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一分局中标承建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新乡段辉县五标工程,同年3月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五标项目部,76名建设者从风沙弥漫的甘肃陇南,从雪域高原的西藏冲久,从高山峡谷的云贵川工地……从四面八方迅速集结中原大地,在河南新乡辉县附近安营扎寨,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会战。
自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南水北调辉县五标工程建设历时4年,这4年,是攻艰克难、砥砺前行的4年,是持续创新、勇于担当的4年,是弘扬“中国水电”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4年。4年间,辉县项目部共完成土石方开挖367.4万立方米、土方回填202.4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2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3609吨,完成总产值约3.2亿元,占合同量的100%,全部主体工程按计划完成;4年间,项目部先后荣获水电股份“为民服务建新功,五比五赛展风采”劳动竞赛一等奖,荣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破解难关战高峰、持续攻坚保通水”劳动竞赛二等奖,多次在新乡段质量评比劳动竞赛、年度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勤劳智慧的五局人在南水北调建功立业,用劳动构建水电人的梦想。
经风沐雨 砥砺前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五标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境内,标段全长7.95公里,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3座,节制闸、退水闸各1 座,公路桥4座,生产桥1座。施工内容丰富,工序复杂,施工规范、精密度控制标准高。2009年3月,项目部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开工伊始,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
三、四月份正是小麦成长的季节,为不影响当地农民收入,项目部主动把清表施工放缓。这期间重点着手施工用地内房屋、电杆、通讯、树木、水渠改造以及坟墓拆迁安置等工作,最棘手的还是迁坟。为做好村民工作,项目部协调人员苦口婆心,不怕围攻、吃闭门羹、挨辱骂,耐心做思想工作,千方百计维护村民的权益。经过几番周折,最终说服村民将坟墓迁出了施工场地,保证了征迁工作按计划进行。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北方雨季,2010年6月30日深夜,工地现场突降特大暴雨,造成施工道路全部冲毁;已经开挖成型的渠坡冲刷出大大小小的雨淋沟;一米多深的积水淹没了施工设备,大量淤泥覆盖作业面,紧张地施工被迫停止。项目部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投入人员、设备,组织排水、清淤抢险,恢复生产。然而,祸不单行。8月18日深夜23时,河南辉县境内黄水河上游突然暴发50年不遇特大山洪,奔腾咆哮的洪水无情地袭击了南水北调辉县五标工地,已开挖成型的黄水河渠道倒虹吸基坑及施工场地顷刻沟满壕平一片汪洋,仅剩下一工区营地像一叶孤舟漂浮在汪洋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项目部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抗洪抢险队员冒着大雨,趟着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赴现场,指挥转移人员设备。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险,直到凌晨4时,将一工区168名员工和设备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
洪水过后,施工现场一片狼籍,积水浸泡着布料机、衬砌机,一米多厚的淤泥再一次覆盖了设备轨道、作业面和材料,施工又一次陷入困境。员工们并没有因此而吓倒,发扬水电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详细制定了恢复生产方案,组织抢险突击队,加装排水系统,调集机械设备清除淤泥、清洗钢筋、修复道路、修筑冲毁围堰,泥里水里24小时较着劲干,灾难更激起员工们团结一心干好南水北调工程的决心和信心。
然而,天公不作美,9月18日早6时,黄水河上游再次突发山洪,又一次将施工场地变成一片汪洋。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的项目部即刻组织抢险自救,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
大自然并未就此善罢甘休。每年的春秋两季,工地十天有八天狂风大作,2009年10月20日下午,项目部第一次领教了风的威力。大风携着沙尘裹着小石子刮了两天两夜,吹歪了基坑里硕大的布料机,掀飞了板房的屋顶,折断了硕大的宣传牌,将施工沿线的标语牌、电线、通讯电缆刮断、扫荡一空,大风直接导致停工。2009年11月9日,又提前降下了本地罕见的一场暴雪,降雪深达40多厘米,为施工生产雪上加霜。
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一次次考验着水电人的意志,工期目标一次次挑战着五标人的底线,“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困难再大也要履行合同,也要为企业争光,不辱使命!”项目经理梁明生在南水北调誓师大会上代表南水北调建设者庄严承诺。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明确节点目标,倒排工期,出台激励措施,以水电股份、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局劳动竞赛为契机,掀起抢工大干高潮,广大员工抢晴天战雨天,5+2、白加黑,昼夜施工不间断,人歇机不停……经过全力拼抢,项目部制定的各节点目标均按计划完成。辉县五标人胸怀梦想,经风沐雨,越战越勇。
