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风雨同舟铸辉煌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全运行周年记

发布日期:2014-07-04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水电六局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历经5年,终于迎来了1号、2号两台机组安全运行周年的日子。岁月静静地流走,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有精彩,有欢笑,有泪水,也有艰辛……六局人,用高超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蒲石河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距丹东60公里的小孤山村被群山环绕,寂静的小山村旁蜿蜒曲折地流淌着一弯清澈河水——蒲石河,这里就是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地,这里也是承载了六局几代人的梦想、机遇和挑战的地方。

  2008年初,由各分局、各项目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的蒲石河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成立。项目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执行品牌战略、完善质量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创建典范工程”的口号,决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得市场,让高质量标准要求贯穿整个工程建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刚起步的项目部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面多、人员分散、交叉作业等不利因素,为给后续工作创造良好开端,项目部审时度势,理顺施工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求真务实,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加强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监控,项目部很快适应了业主的管理理念和进度步伐,工程形象日新月异。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是主机设备首次国产化,由国内外两家公司合作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业主和施工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拼装、焊接机组座环蜗壳存在着异种钢焊接、厚壁焊接前预热、高强钢可焊性差等技术难题。项目部对焊接人员提出了“零缺陷”的高标准要求,并安排焊接和机械专业工程师每天进行焊接变形监控,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纠偏。项目部还主动增加十字焊缝的 “X”射线进行焊缝探伤,确保焊缝质量。座环、蜗壳水压试验是在座环蜗壳全部组装焊接完成后对蜗壳的整体检验。两台机组的座环蜗壳水压试验均一次顺利完成。机组生产方要求座环打磨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操作手精雕细刻,将座环上、下、侧5个面全都认真细致地打磨。技术员每天磨一遍测一次,随时调整打磨力度、次数,将环面误差控制在0.08毫米之内。面对这个只有显微镜才能测量出来的误差,机组生产方的现场督导对此竖起了大拇指:“六局无论从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方面都很好。座环研磨比我们的要求的最精确的程度还高。”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定位节的安装方式,在国内压力钢管安装史上是鲜有的。如何将管口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内,成为摆在安装人员面前的又一个难题。经过焊接技师的反复设计及试验,项目部最后采取左右对称焊接、四点百分表控制、多层薄焊接、自然冷却消除应力的办法,用10天时间,完成了厚度为50毫米、直径2.97米的高强钢压力钢管定位节的焊接工作,将安装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不仅大大低于国家规范(±5毫米),更优于厂家提出的国际安装标准(±2毫米)的安装精度。

  引水隧洞下平段断层(简称F3断层)处理洞段是蒲石河电站施工的瓶颈,如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首台机组发电的计划目标。经过设计院综合比较,下平段断层处理确定采用局部钢衬方案施工。而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钢衬安装工作,具有钢管洞内运输和安装难度大、工期紧、瓦片制作难度大、焊接技术要求高等难点。业主提出了既要保证既定发电工期不变,又不破坏已经浇筑完成混凝土衬砌的要求,项目部先后制定了三套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选定钢衬洞内分瓣安装、索道吊运的方案。项目部面临着冬季高强钢厚壁板焊接、狭小空间加热片布置、岩层渗水和地下水处理、金结和土建交叉作业等一道道关卡,还有在狭小空间里,人员多、设备多、电缆多、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特种作业多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如何在这种紧张艰苦复杂的环境下控制好焊接质量及安全,成为项目部最头痛的事。项目部在开工前,制定了详细焊接工序措施和制度,对所有参与焊接的电焊工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焊前又制作了焊接试板进行实战培训和考试,让他们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前有技术准备,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隐患。在实际焊接过程中,设专人烘焙发放焊条,焊接技术员和质检员随时巡视监督焊接质量,做好每天施工日志。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项目部做足了焊接过程控制这一环节,保证了焊接质量。经监理中心验收,评定了28个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 100%,实现了600MPa级厚壁高强钢焊后不进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要求。项目部还在安全管理方面下功夫,将生产承包制度与安全质量挂钩,加大奖惩力度,增加现场监督检查人员,明确安全质量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落实,把一个个不安全事故和质量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在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事故,比合同工期提前了2天完成。

