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群星璀璨,熠熠生辉。这里正在举行国家优质工程奖设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水电七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申茂夏第一个上台,捧起了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最高荣誉——第一个海外工程金质奖。这是在一年之内继摘得2座鲁班奖之后,中国水电七局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座金质奖,历经艰辛方铸成。其所依托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工程,拥有205米高的世界第二面板堆石坝,总库容比三峡工程还多47亿立方米,被誉为马来西亚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筑坝技术的代表性工程之一。它更是中国水电七局人“走出去”战略的“试金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自始至终。这一刻,所有的辛酸苦辣,转变为笑脸和泪水。7年的漫漫跋涉,凝聚了2000参建员工的心血,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中国水电人,义无反顾走向国际市场,将这颗璀璨的水电明珠镶嵌在热带雨林中,他们才是扬帆远航那勇敢的水手。 让我们回望他们走过的布满荆棘的前行之旅吧。
挥师巴贡 光明使者勇下南洋
600年前,和平使者走出中国。“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以‘厚往薄来’的思想沿途传播先进文化和技术,播下和平友好的种子……”2003年5月19日,中国水电七局沿着当年郑和的航线,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中标承担了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整个主体土建工程CW2标,合同金额约合人民币33亿元(以当时汇率计算),包括开挖项目、大坝项目、厂房项目、引水发电隧洞项目,誓做传播光明的使者。
巴贡水电站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北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巴雷河上。该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开敞式溢洪道和装机2400兆瓦的引水发电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巴贡大坝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第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05米,坝顶长度740米,是中国在海外已承建的最大装机容量的水电站。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2010年10月13日竣工。 作为沙捞越州再生能源走廊的重要组成,巴贡大坝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电力结构,155.2亿度的年发电量,可置换柴油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为当地提供了清洁的能源。440亿立方米的库容,有效地控制了巴雷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新增添的湖光绿岛,使巴贡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胜地,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通过移民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当地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以及整体经济的巨大发展。 但巨大的困难在他们面前: 这一电站,马来西亚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反复论证,几上几下。200米级的高面板堆石坝,世界上包括巴贡在内只有两座,且都在建设中,没有现成的施工经验可供借鉴。巴贡工程云集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对工程有各自不同认识的工程人员。中国水电七局为主体土建工程主分包商,马来西亚森拿美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联营体承担土建工程主体设计,澳大利亚雪山公司代表业主全权负责工程咨询。复杂的外部环境,为巴贡工程增添了更多困难。 气候也是一个不小的“烤验”。巴贡坝区地处热带雨林,年降雨量在4500毫米左右,天气变化无常。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雨季、旱季之别。忽而烈日当空,忽而大雨倾盆,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9℃。“中国人到那里,7天就晒脱一层皮。”中国水电七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负责人尹强说。
攻坚克难 逆境彰显英雄本色
巴贡项目业主沙捞越州电力局,主承包商MCHJV(马中联营体)的马方最大股东森那美公司,是马来西亚一家很著名的贸易上市公司,但严重缺乏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经验。2002年10月8日,MCHJV与业主签订工程合同,但主承包商MCHJV在浪费了223天之后,发中标函给中国水电。 中国水电七局巴贡项目部自进场以来,工程量不断变化,设计图纸多次变更,合同谈判艰难进行,真是历经坎坷。2003年10月,项目部向MCHJV上报隧道开工计划被拒绝,要求中方自己承担隧道提前开工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和风险。但项目部从大局出发,提前开工。工区领导上阵,带领工人爬边坡,抬设备。渴了喝溪水,饿了啃面包。突破重重技术和商务壁垒,施工支洞洞挖进尺不断刷新:1月27.2米,2月110.2米,3月176.1米,4月突破200米达到了 239.2米。科学系统的组织和百折不挠的执行力,创造了月开挖土石方208万方,并以连续11个月开挖强度超过150万立方米的速度,写入了中国企业第 12批新纪录。 但随着引水隧道工作面的增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地质原因,塌方、掉块和涌水等情况不时出现,洞内闷热,通风排烟困难,劳务分包队伍不稳。一时间,隧道施工举步维艰。
2004年10月,项目部进行了战略调整,从技术、管理、资源和组织4个方面开展隧道施工。竖井是整个隧道施工的咽喉,8条竖井,每条深达80-90米,设计共长703米。项目部对竖井采用“反井钻机进行导井施工,人工二次扩挖”的方法。由于道路限制,钢筋不能直接运到竖井上口平台。每条竖井约200吨钢筋。8条竖井1600吨钢筋全部由工人一根一根运至工作面,来回百米路程……由于常年高温多雨,隧洞闷热、潮湿,白天洞内气温可达38℃。为了安装滑模,他们将竖井下部用木板封闭,竖井空间变得更小,变得更加闷热,即是人站着不动,也汗如雨下。在这种条件下,职工没有退却,戏称“这是免费桑拿”。从 2005年7月开始竖井扩挖,到2006年7月1日全部竖井扩挖全部完成不到1年时间。 中国水电人研究的“高面板堆石坝数字计算模型”及其试验方法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应用,设计出的大坝断面型式,与原德国人的设计相比,减少了1000余万方的料场开挖量,大坝有用料与开挖料的比值增加了约10%。在大规模石方开挖中,液态乳化炸药灌注技术、深孔梯段爆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爆破效率且获得了高质量的填筑材料。从2006年9月1日安装6#竖井滑模开始,到2007年5月20日浇筑完1#竖井的混凝土,在长达 9个月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不断刷新滑模安拆和混凝土浇筑的记录,创造8条井滑模平均安装时间14天、浇筑15天、拆除7天的成绩。 业主代表说:“以前韩国人在这里做导流洞,超挖1-2米是常事。看看你们的断面,光爆孔清晰可见,证明了我们选择你们来做隧洞,是明智的,不愧为 SINOHYDRO!”
