻孔(含混凝土)25701.8米,基岩帷幕灌浆20880.2米,大坝基础帷幕灌浆水泥灌入量1146.3吨;完成坝基帷幕检查钻孔2740.3米,坝基帷幕检查孔基岩灌浆2230.6米,帷幕检查孔压水493段;完成厂坝接缝灌浆面积3827.29平方米,完成岸坡接触灌浆面积 3544.4平方米,完成闸门槽底坎与压力钢管接触灌浆面积625.64平方米;完成坝基及消力池锚筋桩946根;完成坝基排水孔5696.39米,完成坝体排水孔5562.6米;完成坝体冷却水管回填灌浆50000米;完成坝体混凝土大口径取芯检查钻孔282米。坝基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已基本完成,为实现业主提出的提早半年蓄水发电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后记基础建筑分局阿海项目部在阿海水电站几个标段的施工中,以其过硬的素质与顽强的作风,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是一支技术全面、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队伍,不战则已,战则必胜!项目部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于律己,以诚待人,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换来胜利的成果!在阿海水电站已完的工程中,尽管工期紧、任务重,但工程进度始终按着计划节点走,没有拖计划的后腿。工程质量经相关部门检测,全部合格。一次合格率达到 98%以上。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
在安全管理上,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年年被评为基础建筑分局安全先进集体。多位同志还曾荣获“安全管理先进个人”称号。在施工技术方面,大力推广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导流洞轻型架管台车、智能化集中制浆站、新型充气灌浆塞的推广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荣获局内2009年度科技创新奖。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方面,高度重视并进行相应人员、资金投入,确保了施工场地环境保护,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清。在经济管理方面,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按章办事,加强管理的水平和力度,向管理工作要效益。及时对工程项目与工程量的变更进行合同补充完善,以确保自己的相关权益。并在技术方面进行优化措施,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并获采纳,为工程节省了可观的成本。项目部在阿海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大口径取芯检查施工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在17坝段与18坝段的二级配与三级配碾压区中,先后取出了直径ф222米米,长度分别为19.38米与20.23米的长度的世界第一芯,创造并刷新了新的世界记录。已取得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水电三局基础分局阿海项目部的全体同志,秉承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将不断在新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再创辉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