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顽强拼搏勇者成功。2013年11月28日,青藏高原的天空特别蓝,阳光格外明媚,三局人奋战了近三个春秋的黄河峡谷,迎来了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玛尔挡水电站主河床截流。
为了这一历史时刻,三局人在玛尔挡水电站施工中,发挥顽强拼搏精神,克服高寒高海拔气候恶劣、汛期暴雨、泥石流等外部困难,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优良的管理方式,将前期因材料短缺、村民阻工、停电造成延误的124天工期抢抓回来,安全优质地实现了开挖工程与混凝土工程施工转序,为导流洞成功过流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天的主河床截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流滚滚 始让九曲黄河改道
上午10时,大战前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场彩旗飘飘,装满了石料的车辆在调度员的指挥下进行列队,虽然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但参战人员精神抖擞,从他们坚定而刚毅的表情上,能够感受到他们迎接挑战的自信和果敢。
上午11时,公司总经理张育林,副总经理胡海涛、李刚,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闫景参等领导,在西北分局局长米振柱、党委书记杨红波的陪同下,来到截流现场,了解截流准备情况,并慰问一线参战员工。
业主高度重视这次截流工作,组织了上百名嘉宾现场观摩。此时的黄河水已经在先前的预进占施工中开始从导流洞分流,最后一战势在必得。现场一位老职工说:“不知道这是三局人第几次腰斩黄河了,有成功也有挫折,但这次我们的方案做得特别细,准备的特别到位,我们都等着庆功呢?”
上午11时58分,截流战役正式打响。现场机械轰鸣,铁流滚滚,挖机、推土机、自卸车轮番上阵,一车车石料开始向龙口倾倒,现场嘉宾不愿错过这壮观的一幕,纷纷以截流现场为背景,拍照并合影留念。
备料充足,组织有力。经过20分钟的攻坚,龙口已被堵住,人未脱皮,车未脱漆,黄河水已经按照建设者的意志,从导流洞喷涌而出。12时18分,玛尔挡水电站业主、北京鑫恒集团董事长杨毅宣布:“玛尔挡水电站主河床截流成功” 。 顿时,黄河峡谷鞭炮齐鸣,这一刻,是对三局参战员工最好的褒奖。
不畏挑战 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随着主河床截流成功,三局人在2013年顺利完成了8项重大节点,也为2013年的施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胜利可贺,胜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玛尔挡水电站是龙羊峡以上黄河干流湖口至羊曲河段规划梯级的第十二座水电站,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上游约5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承建这一工程,公司西北分局玛尔挡施工局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之一:玛尔挡水电站是黄河上在建水电站海拔最高的一个,冬季气候严寒,生存环境、施工环境恶劣,施工人员要克服高原缺氧现象,挑战身体的极限。
挑战之二:玛尔挡水电站装机220万千瓦,为碾压混凝土堆石坝,坝高220米,干好玛尔挡水电站前期工程,对公司和分局的发展乃至提升中国水电的施工资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年初,由于玛尔挡施工局在导流洞施工支洞、左岸低线过坝交通洞施工中的出色表现,成功斩获了导流洞主体工程,合同额3.75亿元,玛尔挡施工局成为了场内四家施工企业中合同额最大的一家。就在大家为拿到新项目而喜悦之时,西北分局领导班子也预感到这个艰巨任务的背后,一定是一条充满困难和艰辛的道路。能否按期完工,是能否在玛尔挡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中走的更远的试金石,而西北分局和参战员工却早已坚定了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
优化方案 技术改进紧跟其后
“导流洞工程由10个施工支洞和一个主洞组成导流洞洞群,主洞属于特大型断面”。玛尔挡施工局工程部主任罗超回忆当时的情景无奈地说:“洞室群各支洞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施工中只有低线过坝交通洞唯一一条出口,工期紧,工序繁杂,施工难度确实很大”。
