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上展雄风
发布日期:2014-06-25来源:编辑:
[摘要]
如果说青春是一片天空,金沙江向家坝便是王继然这片人生天空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峥嵘岁月,危难之处显身手,少年壮志不言愁”,正是他在金沙江向家坝工程绽放青春绚烂光彩的写照。
他来自美丽的三峡秭归,六前年大专毕业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熟人的介绍在三峡升船机打工,从一名农民到向家坝施工局升船机项目部综合队的一名施工员。25岁的他,有着平常男儿一样的果敢、执着、坚定。毕业后,毅然选择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温暖照顾、离开乡间安逸、惬意生活,穿越鄂渝川,来到万里之外的金沙江做着一名普通的水电建设民技工。
他是一名凡中出众、愚中见智的热血青年,也是一名活泼阳光、执着信念、尽责敬业的民技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者团队的一员,常年风吹日晒,耳闻是机械噪鸣之音,陪伴他的除了设备、混凝土、钢筋,便是那内心不变的理想。
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他深刻记得鲁迅的那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只有不知足才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才会充分地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人才会懂得进步。
作为一名参加水电建设的农民工,王继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他肯动脑筋、肯钻研。“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还年轻,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总是这样勉励自己。没错,勤奋好学,才是一个年轻人难得的珍贵品质。在他看来,这个物欲横流、极尽奢华的物质时代,人们的欲望被太多对表象的追求填满,学业不应该只是学生时代的本职,工作中的人更应该谋求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永远保持勤奋才能不被快速更替的科学时代所抛弃、所淘汰。
2011年转战向家坝,刚成立的升船机项目部,前方每天工作任务繁重,又做统计员又做施工员的他累得他几度想离开,正是他求上进的信念和“既来必要有所成”的理想,以及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让他留了下来。一次综合队队长在“三工”会上的一句话,“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它做好”,一直以来都激励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畏困苦,奋勇向前不退缩。自2011年从事施工员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这样的良好态度为他的团队稳定、扎实、进取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六年时间,他始终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努力上进,逐渐掌握了水电施工中钢筋安装的各项施工技术与技能,能快速地识图并娴熟地带领操作人员独立完成仓号钢筋的施工任务。在筒体封顶仓施工时,一个仓内的钢筋有十几种型号,钢筋图较复杂,王继然虚心向部门施工员和质检员请教,将每一张钢筋图琢磨透彻,在现场指导钢电班扎钢筋时,总是能快速的将10几种钢筋分好位,钢筋绑扎返工率为零,综合队所施工仓位的钢筋总是能率先完成,且钢筋工艺为优。复检人员对他初检的仓位复核也很快,管生产和质量的项目部领导多次对王继然表示赞许。
勇挑重担,快速成长
2011年2月他从三峡转战来到金沙江,三年时间,他见过金沙江的浪潮翻滚,见过向家坝的日积月累,也见证了每一位项目伙伴的苦辣酸甜。投身水电建设三年多来,虽然只是一名编外制农民工,但他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2013年按照项目部施工生产安排10月份以前必须达到393高程,面对船厢室393高程结构复杂、部位狭窄、预埋板、梁、柱钢筋多,施工难度大,王继然带领钢电组起早贪黑、熟悉图纸、放样,并进行现场技术要求交底,确保施工中不会出现错误,通过他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在部门和参战队伍的共同努力下,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返工现象,多次获得质量部门和项目部领导的表扬,并被评为向家坝施工局2013年质量先进工作者。
在一般人看来非常麻烦、难做好的现场施工工作,王继然之所以做的得心应手、游纫有余,一是认真看好图纸,施工中钢筋安装的各项施工技术与技能;二是谦虚诚恳,放低身段,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武断冲动,避免沟通过程中的摩擦;三是帮人所难,以心换心,在与协作单位和作业队需要帮助协作时,只要力所能及,尽量提供方便,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
在他的提议下,综合队成立了模板错台漏浆、止水偏中、混凝土表面汽水泡砂线等五个质量“顽症”技术攻关小组,持续开展质量“顽症”攻关活动,施工队工艺作风和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错台挂帘、混凝土表面汽水泡等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队2013年完成钢筋制安7805吨,完成混凝土86800浇筑立方米,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没有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和严重质量缺陷。
诚心以待,热情相助
在工作中,他一直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不畏艰难,从而磨练出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职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协助团队领导出色地完成各项指标,绝不给项目部拖后退,也绝不给团队荣誉抹黑。
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企业、对项目部有益的人,不管单位还是职工只有一声招呼,都会挤出时间去帮忙,“虽然他很小,但是他很能吃苦,一般我们有什么事找他帮忙,他都很热心”,王继然的同事是这么评价他的。有次,因白天施工上下交叉作业影响,必须晚上进行施工浇筑,综合队一位同事因身体不适,找到王继然帮忙顶班,王继然闻听此事二话不说,不顾白天上了一天班的疲倦又帮同事加夜班。他的诚心以待、热情相助感动着身边的每位同事,感染着他们相互帮助、和谐施工。
“严格遵守项目部各项制度、用铁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主动接受领导和同事们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来的指导意见,认真进行自我批评,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在项目部中的价值,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几乎是他每天工作下来以后给自己必上的课程。他时刻谨戒自己:善待他人,诚心付出,热情相助,这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为自己从业以来树下的宗旨。
乐于奉献,回报企业
由于升船机项目施工难度大,上下交叉作业严重,作业面临点多面广,现场施工管理协调难度大,人手紧。王继然顾全大局,哪有困难、哪有最艰苦,就要求到哪里,加班加点。领导给他交代的任务,都放心。每年春节,人人都期盼与家人团聚,已尽孝道。因此也是生产人员最紧张的时期,王继然想着自己是年轻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来向家坝这三年他年年春节都坚守在工地。
正是由于他这种无私奉献、塌实的工作精神,敢于带领、善于管理的良好工作能力,受到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舞剧,城乡百姓是观众,都市白领皆是主角,那么,总把自己称作“升船机上的小兵”的青年王继然,就好比这台舞剧的幕后工作者,像战场上年轻有为的战士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奉贤给金沙江、奉贤给每一艘他乘度过的船、奉贤给这片离家万里迢迢的土地,以自己的辛勤汗水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赋予他们生命、知识和事业。
一支年轻、和谐而上进的团队,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最伟大力量,相信有领导们的正确指引和伙伴们的全力以赴,有王继然这样一名优秀的建设者榜样,这个团队必定会为金沙江流域这一方水土带来更多安定,也会为集团的美好未来创造更多辉煌战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