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加纳当地时间12点38分,加纳共和国总统马哈马阁下按下布维水电站1#机组启动按钮的那一刻,整个发电厂房掌声鼎沸,整个布维欢欣鼓舞,整个加纳传遍喜悦。至此,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历经五年半艰苦奋斗,用汗水凝成的加纳布维水电站顺利实现了 “一年三投”和竣工的目标。这是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在非洲欠发达地区的惊人壮举。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澳大利亚和法国即开始介入布维水电站的筹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加纳人的电力梦想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直到2006年11月3 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加纳人的百年梦想才开始变为现实。200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出访非洲四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敲定了这一援非项目,使之成为中加合作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工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总投资约8亿美元(含追加贷款)。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110米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主坝)、60米高的1#黏土芯墙堆石坝(副坝)和7米高的2#均质土坝(副坝)各1座,输变电线路270公里,升压站1座,变电站 4座。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安装3台单机容量为133.34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另增加一台4MW的小机组、总装机404MW,年发电量约10亿度。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组建了有340多名员工(高峰期)的加纳布维项目部,由其带领100多名巴基斯坦劳务和 2200多名加纳劳务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夜以继日地建设布维水电站。公司在建立项目部的同时,建立了项目部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党工委、工会、共青团等党群组织。还在加纳当地雇员中建立了工会组织。在进场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项目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结合国际工程实际,加强与加纳当地政府、酋长和工会组织联系沟通,有理有节地开展工作,为维护项目的稳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努力。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范集湘,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兴亮、杨忠,总经理助理宋东升、周家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田海华、熊立新、刘凤秋、季晓勇,中国水电八局林修建、陈正平、朱素华、黄敏等10多位领导分别多次到工地慰问员工并指导工作。中国驻加纳特命全权龚建忠大使、商务参赞高文志先生、政务参赞周游斌先生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领导多次率队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和慰问员工。给项目部增添了极大的动力,参建者倍感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一、自强不息战病魔,越是艰险越向前
人们在地图上找到的加纳布维,脑子里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动物世界》里展示的非洲野生动物和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但毕竟没有亲身感受加纳布维“原始”生活,还是揣着“探秘”的心情来到了布维这块“神秘”之地。然而,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水电八局人的,是马蜂、毒蛇、黑蝇以及蚊虫叮咬引发的疟疾。布维水电站从开始到竣工的艰难历程,也是中国水电八局人与虫咬、疟疾斗争的历程。其间,员工翟晓斌、张湘华在施工中曾被几百只马蜂追逐叮咬昏迷不醒,后经抢救得以生还;张电旗、彭章、彭放明、张汉龙等患重症疟疾,几经抢救方脱离生命危险。五年多来,布维工地患疟疾的中加员工人数高达12717人次,其中中方员工 2400多人次,中方员工疟疾发病最高峰每月98人次。几乎每天都有3到4人患疟疾。在如此艰难的自然环境里,中国水电八局人没有气馁,而是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艰险越向前。工程从2008年4月13日破土动工建设,在以后的日子里,工程进度一次次刷新。2008年12月2日提前一年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7月18日大坝主体工程首仓混凝土浇筑;2011年6月8日下闸蓄水。2012年7月30日,1#副坝填筑到顶(EL186高程);2012年11月16日厂房首台(3#机)发电机转子完成吊装,2013年工程进入艰难的冲刺阶段,4月22日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7月16日 2#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1月28日,最后一台机组(1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包括碾压混凝土85万方,常态混凝土41.5万方,2座副坝填筑土石方73万方,输变电线路240千米,压力钢管及闸门等金结制安4200吨。