要打开施工局面,首先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玛尔挡施工局针对工程施工特点,对于不同阶段的开挖施工时段,分别编制了《玛尔挡导流洞及消能区整体施工组织设计》和各支洞和主洞开挖施工具体措施方案,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调整。
切实合理的方案使得导流洞施工作业面逐渐增多,进入了导流洞施工主洞,开挖工作面很快达到了6到8个,形成多掌子面的施工局面。进入施工高峰后,考验才正式开始。
一次,在导流洞中闸室部位施工中,洞内施工人员看到有碎石崩落,加之有岩石断裂声,现场管理人员立即组织人员往外撤离。一位员工描述说:“我们刚刚撤出来不到两分钟,就塌下来了,如果不是预防到位,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有安全专职人员24小时实时监控,险情发现得比较及时,这次塌方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避免类似的险情再次发生,施工局常务副局长王永刚带领总工程师雷子祥和几名技术员找到业主和监理沟通,提出了采用左右半幅开挖和对穿锚索的加强支护措施的改进方案。这一方案实施后,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排除了后续开挖工作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导流洞施工要形成多掌子面同时进行,另一方面施工中只有过坝交通洞进口一个排烟口,各部位常常同时爆破作业,通风排烟成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一大难题。罗超站在导流洞中闸室部位混凝土浇筑现场告诉记者,高原的空气本来就稀薄,当时的情况是烟雾始终在洞子里面出不来。
为解决导流洞上游开挖排烟不畅问题,参战人员在导流洞进口设计了一个200米的中导洞,利用空气对流实现自然散烟,为了开挖这一中导洞,施工局调用人力开凿了一个2公里的沿山栈道和40米的交通洞,顺利将中导洞贯通,这一举措有效改善了导流洞纵深最远端通风排烟效果;施工局又集中力量在过坝交通洞顶部打通了一条40米深、断面1.5×1.5米的通风竖井,与工程勘探期的地质探洞相连,这口竖井在导流洞开挖到最困难的时期,正好与过坝交洞衔接上,顺利解决了通风问题。
防治结合 安全度汛不误生产
“抢险从早上7点开始,玛尔挡施工局局长杨红波针对防汛险情,宣布立即启动防汛应急救援预案。参加抢险的领导及职工持续忍受饥饿,连同外协队人员,积极组织各施工面的装载机、反铲、推土机、工程车辆、吊车等设备全力投入抢险”——这是今年7月23日,黄河上游局地暴雨导致河水暴涨,过坝交通洞洞口施工平台遭超标洪水冲毁后施工局人员抢险的一段画面。
玛尔挡水电站工程所处位置降雨量充沛,年降水日达到117天,平均年降水量425.2毫米,按照近两年年的情况来看,7、8月份为主要防汛期,由于电站上游没有其它电站来调控下泄流量,全靠施工局自己修葺的围堰来挡水,因此局地暴雨一下,泥石流就来了。
施工局每年在汛期来临前组织防汛救援应急演练,并编制防汛、度汛措施办法,成立防洪度汛领导小组,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监理单位联系,及时掌握水文、气象、洪水预报,估算洪水出现的时间与水位高度。在洪水到来之前对工程机械进行安置,并大量地储备防洪物资。今年汛期来临前,施工局储备了防汛砂石料600立方米,储存钢筋笼200立方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玛尔挡施工局遭遇了超10年一遇大洪水,施工区内的四条沟壑都发生了泥石流。今年的7月和8月分别发生了一次局地暴雨和泥石流,导致过坝交通洞洞口施工平台遭超标洪水冲毁,导流洞出口被淹。面对这种人力无法抗衡的自然灾害,玛尔挡施工局并没有退缩,针对不同的灾情打出了预防与治理相辅相成的组合招式,同时合理安排施工生产作业,达到安全度汛、不误生产的效果。
招式之一:在汛期前完成导流洞出口明渠靠河侧混凝土边坡和导流洞出口靠河侧混凝土护坡浇筑,高程不低于3090米高程,满足汛期洪水要求,保证汛期导流洞出口正常施工。
招式之二:汛前完成部分底板全断面浇筑,在底板上采取堆砌沙袋的应急措施,预防赛日托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于临河侧围堰采取加高围堰和码放沙袋等措施预防河水翻堰。
招式之三:在赛日托沟正下方明渠处设置一个集水坑,在围堰与明渠交接处设置一个集水坑,设置水泵进行抽水,确保导流洞施工安全度汛。
招式之四:汛期采取加高围堰以及在围堰加长段设置一定数量的防洪钢筋笼和沙袋,用于抢险抵挡超标洪水,临河侧均采用钢筋笼进行护坡。
