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36年历史的“国门第一桥”——北京首都机场滑行东桥,横跨华北地区最繁忙的高速公路——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每天有18万辆来自四面八方的汽车从它的脚下驶过。7月20日,在河北建设集团空港分公司建设者的手中,旧桥已被成功拆除,一座崭新的钢结构桥屹立在航站楼南侧,在过去的3个多月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这里上演……
挑战:全力以赴地应对
滑行东桥连接机场西侧滑行道与贵宾楼停机坪,是T2航站楼及贵宾楼连接西跑道的咽喉要道。近年来,因飞机通过频繁及融雪剂侵蚀,桥面系、桥梁上部及部分下部结构等均受到病害侵蚀,无法满足使用要求。4月8日,河北建设集团空港分公司成功中标滑行东桥翻建工程。这个造价3200万元的项目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交通施工的高要求牵动着众人的心,特别是施工过程中还影响到国家领导人出行的交通特勤,如发生问题将造成较大的政治及社会影响。这就意味着在拆除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掉下一块沙石、一滴水、一粒焊花,其后果和影响就可能不堪设想。这一难度无异于虎口拔牙,每个人的心里都为之捏着一把汗。
当年的设计者已经无法找到,仅存的部分图纸无法反映几次加固的情况;接缝处防水层损坏,水渗入时间较长,造成了混凝土强度降低,钢筋腐蚀,为切割和吊装带来重重困难。
这项工程受到了集团和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集团领导高秋利、刘永建带领相关人员几次亲临现场给予指导支持,定为集团重大危险源加以重点控制。集团副总裁、空港分公司经理吕谦将工程定为一把手工程,委派分公司生产经理高忠文任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王根怀任项目总工,组织最好的团队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每周监理例会吕谦都会参加,他几乎每天都去现场查看。挑战面前,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从容应对。
难关:齐心协力地攻克
滑行东桥桥长50米,宽60米,有“全国第一宽桥”之称。整个桥体重约5000吨。为保证万无一失,项目部请来了国内资深的桥梁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决定使用金刚石绳锯,采用静力切割方法将整个桥体切成240块,最大的一块长21米、最厚处1.2米,重150吨,每拆一步都要经过精密的受力计算,一边拆除,一边观察,一边摸索总结。124次的吊起,就是124次的心惊胆战。项目部创造性地自行研制了3个长16米、宽9米的可移动式钢结构防护棚,一举解决了防水、防落物、防焊花的难题,保证了桥下机场高速的正常运行,仅此一项就投入110万元,该系统正准备申报民航优秀设计奖和民航科技进步奖项;自行制作了可移动、升降的临时支墩,还在临时支墩的外围又加设了一道“保险”,以防止个别司机撞到支墩;投入30余万元在进出京方向发放限高提示卡,并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消息提醒过往司机,确保超高车辆绕行……
该项目自4月8日开工,2个月后,旧桥的最后一块梁成功拆除,甲方建设部部长到现场摁动了摁纽……
拼搏:无怨无悔地奉献
紧张的工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又一道难题。该桥不通将影响首都机场航班率延误5%,营业额每天影响20%。120天的工期面临着架桥机安装拆除,旧桥预应力箱梁的拆除,新桥钢箱梁就位、焊接,钢肋板铺装钢筋,桥头搭板拆除、新建,桥面铺装,桥下加固,阻尼器安装等工作。面对如此紧张的工期,项目部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人员两班倒、人歇机械不歇,争分夺秒地抓进度、抢工期,管理人员经常连续几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一次跟甲方领导聊天时,大家开玩笑地说,“项目工期是90天,实际应该是180天,因为我们是白天黑夜都没停过。”甲方领导说:“不对。按照一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我们的工期应该是270天。”大家都笑了。
经过大家的艰苦奋战,6月26日,新桥的最后一道箱梁成功合龙,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张光辉在主持仪式时高兴地说:“滑行东桥的不安全因素这么多,情况如此复杂,项目班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打赢这场硬仗,充分说明这是一支吃苦耐劳的团队,是一支信得过的队伍,河北建设特级企业当之无愧!”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