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明(光)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中“纵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河淮河特大桥是徐明高速公路全线施工的三大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大桥采用的分散式索鞍系统的安装与控制属于国际首创,混凝土箱梁钢混混合梁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属于国内首创。
2011年年初,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交三公局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良好的信誉、合理的标价中标五河淮河大桥。作为徐明高速公路第一批进场的8个标中最先开工的标段,一年多来,中交三公局徐明高速公路13标项目部迎难而上,为铸就一流的工程而努力奋斗。
精益求精
中交三公局徐明高速公路13标项目部经理刘伟介绍说,项目部始终将“全员抓质量、全过程抓质量、全方位抓质量”的方针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
项目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各项质量控制工作高效有序展开,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在材料管理上,严把质量原材料关,确保工地上的每批材料都是符合规范的产品。实验室及时抽检,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在大型方案处理和方案确定上,及时组织专家、设计单位重新确定和修正,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
施工中,建设者们始终将精细化施工管理的落实作为全线建设成败的指南,落到细处、落到实处。项目部以精细化管理制度为依据,制定并完善了《中交三公局徐明高速公路13标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中交三公局徐明高速公路13标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措施从细微处放大,指导工程建设。
项目部的一系列做法得到了业主好评:“从小细节就能反映出一个项目、一个公司的质量意识、管理水平、技术实力高低。” 项目部成立之初,就响亮地提出了“勤奋、务实、严谨、高效、建造徐明高速、造福皖北人民”的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项目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不断推进徐明高速公路13标建设进程。项目部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批30岁上下的技术人才在项目部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并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滴水不漏”
3月14日8时30分,由中交三公局徐明项目部承建的国内最大圆形钢板桩围堰封底成功,标志着徐明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钢板桩围堰封底抽水后,密封性较好,取得了“滴水不漏”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承台施工创造了条件,也为主塔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刘开之介绍说,五河淮河特大桥主跨20号主墩桩基础为18根直径为2.5米的摩擦桩,桩长达80米,相当于27层楼房。承台设计为三层结构:下层为直径26米、高3米的圆形结构,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第二层为直径20米、高2米的圆形结构,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的60%;第三层为长12米、宽11米、高1米的矩形结构。承台底距水面高11米,加上封底,承台基坑实际开挖深度超过14米,墩位处河床地质条件复杂,从上到下依次为8米厚的淤泥质粘土、2米厚的粉质粘土、14.7米厚的沙层。其中8米厚的淤泥质粘土强度极大,难以挖除。施工人员最后先用挖土机挖掉一两米厚的沙层,形成临空面,再用90千瓦的振动锤配以钢板,将淤泥质粘土一块块地切割下来,最后用抓斗一斗斗抓起。陆地上两天就能挖完的1452立方米左右的土方,最后用了40天才施工完。 每年的6月至9月是淮河汛期,汛期施工再加上复杂的地质状况,大桥施工难度很大。对此,项目部认真收集有关淮河的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水文信息,科学制定18根深水桩基础和大体积承台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时,聘请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参与重大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并组织QC科技小组开展科技攻关。
施工中,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广泛采用了“栈桥平台施工技术”、“钢板桩围堰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攻克了水中长深桩基础、大体积承台基础施工技术难关。 项目部领导班子以压力为动力,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实行节点工期目标奖惩兑现制度,确保淮河特大桥工程施工进展顺利,继2011年10月顺利完成20号墩主墩全部18根桩基础之后,又相继在2012年3月顺利完成20号主塔超大圆形钢板围堰封底施工,终于抢在淮河汛期来临之前,攻克了这一深水桥施工中的 “拦路虎”。4月24日,承台比计划提前1个月左右浇注完成,目前正紧张地进行主塔施工。(王庚柱 余修文)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