二、中西融合变观念,技术管理作先导
布维水电工程开始施工,首先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三个难题。
一是该项目为大型国际EPC项目,业主为加纳能源部,聘请法国COYNE ET BELLIER公司为咨询,虽然统一采用英语,但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和工程建设经验的不同,也由于布维工程是中国水电在加纳建设的第一座EPC水电工程,业主方和咨询公司因没有相关工程建设经验,对中国水电在国内外众多工程建设中已经检验过的的许多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不予认可或不敢认可,导致许多设计审批严重滞后,远远超过合同约定的“设计图纸与资料的设计批复不能超过28天”的期限,中方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向业主和咨询解释、介绍中方采用的技术与工艺,让其逐步了解、明白,实质上是需要让业主和咨询从不懂到懂的一个学习过程。虽然中方一再催办并要求工期索赔,但绝大多数单项工程都出现设计批复严重滞后得情况。如溢洪道的设计批复工作,往返经历了约12个月时间,如中方采用满管浇筑碾压混凝土的工艺,因业主和咨询没有见过,而导致混凝土工期拖后约2个月,如蜗壳弹性垫层的设计批复,仅因咨询公司审图人员没有见过弹性垫层,而导致图纸和中方施工措施拖了将近8个月,如压力钢管的设计批复,经历了13个月,如通风空调的设计批复,经过了15个月以上的设计审批等等,而且现场施工咨询与设计咨询经常理念不一致,经常出现现场不尊重设计图纸的状况。导致设计严重滞后现场进度,工期被迫滞后;
二是与一般项目施工合同不同,工程技术涉及专业面广,要求中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单一的、强大的施工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对设计,业主和咨询公司协调能力;
三是由于布维处于非洲最严重的疟疾重疫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而且疟疾之后对身体有严重的损伤,让主动有意愿来工地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极少,尤其是未婚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因为担心疟疾对以后生育产生影响,都不敢在工地长期工作,而法国咨询方的工程师也同样因为这些原因,人员变动也很大,双方经常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建立了较为融洽的联系,马上又出现人员变动,不得不重新磨合。而整个工程有数以万计的设计和施工图纸需要设计、批复,中国水电和法国咨询双方技术人员每人承担的工作量都是超乎常人的,这也给设计、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技术上碰到的难题,中国水电八局人根据现实条件,理解业主和咨询方的困难,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耐心向业主和咨询解释、信函与口头向业主和咨询往返澄清、工程实例应证等手段,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业主和咨询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在确保承包商和业主双赢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在工期、投资、质量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并在施工过程中把握设计质量管理,适度优化组合,最终虽历经坎坷,但顺利完成了布维的设计与施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工期效果。
三、排除万难抢运输,物资保障促生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程物资的保障是中国水电建设者的一大难题。布维工程物资需求量大,单是主材部分如水泥用量30多万吨,粉煤灰用量为 77826 万吨,钢筋 11080 万吨,外加剂2297.6 万吨,1916台套设备和电站3台机组结构件等都要进入布维。而布维水电工程位于非洲加纳西北部,当地市场极不发达,物资极度匮乏。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都远远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需要,绝大部分需从中国或第三国进口。这些设备和物资通过计划、采购、海运、清关、办理免税、免检手续等一系列过程,采购周期最短也需要长达6个月。其间还经常遇上清关困难、码头拥堵无法及时卸船等等各种问题,货物到港后出现长期滞港的现象。除进口设备物资外,部分能在当地采购的钢材、水泥等全从阿克拉或特马港启运,长达600公里的陆路运输线,每天在途运输工程物资的车辆有40多辆,每15公里一台,沿线路况较差,社会环境复杂,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困难,项目部一是加强了对采购计划的管理。根据工程物资采购量大、周期长及当地市场物资匮乏等特点,超前、系统、周密、准确性地编制需求计划,留出充足的时间给采购部门选材;二是建立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了对采购状态与质量信息管理;三是改变过去分期分批分别找当地政府部门办理免税清关的思路,加强与业主沟通,通过业主发函一次性办理全年进口免税货物清单。四是加强运输过程物资流失、油料消耗、司机选配以及车辆调度维修等一列管控。经过艰苦探索和总结,克服了诸多困难,有效保障了项目工程物资的供应。
四、提高素质打硬仗,攻坚克难破难关
