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中原地区西南重镇,自古就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说。如今,历史的硝烟不再,但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却有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当然,还有我们艰苦奋战参建的水电队伍———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淅川1标项目部。
年产值3.4亿元,最大单月产值6500万元;
年开挖土石方480万立方米;
年完成混凝土浇筑超过10万立方米;
年完成改性土回填85万立方米;
下半年完成10座桥梁的吊装;
获得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劳动竞赛第1阶段先进单位二等奖。
这是淅川项目部2012年成绩单,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项目部广大职工夜以继日的奋斗与拼搏,是水电人无私奉献的智慧和汗水。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十分严苛,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淅川项目部广大职工用激昂的斗志,在中原大地上,与艰苦的施工环境和紧张的工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天斗地,彰显“水电铁军”本色
自陶岔闸首开始,南水北调长渠的第一个标段,就是淅川1标。工程主要包括8.1公里的主渠道,4.4公里北排河明渠,共有建筑物19座,其中桥梁15座,倒虹吸1座,渡槽2座,分水口1座,施工合同总额8.6亿元,仅是土石方开挖量超过1170万方,施工困难超出想象。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项目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截至2012年底,项目部共计投入各类施工人员累计超过1100人,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近250台,另有衬砌机4台,其中包括在南水北调全线坡长最长的衬砌机。
淅川1标的开挖施工不仅方量大、战线长,还需要与“天”斗与“地”斗。
淅川工地的“天”——阴雨连天,淅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只有2000小时左右,一年中一大半都是阴雨天,最长雨季竟然能够持续近5个月。在淅川1标项目部,职工们最关注和关心的不是工资待遇,也不是生活条件,而是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一旦雨季来临,不管是多么昂扬的斗志、多么精良的施工设备,面对恶劣的天气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不断袭扰项目部的阴雨成为了项目每一名职工心中的梦魇,连绵不断地雨水总会让项目部苦心设计的施工计划成为泡影,难以实施。
淅川工地的“地”——岩石、涌水、黑泥、膨胀土,项目施工地段除了几百米的岩石和黑泥外,其他均为膨胀土土质。膨胀土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高塑性黏质土,被称为“岩土界的癌症”,遇到降水时非常松软,人和设备从上面经过都会陷入泥里,而遇到干旱又会变得十分密致坚硬,不容易开挖。项目部的一名技术人员开玩笑说:他们的工作其实一直是在为地球“治癌”。
地下涌水也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岩层破碎,工地上分布着几个日夜喷涌的泉眼,而且随着开挖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涌水泉眼一个接一个的不断出现,这无疑让本来就复杂的施工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和不可控。
护路——保卫施工生命线。进场初期,由于不熟悉天气地质情况,每当遇到雨天,施工都会受阻。那时候,下一天的雨,雨天之后还要晒两天的路,因为虽然经过反复碾压,但施工便道一经雨淋,第二天仍然不能通行,车辆轻则打滑,严重一点就会陷在泥里,分毫难动,必须要等路面干爽。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这是项目职工的一致心声,经过项目班子和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攻关,一场护路战打响了。项目部决定在路面铺设自己生产的渠道回填改性土,即掺了混凝土的土壤,既节约了成本,又方便多次填充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还想了一个土法子——为道路穿“雨衣”,重要的路段在雨天到来时,现场人员就会在路面铺上防水塑料布,天晴时再撤下来,这样就能保证路面不会因为雨淋而过分湿滑,雨停时施工车辆就能尽快通行,不耽误施工。
灵活倒排工期——与恶劣天气进行游击战。针对淅川地区降雨频繁,项目部除了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外,还针对施工受雨水影响大小而设置了不同的工作面,通过科学设置,保证工作面能施工不停工,能赶工不歇工。项目部通过灵活倒排工期,与恶劣天气展开一场运动战。利用阴雨天完善整理内业资料,研究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全力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科学利用晴好天气加班加点,抢抓施工。
留人——协作队伍劳务人员流失,也是影响项目部施工的一个重大因素。在淅川项目部,由于天气原因,有的工作面甚至一个月有近20天无法施工,每天的施工量无法保证,工人的收入减少,导致外协队伍和雇用的工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很多时候都是走了一批就再招一批,可每次新的队伍和工人从招募到安全培训、再到进场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项目部通过劳动竞赛、发放误工费等方式对工人进行奖励和补贴,增加他们收入。加强与外协队和雇用工人的联系与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尽可能地把人留在岗位上;同时也加强对后备队伍和施工人员的考察与培养,以保障外协队伍人员数充实。
不负使命,打好项目攻坚战
作为一项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民生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意义深远,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
2012年9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查看了淅川1标项目部的施工情况。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等领导也多次到项目工地视察。
水电六局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项目各项工作。总经理厉建平、副总经理姜明廷等领导多次到项目部指导工作。
水电六局一分局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淅川1标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分局长赵立强一年几次来到项目部,深入施工一线检查施工进展,帮助项目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2013年的新年第一天,他仍然与项目部员工一起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分局党委书记陈怀平曾连续几个月坐镇项目部协调征地拆迁工作。
项目部备受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引丹干渠巨大施工困难与施工压力。项目部施工的8.1公里干渠中包含4公里引丹干渠老渠改造,这段老渠1969年开始修建,上接渠首,下联北排河与灌溉老渠,不仅是南水北调干渠的首段,还承担着淅川、邓州等地135万亩农田的灌溉输水任务。因此这段老渠施工决定着整个南水北调工程能否如期通水,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性工程。
为了保证在2013年春季农田正常灌溉的同时整体工期不受影响,确保南水北调全线工程如期通水,业主要求项目部必须在2013年3月之前完成引丹干渠的全部施工,项目部要用10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合同设计中需要近两年完成的施工量!