  2010年,项目部负责的高压电缆敷设、500kV地面开关站、副厂房、生产控制楼、上库和下库公用部分等设备安装全面铺开。按照电站倒送电计划的要求,机组以发电状态运行时,机端出口电压是18kV,经变压器升压后,变成500kV,送到GIS(全封闭组合电器),输送给电网。电站高压电缆单根长达数百米,电缆直径大约142毫米,有碗口那么粗,最短一根是539米,也有12吨重。电缆都在全自动输送机上由地面开关站输送到地下GIS室。在铺设过程中,电缆不能有一点破裂,否则整根电缆全部报废,就意味着损失377.3万元。项目部所有机关人员全都在电缆敷设现场顶岗,输送机将电缆输送到地下GIS室后,在468米的斜井内,电缆需要人工从输送机上抬到电缆桥架上。到位后,不能放到地上,必须一鼓作气,举起、放到事先搭好的桥架上,再从井下一步一个台阶地爬上来,如此反复。有人手撸破皮了,腿累软了,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提前6天安全完成高压电缆铺设任务。安装工期的提前,让一向技术严谨、要求苛刻、生性傲慢的日本技术督导也大吃一惊。

  抽水蓄能机组机坑设计紧凑,像一个紧口花瓶,口小肚子大,组装时,无论是底环还是顶盖,都需要分瓣倾斜着吊入机壳,调平整后,在机坑内组装。热加垫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转子报废。冬季在宽大的安装间要将转子加热到108摄氏度,给施工人员提出了很多难题。而转子一旦开始加热就要一鼓作气完成,并每隔半小时对转子芯部温度、斜槽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严格记录,找出温度对斜槽膨胀的规律。1号机转子的垫片在施工人员一夜的等待中达到了最佳安装状态,安装人员纷纷脱掉棉袄快速地爬到转子上,身体立刻从冷的打颤变得通体发热。按照分工,迅速将长3米的垫片吊到槽孔口,趁着配合间隙最大的时候,用大锤立即将垫片打入槽孔里,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9个垫片终于都顺利打入槽孔。

  2011年12月,机组的机械部分总装接近尾声,各项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

  2012年,项目部迎来了更重大的考验——机组进入发电调试阶段,检验四年劳动成果的时候到了。抽水蓄能机组的调试也给项目部带来了许多很多不曾遇到的问题。

  第一关就是查线对线。电站所有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都是由种类繁多的线缆联系着,各样电缆52种,共铺设电缆达200多公里。调试人员要通过查线对线保证每一个回路的畅通,一个盘柜密密麻麻的接线就非常让人头疼,更不用说要核对上百个盘柜的接线,一个姿势一干就是一天。而初出茅庐的12名新员工,凭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只用了15天就检查了一台机组二次回路,准确率达98%,为整组调试赢得了时间。

  第二关是各系统调试和联动试验。每台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有油、水、气系统的动力支持,也需要有系统的安全保护。每个系统自身和各个系统之间的相关动作都要进行多次有效试验,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启动运行。这绝对不是严谨认真就能完成的任务。首先需要试验人员对图纸、系统原理、系统与系统间的逻辑关系有很深的理解,而且还要有丰富的试验经历和经验来应对突发情况。项目部从提高试验人员能力入手,每个调试项目开始前,对参加调试的各专业人员进行集训,对所调试项目的原理、设备性能、步骤、重点和难点进行充分讲解,并在现场模拟操作,反复练习,使大家能熟练掌握调试的操作程序和口令。通过调试人员的不懈努力,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受到了调试指挥部的认可和信任。

  第三关机组转机和第四关机组自身的各工况转换,统称为机组整组调试。这两关是相辅相成的,是初次检验机电安装质量的一关,也是对机组、电站和现场人员存在潜在危险的试验。庞大的机组(旋转部分的重量为434.4吨)在角速度为333转/分钟的高速运转下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和共鸣声,每次开机都很震撼。

  第五关是多机甩负荷。抽水蓄能电站双机100%甩负荷试验是检验机组安装质量最直观的方法,试验就是两台机组同时在正常100%满负荷发电状态下,人为控制同时关闭导叶,使两台机组处于空载状态,转速也骤然由333转/分钟上升至飞逸转速485转/分钟。两台自重为434.4吨的转子,同时甩掉负荷高速旋转带来的巨大离心力,给厂房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但项目部科学组织,详细筹划,两台机组成功完成了双机100%甩负荷,标志着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四台机组全部进入商业运行。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是水电六局第一次承建抽水蓄能机组安装工程,第一次安装单机容量超300MW机组,第一次安装500kV高等级升压站,第一次安装500kV高压电缆……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是水电六局今后开拓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装的敲门砖,机组365天的安全运行就是最好的褒奖!