为解决加纳国内就业压力,同时也是为本国培养人才,中加两国政府在合同中约定了中国和第三国劳务人员不超过500人,大部分劳务必须从加纳雇用。布维水电工程主坝是一座碾压混凝土坝,而碾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是连续性、超强性极强,这对施工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员工的精神紧张和身心疲惫程度。从毛料开采、砂石料生产、混凝土拌制到混凝土运输、仓面浇筑都必须超前计划、超前准备,做到环环相扣。否则,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会导致全线停产,从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在布维建设之前,加纳全国仅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和意大利公司修过一座土坝,最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也就自然而然没有熟练技术工人。中国水电从当地招聘的2200多名员工几乎来自原始部落,他们只习惯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没有见过立模扎钢筋、大型土石方开挖,更没有见过碾压混凝土施工和大型机电设备安装等。如何破解施工生产的需要和技能工人力量的严重不相匹配的矛盾成了中国水电八局人的又一课题。中国水电的建设者做出了两项选择:一是立足本土化,通过招聘部分当地管理人员,筛选其中的优秀者,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培训,在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再进而由其带领后续人员,一批接一批的培训,也就是“母鸡带小鸡”的做法,对当地劳务进行安全、操作技能、行为规范等全方位培训,同时中方人员在施工中也花部分时间对劳务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其在劳动中学习、成长;二是聘用了100多名曾经在巴基斯坦一同工作过的有一定技能的第三国劳务,加上部分中方员工,对当地劳务在现场进行传、帮、带。
从开工以来,加纳当地雇员中先后有6000多人分工种分批次接受项目部的培训。每年分批次开展电焊工、钢筋工、木工、缆塔机工等技能比赛,对优胜选手直接晋级加薪奖励。通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先后有30多名当地雇员受到项目部的表彰。这些举措带动了当地雇员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 经过培训与实践,一批批当地雇员由普通村民变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熟练工人。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地雇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中国水电布维项目部还在在中方员工中动员组织技术骨干、专业能手以经济技术创新为载体,掀起创新工作热潮,激发了大家当革新能手的热情。在活动中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集中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副坝回填料生产、大坝厂房混凝土施工、缆机自动化系统、右岸塔机安装、机械设备改造、专用工具小发明方面,大大提升了施工设备性能,降低了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青年员工郑波同志有4项小改小革成果在项目部机修车间发挥了作用,被推选为2011年度公司青年创新创效先进。三是发挥了先进、模范、标兵的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项目部员工争当“岗位明星”,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
项目部员工刘柱平同志获得了湖南省十佳青年,唐战同志获得集团公司青年标兵,祝敏同志获得集团公司劳模,张志平同志在在第七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坝工模板工决赛中,一举摘取第一名桂冠,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五、永恒主题牢把握,安全管理不放松
中国水电八局人远在异国他乡,面对非传统安全因素较多,施工现场的环境又复杂多变。工伤和工资待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局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罢工的产生。加之工地自然气候恶劣,又是疟疾、盘尾丝虫病、霍乱等多种传染病的重灾区,对建设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在5年多时间里,已有10多位加纳雇员死于地方疾病。而当地雇员对疟疾重视程度不足,需要教会当地雇员学会自身安全防护和对疟疾的重视。对此,中国水电布维项目部结合工地实际,一是提炼出 “把安全深入到每一位员工,渗透到每一道工序,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吸取到每一次教训,整改到每一个位置”的安全文化在项目部推广;二是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法》、《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和标准的学习。配合安全办在施工现场各个位置树立中英文两种温馨安全标语、警示牌。每天利用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安全知识电教片和安全歌曲。还利用QQ群或手机发送温馨安全提示语;三是加强危险源的辨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开展应急演练和文体活动为载体,把安全防范寓教于娱乐之中。如举办“布维工地安全施工亮点视频”展示、安全行为和英语口语表演赛、安全知识演讲和抢答赛、 “生命之歌大家唱”活动等活动,每半年举办一次。又从抓教育培训入手,在现场举办了30多期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与预防安全培训班,每年分季度组织开展突发罢工事件、消防用电、自然灾害、氨气泄漏、防洪度汛等“应急自救与互救”演练等等。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四是干部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每天深入工地现场,督促工区落实班前5分钟讲话制度,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注意观察是否有带病上班的员工,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安全生产。2010年布维项目部分别被评为水电八局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先进集体。