重任在肩,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深知引丹干渠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性,更明白肩上的担子与使命。面对种种原因拖后的工期,项目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努力抢工期、赶进度,打好这场抢工期的攻坚战。
由于引丹干渠道4公里老河道现场条件变化等原因,当前控制进度的关键就是改性土回填和混凝土衬砌施工。为了提高施工速度,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瓶颈,项目部正在新建2个改性土拌和站和1个混凝土拌和站,将改性土拌和站由原来的6个增加至7个,混凝土拌和站由原来的2个增加至3个。项目部还从源头入手,通过强化施工管理,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全年提出合理化建议两项,全部被业主和监理采纳。
运筹帷幄,班子凸显战斗力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奋战在南水北调第一线的项目部,淅川1标项目部的领导班子无疑是一个卯足了劲儿的火车头。
淅川项目部的领导班子成员职责明晰,分工明确,除了每天深入一线,到施工现场指挥生产,班子成员还在员工上班前召开一次早会,进行工作交流,按照施工计划共同研究商讨新一天的工作安排,针对前一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每天如是。
熟悉的人都知道,淅川1标项目部有“三多”,即检查多、会议多、需要协调的事情多。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作为中线干渠第一标,淅川项目部备受各种检查组的关注,安全的、质量的、进度的……,有时候一天要有三个检查组到项目部检查工作。会议也十分频繁,汇报会、分析会,技术交底会,一个连着一个。淅川项目部有3个大工区,30个工作面交叉施工,加上项目部各职能部室和外协队伍,每天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特别多。
吴运良作为项目经理,他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迎接检查、参加会议,制定决策,他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始终在高效率运转。“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进度”是吴运良在多年项目管理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所以他一直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强化项目部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控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有效管理,2012年淅川项目部没有发生任何重伤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2012年质量、安全生产目标。
“讷于言而敏于行”,是项目副经理赵兵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12.5公里的施工战线,每个施工面都检查一遍,即使开车走完全程也需要3个多小时,而赵兵每天至少要在施工线上来来回回跑上两遍,一天下来,笔记本上要密密麻麻地记录上几页的施工笔记。虽然赵兵平时的话不多,但是每天从吃过早饭一直到晚上休息前,他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这个施工面需要尽快平整、那个桥吊装进度要加快,放佛把生活中攒下的话要在工作中一气说完似的。
建设一个优质的工程,打造一个高效的队伍,是项目总工李向飞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一直是淅川项目部的重点工作,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进度,李向飞在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的基础上,认真会审设计图纸,加强技术复核,针对关键工序和膨胀土、黑泥等特殊地质条件,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制定各项施工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交底并亲自到现场把关,对每一个环节都不忽视,使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状况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作为主管计划合同的副经理,付红军每天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计算和成本分析,还要与与业主、监理、协作队伍等各色人物打交道。为了让项目部实现效益最大化,付红军经常为了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单价调整而与对方反复的谈判,寸步不让,锱铢必较。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严于律己、工作务实的班子,才能带领出一支有战斗力、能够攻坚克难的施工队伍。
扩大战果,积极变更索赔
在做好施工的同时,项目部从来没有忽视变更索赔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通过与业主和监理的协调沟通,通过合同变更和工期索赔,追求企业利润和效益最大化。
2012年,淅川项目部共提出24项变更项目,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各标段中索赔项目最多、内容最详细、资料最完整的施工单位。通过业主和监理多次协调沟通,绝大多数索赔变更项目已经完成报批程序,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
北排河边坡原设计为浆砌石护坡施工,合同单价很低。因为淅川地区不出产石料,所以需要从其他地区购买,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且成本成倍增加,加之运输和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进度也存在巨大压力。经过精心准备和几轮艰难的谈判,项目部最终和业主达成北排河改浆砌石为混凝土衬砌合同变更协议,不仅护坡施工进度和美观度有了保证,还节约了施工成本,成功达到单项施工的减亏目的。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项变更索赔准备工作是项目部变更索赔工作制胜的法宝。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全线新增抗滑桩合同变更,变更谈判十分艰难,淅川1标项目部提前筹划,将变更工作做实、做细,在各标段中最先与业主达成协议;在改性土回填变更过程中,项目部主动出击,通过提前对改性土单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定位,率先以较高的单价通过业主审批。抗滑桩和水泥改性土两项设计变更,新增合同额 2.6亿元。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