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南部荒漠中有条印度河流域的支流叫伯劳奈河,之前的河道春秋干涸,造成沿河两岸旱灾频繁,上下游百姓常年颗粒无收;每遇汛期,河水泛滥,险象环生,导致两岸居民流离失所。如今,一条巨龙横卧在伯劳奈河,截住了滚滚洪流,有效调节了旱涝季节水文流量,使得两岸居民得以安居乐业。这条巨龙就是由中国水电承建的达瓦特大坝。
大项目 大背景
巴基斯坦政府为改善当地民生,于2009年对达瓦特大坝项目进行国际招标,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凭借国际知名的技术优势中标。达瓦特大坝项目为EPC交钥匙工程,业主为巴基斯坦水电开发署,合同工期为36个月。坝体为折线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主要包括左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右岸冲砂与引水坝段、右岸挡水坝段,最大坝高46米。 2010年6月30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出席项目开工仪式。
大开挖 强降水
2011年5月20日,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拉开了大坝项目土石方开挖的序幕。坝肩开挖工程中,由于岩石结构复杂,边坡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达,断层与松动体分布较多,给开挖带来很大难度。项目部根据现场危石林立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精心勘测与设计,并与咨询工程师、设计院及时沟通,使得设计方案达到最优化,使左右岸坝肩开挖工作面迅速形成。受到2011年洪水影响,在坝基河床覆盖层开挖时,基坑积水问题严重,且基岩水压力大,水位回升速度快。为此,项目部采用上游围堰填筑和坝肩土石方剥离首先同时展开施工,然后再进行坝基河床覆盖层开挖的方案。项目部加大人力、物资投入力度,安排精干人员日夜不停进行降排水,负责开挖的施工员在水中放线、在水中指挥机械开挖,水面下降一点便开挖一点。老职工王延军带着新分大学生白成龙日夜“钉”在工地上进行降排水,困了就在车上稍事休息;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值班时裹着军大衣也冻得瑟瑟发抖,指节发青。工程师在河床坝段基础开挖过程中,发现了基岩断层裂隙和软弱夹层,项目部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缺陷的原则,制定了缺陷处理方案,不开挖到坚硬岩层绝不中断。在处理过程中,槽变成了沟,沟变成了坑;施工机械由破碎锤变成了风镐,风镐变成了铁锹;废渣清运由机械变成了人工,缺陷冲刷坑开挖至坚硬岩石最深处达13 米,缺陷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砼回填和加密固结灌浆处理。
攻坚克难 安全度汛
2012年2月,大坝基础开挖、缺陷处理顺利完成,坝基能否安全度汛成为摆在项目面前的首要问题。一旦洪水袭过,开挖完成的坝基将被沙石掩埋,前期工作将功亏一篑。项目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有进无退!要想安全度汛,必须在汛前浇筑到安全度汛警戒高程,即在4个月时间内完成6万方混凝土。但此时大坝主体结构图纸尚未批复,现场咨询不同意开始浇筑混凝土。二月份的巴基斯坦南部正是混凝土施工的黄金季节。时任项目经理的赵勇祥连夜赶往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南区总部,向业主阐明了安全度汛对工期的重要影响及气温逐渐攀升对浇筑质量带来的巨大难度,通过一整天的交流,业主终于同意开始浇筑混凝土。
2012年2月14日的清晨,达瓦特的天空格外晴朗。在业主和咨询工程师的见证下,第一仓混凝土顺利入仓,一场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气氛感染了业主,大坝图纸相继得到批复。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大坝混凝土浇筑方案和安全度汛预案,成立了混凝土浇捣队,没有浇筑前的动员大会,没有大张旗鼓的劳动竞赛,有的只是宿舍、食堂、工地的三点一线。时任项目经理助理顾宁带领混凝土浇捣队,从现场混凝土浇筑前的每次清仓、立模、钢筋制安,从施工前到施工结束,几乎每一个环节,他都选择盯在施工现场,冲在最前端,持续高强度的施工。大坝所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满足温控要求,混凝土浇筑层厚、入仓温度、层间施工间歇、相邻坝段的高差控制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浇筑进度。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项目部决定引进拌合站、液氨制冷设备及塔式起重机一套。采用“风冷+水冷”的方法冷却骨料及拌和用水,降低混凝土温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确定方案之后,项目部成立了安装队,在基础建设、设备招标及运输、设备安装等方面均要求强力执行。经常在午饭过后看到安装人员放弃休息时间,顶着45度的高温继续赶往安装现场。
2012年5月,随着拌和站、制冷系统及塔机投产使用,高温季节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了保证,施工进度大大加快,保证了大坝提前浇筑到汛期安全高程。随后,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策略,把工作重点转移至下游护坦、护坡施工,力争在汛前完成大坝下游两侧的防护工程,在时任项目经理赵勇祥的带领下再一次掀起施工高潮。 2012年7月,洪峰平稳通过大坝,安全度汛目标圆满完成。