  创造精品,安全保障

  项目部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连续5年实现“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连续多年获得蒲石河电站业主颁发的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项目部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使整个安全管理制度覆盖各个层面,坚持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和安全文明施工监督体系始终运行良好,有力地保障了安全文明生产的顺利进行。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规程学习,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对项目部所属施工区域的安全设施、文明生产标准和要求进行统筹安排部署,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工作的规范、常态管理。加大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专项资金的投入,安全设备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高标准。

  在五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项目部随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修改安全年计划,并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措施,落实责任,使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动态管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适时展开,倡导“以人为本” 的价值观和“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使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轨道,营造了人人重视安全,处处做好安全的良好氛围。

  团结奋进,精神致胜

  生产经理赵伟是F3工程的功臣之一,对钢管安装,他有很丰富的经验,大伙房引水工程中钢管索道吊运就是他的创新设计。赵伟为人忠厚稳重,善于钻研技术难题。在设计钢衬索道吊装方案失败的情况下,他没有气馁,连夜启动备用方案,所有设备布置他都亲力亲为。等工程施工走入正轨,他仍然每天从一大早坚守到深夜,抓好日常现场的生产管理。高烧39度仍在工地吃药顶着,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摇摇头笑着说:“没事儿!我年轻顶得住。回了家我才不安心呢!”

  工地唯一的女焊工是四川妹子刘燚。身材瘦小的她在男人堆里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她的焊接水平却是一流。焊工最怕“仰脸焊”。因为底环仰焊要有足够的空间摆动焊条,焊接时必须有一道加劲环卡在焊工的胸上,拿焊把的手悬在半空中不停地运焊条,焊帽子直接盖在脸上,而这个弱小的女子与同事完成了一整条洞的钢衬底环仰脸焊,而且没出一张片子(X射线探伤没有缺陷)。她那强大的毅力让人无比敬佩,连很多男同事都自愧不如。

  赵冀是有着30年设备试验、调试经验的行家里手,经历了大大小小20座电站的调试工作。2010年初,她来蒲蓄工地工作时,业主、监理、机电专工见是位女工程师,都带着怀疑的态度和不信任的眼神。她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全厂接地电阻测试。为保证试验能够安全顺利进行,赵冀带领试验人员对电站10kV架空线路进行实地考察和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蒲石河电站10kV架空线路作为全厂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线路。在她的精心组织及细致安排下,经过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只用了1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该项试验。结合工程进行,她又带领技术人员陆续进行了500kVGIS设备试验、定子铁芯磁化试验、定子整体交流耐压试验、500kV系统继电保护、通风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等一系列设备试验、调试项目,且顺利完成。厂家代表、业主和监理专工都竖大拇指说:“有赵部长参与的试验我们很放心。”

  2010年8月20日晚8:00,丹东地区持续大暴雨,汛情严峻,蒲石河工地遭受泥石流袭击,导致工地设备受损。在项目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35名抢险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齐膝深的山洪淤泥中,伴着随时夹带着山石和树枝滚落下的泥石流,连夜冒雨赶往现场。他们时而坐车,时而步行,从晚上9:00出发,直到夜里11:00多才艰难地到达500kV地面开关站。平时只需30分钟的行程,那晚却整整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带着满身的泥沙和疲惫,抢险人员毅然坚持到各个施工面查看情况,和兄弟单位一起进行设备抢救。一夜风雨交加,雷声震天。凌晨3:00多,带着全身的汗水、雨水、泥水和一脸的疲惫,抢险人员在空旷的到处是瓦砾的中控楼里,席地和衣而卧,睡梦中还有人在喊“危险别乱跑!”

  第二天,队员们起得很早,爬到山顶更换被雷击坏的线路。由于前夜泥石流将进入工地的公路多处冲断冲毁,在无法运输的情况下,物资极度匮乏,一日三餐成了问题。抢险队员步行到很远的小商店,买了面包、方便面和火腿肠,定量发放不多的食物。“天灾无情,人有情”,项目部职工在灾害面前,不顾劳累,不畏风险,团结一致,积极抢险,不分昼夜地投入到抢险中。8月23日,三天三夜的努力使地下厂房的设备和施工用电得到了及时抢救、抢修,将灾害侵袭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五年奋斗、五年拼搏,蒲石河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喜悦、泪水,有荣誉、失败。六局人用智慧和勤劳在蒲石河蓄能电站建设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