招式之五:采取对临河侧围堰加高加宽的措施,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钢筋笼与围堰临河侧挡水坎。
无论拥有怎样高超的“武艺”也得统筹全局合理出招。施工局班子成员进行了内部分工,合理安排各自“进攻、防守”的任务。施工局局长杨红波、常务副局长王永刚带队驻守在汛情最危险的部位,其他本子成员也有星系分工,白天由施工局总工程师雷子祥主抓防汛、党支部书记邹平主抓生产,夜里安排安全总监赵忠伟和副局长靖三龙轮流在现场值班盯守,24小时监控汛情。各方所有的资源调配、人员的组合都由总经济师张成来负责,大家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汛和生产工作,顺利的度过了今年的汛期,为此,业主发来感谢信,赞扬水电三局在施工中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优化管理 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山无绿衣遮体,水无阻拦挡截,这是记者来到玛尔挡水电站工地最直观的感受。从西宁驱车6个小时,一路蜿蜒的山道,途中还要翻越两座海拔4000米的高峰。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来到高原地区身体便时常出现耳塞、眩晕、头重、气喘等反应,爬个小山坡或是快速走几步都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这里的老员工告诉记者,这些反应只是高原的家常便饭,严重的则会整夜睡不着觉,这边海拔3200多米,冬季最高气温只有零下1度,从2011年进场到现在,也走了不少人。
玛尔挡导流洞支护工作,由于前期洞群开挖施工与支护之间的相互干扰,劳动力偏少等原因造成支护施工滞后,加之施工中遭遇停电、村民阻工、材料供应不及时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直接影响工期124天。施工局认识到要完成艰巨的施工任务,保证2013年10月底主体工程具备过流条件的目标,必须调整思路,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施工高峰时期在导流洞洞内、洞外陆续增调三家支护队伍,由原先的三家变为六家,劳动力也由原先的90人达到了230多人。洞内陆续增调混凝土施工队伍8支,由原先的3支变为11支,劳动力由原先的50人达到了330多人。设备投入也增加到了180台套。
2012年和2013年玛尔挡施工局共吸纳了30多名大学新生,同时不断地补充协作队伍流失的劳动力,在确保人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大干热潮。在采访玛尔挡施工局局长杨红波时,他说:“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团结、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有铁的纪律、有朝气的队伍,只要是留下来的,都想在玛尔挡干一份事业,做一番成绩。包括我们的班子成员,除了正常调动,没有任何流失,班子成员老、中、青结合,结构也比较合理。不管是搞商务的,搞技术的,搞生产的、搞安全的大家都是一盘棋。”
优化管理、明确分工。玛尔挡施工局每天早晨7点钟都要召开施工生产会议,布置当天的施工生产工作。在管理上,施工局将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分为主管工区和施工生产协调两大部分,主管工区全面负责洞群开挖施工组织管理,由3名工区副主任分管;施工生产部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的设备协调及生产计划安排落实。这样,通过一系列地管理优化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生产管理链条顺了,生产进度也赶了上来。
拼实力,创业绩。玛尔挡施工局正是发扬了水电人“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为公司培养了一批能在高原作业,吃苦耐劳的专业队伍,并在施工中、管理中不断改进技术,不断优化提升,在玛尔挡这块难啃的骨头上做出了成绩。
记者了解到,未来的水电站发展越来越倾向于高坝,公司在高海拔高寒地区,200米以上高坝的业绩还很少,如能跨出这一步,不仅是扩大在玛尔挡水电站的业绩,也是为水电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向打开一条畅达的通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意义深远。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