质量出彩 柳暗花明书写辉煌
巴贡项目坝体高,装机和库容大,是东南亚目前最大规模水电站EPC合同项目,一直作为一个创品牌项目,受到集团公司和工程局党政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中国水电集团和中国水电七局有限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经营运作、质量安全、技术方案、工期控制等工作。 而质量,无疑是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国人在国际市场因质量问题而自毁长城的屡见不鲜,他们就是要打破这一魔咒。他们把质量作为工程的首要目标加以控制,所有技术标准均采用最新的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坚持标准、注重过程、关注细节、坚守程序”成为质量管理的灵魂,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三检制”、MCHJV复检制及业主终检制的国际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对大坝填筑、面板混凝土施工、趾板混凝土施工、隧洞混凝土施工等进行拍照、摄影,完善隐蔽部位施工可追溯性资料。强烈的使命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他们做到了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98.49%,土建工程优良率达91%,机电安装优良率达98.7%。 2005年1月,大坝上游挤压墙施工全面展开。混凝土挤压墙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料上游侧进行护坡,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先进施工方法。施工中如何控制好挤压墙边线是关键。如果挤压墙超出设计结构线,后期进行混凝土面板施工前要将其抠除。如果未达到设计结构线,就会造成混凝土面板的结构混凝土量增加。起初,由于经验不足,其偏差最大达10厘米,层与层之间错台较严重。工区主任林彬组织施工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验、调整、改进原施工方案,对挤压机设备进行改装,并全程监督指导进行控制,最终使挤压墙施工完全达到了设计规范和业主要求的标准。特别是二期挤压墙施工,其成型效果超过标准要求,误差不超2厘米。业主聘请的特别咨询团参观了二期挤压墙后,满意的竖起了大拇指,口中不停的说“Very good,Very good!”。
巴贡大坝总填筑量为1728万立方米,200米级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大坝结构中最新一代的升级换代产品,28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在此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中国大坝界经过十余年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应用的结晶。 2005年12月10日,大坝一期混凝土面板开始施工。项目部领导十分重视面板浇筑的各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做了详尽的安排,加强现场施工检查。设备物资部门提前从国内准备了拉模等施工机具和材料,混凝土工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考察观摩、反复论证,精心编制,制定出与混凝土面板滑模施工密切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在大坝填筑施工中,别样的坝体填筑分区与加载方式,合理地利用时间和施工资源,系统均衡施工的效益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显现。 在进行第一块面板施工的近半个月里,主管大坝施工的工区副主任周新顺与施工技术人员和综合队长一道,顶着38℃的高温烈日,连续12小时蹲守现场,指导施工,商讨方案,解决问题。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从美国、巴西等国聘请的水工专家,组成的特别咨询团对隧洞混凝土衬砌进行检查,在报告中给予了隧洞混凝土衬砌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appeared to be good state of the art construction.”(工程质量显示出优良的施工技术水平)的评价。
绿色环保 适应本土和谐共建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这是世界共同的声音。中国水电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先锋责无旁贷践行这一理念。从巴贡CW2主体土建标中标进场开始,就一切从绿色环保做起。 由于巴贡水电站是EPC(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合同,中国水电人从设计开始就注重环保精髓,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后坡采用机械自然堆砌块石设计,避免了采用浆砌石块对绿色植被的自然生长;导流洞改造成放水洞保持下游在施工期和蓄水期一直有流动水源,保持了生态的可持续性;边坡顶部采用绿色植被保护方式,保持水工建筑物与热带雨林的和谐统一。 在施工中,弃碴在固定区域填埋,建筑和生活垃圾定期定时在业主规定区域填埋;“高面板堆石坝数字计算模型”及其试验方法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应用,让开挖有用料使用得到最大化,大大降低了填筑工程量和新开挖工程量;料场开挖完成后进行了植被恢复实施。 “走出去”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信仰差异等,不仅是中国水电人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七局人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文化习俗为根本,尊重所在国宗教信仰为原则,特别是在环保和安全上聘请当地有资质的环保安全官,与本地人和谐相处。 水电七局人在建设巴贡期间,对当地土著依班人非常尊重,在原住民在当地传统节日圣诞节进行慰问;对河流鱼类进行保护,不擅自捕钓;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共同把巴贡建成热带雨林中的“灯塔”。
未完的故事 扬帆远航走向未来
2008年7月31日23时,马来西亚巴贡大坝二期面板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座长740米、高205米的雄伟大坝完整呈现,标志着大坝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范集湘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度评价,“巴贡是中国水电集团独立施工完成的第一高面板堆石坝,将在集团和坝工史上留下厚重一笔,是中国水电 ‘走出去’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2010年7月27日,巴贡厂房1#机发电机楼板完成最后一块混凝土浇筑。至此,厂房8台发电机组的主体混凝土全部完成浇筑,标志着巴贡厂房主体工程完工。 巴贡,作为中国水电集团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扇窗口,中国水电七局在热带雨林中铸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枚沉甸甸的金牌更为它添彩。这是对中国水电人“走出去” 最好的褒奖,他们还将永不停歇地走下去,在更多的国家树起一座座丰碑,让“SINOHYDRO”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