六、工程质量如生命,我把“现场当市场”
质量是布维水电站建设的百年大计,中国水电八局人在布维把工程质量作为在非洲的立身之本,打造精品工程、和谐工程、生态工程是项目部的目标。由于EPC工程业主方和咨询方的质量标准相较中方标准宽松,中方员工缺少外在监理的约束,很容易产生“重内在轻外观”质量的思想,认为满足合同要求即可,不必精益求精。工程建设前期曾经出现过部分员工对外观质量、文明生产等重视不够的苗头。项目部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总结、反思,采取了一些列有效控制措施。
一是开展“外观质量年”活动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工区负责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实现“外观质量零缺陷”工作目标。
二是建立了“把现场当市场,自觉维护工程质量”的质量文化。加强了员工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和混凝土工程质量外观质量控制标准的学习,教育员工从企业和业主的长远利益出发,高标准要求自己,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强调要用“优质品”替代“合格品”,从思想上改变转变那种“重内在轻外在”,仅仅满足合同要求标准的质量观。
三是严格质量标准。按照国内国外标准选择执行高标准的原则,与国内外同类优质工程对标,制定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之后找出自身不足,及时改进提高。
四是在施工现场加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力度,给质检人员以现场质量控制奖罚权,项目施工做到从上到下,严格执行项目质量管理办法。人人讲质量,层层把好质量关。白班能够施工完成的仓面,先自检合格后报请业主终检。比如对白班不能够完成工作,需要等到晚班才能够完成的仓面,由于晚上光线、体力和情绪的影响,在下班前邀请有经验的业主先行对钢筋、模板、止水和金属结构及机电预埋件等检查一遍,找出问题并记录,完成后再报请晚班业主人员检查,给晚班开仓系上双保险。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必须全程旁站监督。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比如对模板的选材和工艺控制作了改进,将过去使用当地木材制作的模板改为钢模版和覆模建筑模板。从细节做起,对模板表面脱模剂的涂抹、安装位置、标高、拉模筋焊接、浇砼过程模板变形的质量严加控制,确保模板选材、安装、使用合格。
经过转变管理方式、转变质量观念、改进施工方法等一些列强力措施,项目工程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取得了极大地改观。各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得到了业主的好评。2013年12月19日,来布维参加竣工仪式的马哈马总统和前任库福尔总统对布维工程给出了“布维水电站是中加两国人民伟大合作典范”和“中国水电建设了一座优质、漂亮的工程”的高度评价。
七、精神文明鼓斗志,党群搭台同唱戏
由于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员工中存在着对疟疾恐惧、社交圈子狭窄、文化娱乐单调、已婚职工夫妻分居、不同种族员工各层次间文化风俗差异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中方员工,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的工地一呆就是一年,只能盼到回家探亲之时才能走出这个圈子,曾有7位性格内向的员工出现过抑郁症状。在工地,年轻人找对象是大难题。杨秀凯、车兴良、李超雄、姜桂军、赵云等多位年轻人都是借头一年回家探亲之机找对象、谈恋爱、结婚,第二年探亲回家照顾妻子生小孩,等小孩满月后有返回工地。有的大龄青年自今还是“光棍”。如何化解他们内心的矛盾,鼓舞员工斗志,建立起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自信心成为项目部工作的又一新课题。为此,中国水电布维项目部一是制定并下发了《加纳布维项目部企业文化方案》,还编制了5000册《布维项目部员工手册》,将企业文化精髓和项目部的规章制度编入其中并人手一册,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宿感。在布维总体方案指导下又分别提炼了一系列分支文化。如: “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文化、“安全措施、渗透细节”的安全文化、“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经营文化、“立足布维、辐射非洲”的市场开拓文化、“抗击疟疾、合理运动”的强身健体文化等等。二是添置了10多万元的卡拉OK影响设备和体育器械,利用重要节假日、工程度汛中基坑过水后的间隙,大力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与此同时,还经常与加纳BPA业主、当地雇员开展文体交流活动,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他们提供了2套卫星电视系统,建起了足球场,与当地党群组织组织协同组织足球联赛。项目部进场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球类职工运动会,10多次拔河、棋牌、登山跑步比赛;三是开展了树 “三心”、“五必到、五必访”活动。苏夺、王娟、李天卓等30多位员工一个月内患疟疾2次,有李荣奇、车兴良等36位员工进场以来患疟疾12次以上,翟晓斌进场以来患疟疾多达24次;党群组织的同志每天必须上门探望并送上“爱心西瓜”。从2009年5月份以来已坚持了四年半时间,探望了患疟疾的中方员工 2400余人次,探望率达到99%。有10多位员工家庭主要成员分别去世,党群组织及时上门进行安抚并送上慰问金。有颜洪生、彭坚等6位同志因为亲人去世事发突然,未能及时回国料理后事,只好在遥远的加纳布维工地含着眼泪默默送走亲人。对此,项目部便及时与八局有限公司国际部党群组织联系,在国际部党群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派员到员工家里进行了慰问;四是每半年举办一期员工心理调适讲座或国际礼仪知识讲座、地方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曾有11位在工地的青年员工因工作压力大、环境恶劣要求离开工地回国。党群组织的同志得知后主动上门找其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思想根源和生活的现状,又从平时的生活中关心他们,化解了他们心中的疑虑,通过开展心理调适辅导等活动,缓解了他们的理压力,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安心留在了公司工作;五是开展了“红线行动”,尽最大努力解决未婚青年的婚姻问题。有7对青年员工在工体谈恋爱结婚,项目部党群组织分别为他们举办了婚宴。还规定每月第一个周日为员工举办集体生日宴会。六是把办好食堂,改善职工饮食结构,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选配1名中方工长带领8名加纳劳务开垦了20多亩荒地,定期从国内购买菜种,办起了布维农场。迄今已经生产蔬菜20 多万斤,满足了食堂的蔬菜供应。