精益求精 奉献精品
首战告捷,业主笑了,建设者们更是欢欣鼓舞,对按期完成大坝施工信心大增。然而达瓦特大坝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施工环境恶劣、工期短、矛盾多、资金紧等问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困难面前,项目部超前谋划,高效运作,通过对工程难点、重点和制约因素的仔细研究和认真分析,制定了以安全质量为先导的“保一争二”混凝土浇筑目标(确保主体混凝土月浇筑一万方争取二万方)。为保证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月进度会,制定月计划;每周日召开一次周例会,分析本周进度情况和布置下一周的生产任务;每天一次碰头会,解决当天施工中的实际问题。将工期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台班,每一个仓号。 “坝顶裂缝好比头骨开裂、坝脚裂缝好比脚残腿瘸,坝体渗漏好比子弹穿心”。项目部始终坚持狠抓质量,精益求精。根据项目实际编制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质量文件,运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严谨准确的检测数据评价工程质量。并结合欧美施工技术规范与中国的技术规范比照,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等三篇公司级工法的编写。自主体工程首仓混凝土成功开盘浇筑以来,项目部创下了工程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月最多浇筑混凝土1.8 万方,日最多浇筑2500方,月均完成浇筑1万方的记录。
高难度提出新挑战
2012年12月30日,在大坝溢流面施工高峰期,项目部接到业主通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将于2013年3月初到项目视察,要求项目部必须在2月底以前完成坝顶交通桥贯通的任务。交通桥面距原始地面30米,桥墩高9米,桥面宽4米。施工难度可谓前所未有。接到通知后,项目部立即召开技术讨论及动员大会,决定采用满堂脚手架施工,并制定了详细的脚手架搭设方案,达瓦特的斗士们再次迎难而上。12月的白天,达瓦特依然酷热难忍,施工现场却仍干劲冲天。12月的深夜,达瓦特却寒气袭人,而工地的灯光彻夜通明…… 难度并未吓退勇敢者,胜利终将属于有心人。2013年3月9日,大坝交通桥全面贯通,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为大坝竣工剪彩,对中国水电大加赞赏。
群雁高飞头雁领
赵勇祥在实际工作中求实效,不虚夸,用率先垂范的影响力,带动项目职工脚踏实地地为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在施工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天下班后,有心人总能看到赵勇祥还留在工地没走——他还在为某个关键节点、为某个容易被忽视的设备安全或技术难题操劳。由于他勤于调查研究,对工程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对一些涉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重大问题,他总能及时协调、果断决策。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前期为避免设计图纸的遗漏和现场情况的千变万化带来的影响,赵勇祥及早发现了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在一些材料、设备的选用上有很多出入。并通过设计的修改、优化,争取利润最大化。赵勇祥不顾炎热天气,亲自带领设计、技术人员在48度高温的沙漠中实地考察地形,地质。遇到较深的溶洞,他亲自下去查看,并在溶洞里挖出岩石供试验、留样;为提高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性,业主提出要把大坝截面做大一些,赵勇祥反复思考后提出通过固结灌浆增大坝体混凝土与坝基的摩阻力、粘结力实现抗滑稳定,通过技术讨论、试验验证,承载力及应变、抗滑值均满足规范要求后,业主同意采用固结灌浆的方式改善地质,仅此一项为项目节约成本约1000万人民币;在帷幕灌浆施工中,他主导采用GSW型高效水泥湿磨机提高灌浆质量,并带领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确定了抗剪切及地震系数、模拟抗震配筋对大坝廊道、溢流面、导流墙的的影响,以最优的配筋率设计满足抗震要求,此项为项目节约成本约100万人民币。赵勇祥坚持以最小开挖量完成上坝道路线路的选择,不仅节约了成本,更缩短了工期。他建议溢流面施工采用翻转模板连续浇筑,一次成型,方便快捷。对无数细节的思考、决策让同事们对赵勇祥由衷敬佩。 弯腰为桥,挺立为梯。对他来说,看到项目上的年轻人的迅速成长是他最开心的事。在工作之余,他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讲座,来提高项目职工的各项能力,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立足把大学生培养成学习型、创新型技术骨干。
人心齐,泰山移。在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达瓦特大坝已巍然屹立!站在岁月更迭的又一个节点上,回眸建设中那一段段难忘的瞬间,一幕幕华彩的乐章,都已悄然汇入历史长卷。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