技术创新 确保进度
南水北调工程战线长、涉及面广,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始终以科技施工为主导,项目副经理刘杰、总工张铁栓带头技术创新解决施工难题,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井点法解决降水难题。在黄水河和黄水河支渠倒虹吸基坑开挖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项目部在开挖前做打井抽水试验,确定地下水位高程和单井涌水量、地层渗透系数,根据试验结果,运用国外先进的地下水渗流模拟软件计算,确定了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经业主、监理批复后打井、布井,按试验参数选择抽水泵,实施科学合理的井点降水。2010年6月30日特大暴雨和8月18日、9月18日两次山洪后,大量积水淹没了基坑,加大了降水难度,项目部优化降水方案,在原有排水系统基础上,采取井点加明排的方法,双管齐下,加大降水强度,确保每天以7万立米的速度强力排水,保证了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施工按计划进行。
——自制移动脚手架和入仓设备解决脚手架频繁拆装和入仓难题。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倒虹吸混凝土施工方量大、仓面多,仓与仓施工方案相同的特点,用钢管精心搭设移动式简易脚手架,一仓浇筑完成后,只需将简易脚手架拖移到需浇筑的另一仓位即可支模板、开仓浇筑,解决了脚手架频繁拆装的难题,实现每仓混凝土浇筑提前15天完成,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强度和成本;并且制作了伸缩式混凝土皮带机架,解决了超远距离混凝土入仓问题。
——运用技术改造解决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难题。由于渠道混凝土衬砌面板按设计要求厚度仅为10厘米,而且施工面积大,因此混凝土料摊铺、振捣、抹面是衬砌施工难点。在渠坡混凝土衬砌施工中,项目部技术人员将土工膜加糙处理,加大土工膜与坡面的摩擦力,解决了土工膜下滑的难题;改造衬砌机振动梁,提高了混凝土料摊铺质量和速度;由于原衬砌机自带粗砂振捣设备,经常造成粗砂振捣与混凝土衬砌施工交叉作业,制约施工生产,技术人员仿照衬砌机粗砂振捣设备,成功自制了独立的渠坡振捣设备,有效地解决了交叉作业的难题,并且独立的振捣设备机动灵活,提高了振捣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过程控制 强化质量
南水北调施工质量控制目标高,工序复杂,为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从原材料入场源头抓质量,强化过程控制,严格跟班作业,实行工序实名制,将每道工序、每个施工部位的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使现场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深感责任和压力。女质检员韩建香说: “做工程不能图一时省事留下质量隐患,要做就要做到满意百分百。”一次在土工膜焊接充气检测中,作业人员嫌麻烦,仅充气3分钟,见不漏气,就认为合格了,要中断试验,韩建香当即制止,坚持按规范充气5分钟,气压达到0.2兆帕不漏气才算合格。
为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技术人员更加注重细节管控,从每次振捣的精确度、每一根钢筋绑扎间距的精密度、养护时间的准确度、模板清除的精细度等这些极易被忽略的细节抓起,严格按照规范精细施工,认真落实“三检制”。布料机布料过程中,严格控制溜桶下料高程,安排专人进行骨料平仓,有效地避免骨料分离造成质量缺陷;对衬砌施工中的坡角、坡肩、齿槽等机械振捣不到位处,全部采用人工下料、平仓、补振;采取跳仓施工,全部人工抹面,保证了衬砌施工振捣的密实度、收面平整度和光洁度。在新乡段渠道混凝土衬砌质量评比劳动竞赛中,项目部先后荣获一、二等奖,荣获年度技能比武大赛施工测量第一名,土工膜焊接第二名。
人本理念 构筑和谐
为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一分局的支持下,项目部在营地建起了三层楼房,修筑了花坛,配备了会议室、浴室、食堂、娱乐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制订了《员工宿舍营区环境检查评比办法》,每周对员工宿舍营区卫生、生活用电、液化气使用、消防设施进行检查、隐患排查,对安全和卫生较好的宿舍颁发流动小红旗,保证员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每逢节假日,项目部举办卡拉OK演唱会、文体竞技等活动,丰富员工节日生活;与业主、监理、兄弟标段共同举办联谊活动;编排文艺节目参加业主举办的文艺演出……进入炎炎夏日,气温高达40多度,项目部安排专人送冰糕、茶水、矿泉水、绿豆汤到工地,发放防暑降温用品,为一线员工送“清凉”。组织“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等活动,扶贫帮困,金秋助学,用爱心构筑健康向上、和谐的人文环境。
人生出彩,心中有梦。经过南水北调洗礼的五局人依然那么朴实而平凡,没有豪言壮举,他们默默的走来,悄悄的离去,留下的是一渠清水潺潺北流,灌溉沿线良田,润泽万户人家; 一张张黝黑的面孔遮不住艰辛,洗不去风霜,南水北调每一粒石子、每一抔沙都会讲述他们的故事,讲述他们每一个风风雨雨的日子;他们无怨无悔,却用身心守候着心中那个梦想,并执著地前行,用平凡的劳动书写水电人生……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