八、履行责任出实招、中水加纳传友谊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水电八局加纳布维项目部建设电站的口号是“建一座电站,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传一世友谊”。自开工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为附近的学校提供大米、木薯、家用电器、体育器械以及一些学习用品17次,得到了当地政府、酋长以及教育机构的高度赞赏和民众的普遍欢迎。布维项目部医疗站除了保障中方人员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外,还为当地雇员和村民治病达48900余人次,项目部医疗人员被大家称为“定海神针”。
2010年3月22日16:40时许,混凝土工区的加纳员工COFI BOI。独自到河边清洗安全帽,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不识水性的他拼命挣扎,却离岸边越来越远。在千钧一发之时,中方员工周林及时赶到,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河中将命悬一线的COFI BOI救起。同事获知其感人事迹,问及见义勇为者当时施救动机时,周林说:“我当时也没想什么,只知道眼前这人生命有危险,如果不施救,就会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尽管我30年都没游泳,水性也不是很好,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出于本能去救他,让他摆脱危险,获取生的希望。尽管因救COFI BOI时自己也遇到了危险,还得了重感冒,现在想起当时的处境也感到后怕。但我还是不后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3月25日,恢复健康的COFI BOI通过安全办人员在机修车间找到了周林,非常诚恳地感谢周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当BPA(业主)获悉机电工区周林勇救劳工时,被其精神所感动,特致电项目部领导,感谢中国水电员工周林勇救加纳员工,对他们的义举表示由衷的感谢,祝愿中加友谊随着布维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而变得更加坚实。
中国水电八局人在加纳当地扶弱济贫、救危解困、造福当地群众的事例不胜枚举,以实际行动将中国企业的热忱和友好传递给非洲人民,促进了加纳社会经济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加深了加纳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书写了中国企业投身加纳建设、奉献非洲人民的感人篇章。
九、中水加纳铸丰碑,传承友谊达后人
布维水电站的竣工,实现了电建集团笵集湘董事长在开工典礼上的承诺:“中国水电有能力、有决心把布维水电站项目建设成为合格工程、绿色工程、和谐工程,实现加纳人民的百年梦想“。
2013年12月19日,加纳共和国现任总统马哈马在庆典仪式上赞扬说“中国水电按期高质量施工布维水电站工程,该项目必将深化中加关系”。并为项目部题词“是中加两国人民合作的伟大象征,愿布维水电站推动加纳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前任总统库福尔也为布维项目题词“我很高兴、很荣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项伟大工程的实现。” 中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加纳布维水电站的建设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龚建忠在庆典仪式上也称赞布维水电站是中加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对建设过程中加纳政府、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协助及施工单位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当天晚上中国水电布维项目部举行文娱晚会,心情激动的龚大使先后2次发表讲话,高度肯定中国水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他本人对全体中国水电八局人的深深敬意,希望布维项目部全体员工,继续努力,为国争光,为中国梦添彩。业主CEO JABESH 也做了精彩的演讲,感谢中国水电对中加友谊做出巨大贡献,感谢布维水电站帮助加纳人民实现了百年的梦想,还特地向龚大使和项目部领导敬献了礼物。
中国水电八局人在加纳布维干了一个漂亮的水电工程,给加纳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这只是中国电建集团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加纳画上的一个逗号。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电建集团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还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传承中加友谊,为非洲人民做出贡献,让中国电建集团的旗帜在非洲大地高高飘扬。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