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在百公里特长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施工中,水电三局承担TBM4掘进机穿越7.5公里的山体,经过软硬岩复杂地基,在历时 390天后,实现首段贯通,这闪光的一幕不仅成就了三局人首次穿越的梦想,也让三局人的穿越梦想有了辉煌的开端。首次参与TBM施工,三局人怀揣“不求最早、但求最好”的目标,后来居上,成为领跑者。
继往与开来相承,让发展成为要务善谋者,占先机。来自祖国江河,成就辉煌历史。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具有水利水电总承包特级,市政、房建总承包一级、水利行业设计甲级,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等30余项资质,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后辗转黄河流域和汉江流域,参加了青铜峡、刘家峡、八盘峡、石门、石泉、安康等水电站的建设,建设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明珠般镶嵌在黄河和长江支流汉江之上,造福于人民,贡献于国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公司立足黄河流域和汉江流域,逐步参与市场竞争,先后在长江、澜沧江、松花江、鸭绿江等流域为祖国奉献了一颗颗璀璨的水电明珠,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30余个省、市、自治区。公司先后承建、参建了小浪底、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沪高铁等百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依托这些世纪工程,公司创出了碾压混凝土大坝、200米以上面板堆石坝、高边坡开挖、地下厂房开挖工程、超长斜井开挖、电站厂房施工、贯流式机组电站、超大机组机电安装、 PCCP管道安装、实验室等一系列行业知名的自主品牌。 同时,公司也是最早走出国门的央企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公司参与了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卡塔尔、缅甸、几内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伊拉克等 20多个国家的工程建设,播撒友谊,造福人民。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水电市场的萎缩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收紧,加之同质化企业竞争加剧,公司也面临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如何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破解同质化制约,公司的决策者登高望远,面向市场调结构,瞄准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TBM工程市场。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打造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公司调结构、上水平的一大特点,也是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作为施工企业,国内巨大的基础建设领域引领着公司决策层的目光,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以及铁路公路建设、引水项目的远景规划,TBM,必将成为隧道施工的主角。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公司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宏观布局,制订了推进目标,通过市场公关、技术咨询、参与竞标等具体举措,2012年6月28日,公司一举中标了东北某世界级工程,以数百公里特长隧道工程为契机,公司引进了两台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简称掘进机或TBM。公司,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肩负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使命,走上了穿越的舞台。
吸收与学习齐步,让顶层设计到位打造核心竞争力,是王道。 TBM,被国际工程界誉为穿越利器,国内工程师形象地称它为“穿山甲”。TBM集洞挖、出渣、支护、通风、除尘等众多功能于一身,具有快速、优质、经济、安全、环保等施工优点,就像一条巨龙在地下山体内穿越。公司引进的两台TBM,每台TBM直径8.5米,长约152米,按照工程标段的不同,分别被命名为TBM3和TBM4,如何驾驭这两条地下长龙,并让他的各种优越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公司人走过了一条“引进、学习、吸收、创新、领跑”的道路。在引进阶段,公司就采取校企合作、与专家形成统一团队进行项目运作,主导了招投标、合同谈判、施工准备、组装调试和施工全过程及其各阶段技术方案的研究制定,把握了TBM的设计与施工的大方向和关键技术,为后来创造TBM掘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吸收消化阶段,公司领导班子认识到,承担TBM的施工管理,熟悉设备性能和培养一支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公司坚持“源头参与、过程把控、跟踪学习、实地锻炼”的思路,在TBM监造阶段,即派员驻厂学习。黄继敏是在项目规划阶段最早接触TBM的技术管理专家,他告诉记者,自2013年1月起,公司抽调了机械、电气、液压等各个专业的40多名精兵强将,在大连制造组装厂现场参与组装,通过源头参与和实践操作,使员工尽快熟悉TBM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组装。与此同时,公司围绕TBM施工,组织了20多次的TBM专业培训,培训人员几百人次。培训内容涵盖了TBM施工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的等各个岗位。通过 “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这种方式,一支具有“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特点的团队迅速组建了起来,他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TBM施工队伍,为企业树立品牌,为三局打造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自己TBM施工队伍、并完成好TBM项目的成功模式。
实践和创新结合,让管理保驾护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司TBM首席专家许金林告诉记者,TBM由机械、电气、液压、水、气、光等各系统组成,重达1340吨,整个设备的长度达到152米,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电线电缆总长度达到10000米以上。仅从大连转运至施工现场,大件运输就达到50多车次。 2013年11月11日,TBM4披红戴彩,11时11分,“TBM4始发掘进现在开始!”随着公司党委书记刘美华的一声令下,公司历史上首台TBM实现了正式掘进。启程,向着目标进发,这对于公司来说是新的征程,现场闪烁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辉煌的一刻。历经实战,参战人员才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长龙穿越,最大的因素是地质情况,岩石条件随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设备性能,为了能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发挥设备性能,为掘进提供技术保障,四标项目部定期召开掘进分析会议,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各种掘进预案,施工计划精确到毫米,施工时段精确到分。首次接触TBM,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适应规则,并探索到TBM科学管理的“捷径”成为项目领导层肩负的职责。因此,穿越的过程也是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的过程。建立一套适合TBM施工的管理模式,并对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进行固化,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三局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进行了实践和创新。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确保施工质量,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制定了进度、质量、安全三位一体的考核奖励管理办法,每日按每班完成的超进尺进行考核,每周兑现一次。许金林告诉记者,这种激励方式在全线是首家,工区通过每天进行统计,每周进行考核,次周进行奖励兑现的方式,让每位员工能够感觉到每天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进而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这种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成为管理亮点被固化。在管理模式上,公司根据TBM施工长大引水隧道工程的特点,采取“土建+安装运行”两个专业相结合的全部自营的“架子队”组织管理模式,即在作业层所有关键岗位全部由三局的员工为主导,在一些辅助岗位使用劳务工。在队伍选择上,以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第四分局为牵头单位,以具有丰富设备安装和运行经验的制造安装分局为配合单位,共同组建四标项目部。项目管理按照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一体的原则进行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下设7个部室、2个工区,即TBM3工区、TBM4工区;每个工区下设5个作业队,即掘进1队、掘进2队、维护保养队、综合队、洞外运输队;同时,公司成立了以公司专家室、工程科技部、外聘TBM专家等三方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对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事实证明,这个管理模式符合三局的局情,也是最合理的。
维修与保养到位,让设备充满智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前期扎实的工作,加之对设备的保养维修到位,设备性能有效发挥,取得成绩也就水到渠成,公司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自身的差距。在施工过程中,采用4/10/10小时一个保养班、两个掘进班的工作制。成立以项目总工为组长的TBM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领导小组,以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率,提高掘进时间利用率。第四分局副局长、四标项目部经理左立富告诉记者,TBM能不能顺利掘进创高产,取决于设备的完好率和性能的发挥,TBM集“机械、电气、液压、光”四大系统为一体,这个外形庞大的设备,其“内芯”是脆弱的,必须格外呵护。因此,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维护保养队,这支35人的队伍从每天早上8点至中午12点,进行4个小时的强制保养,维护保养人员从机、电、液、光、水、气等方面检查,及时排查隐患。项目部领导十分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为了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的积极性,项目部针对维护、保养专门制定考核办法,维护保养人员除参加周考核、周兑现外,成立维护保养管理督查小组,管理督查小组每周至少2次对维护保养结果进行检查考核,比如:本周考核评分80分以上,奖励500元,90分以上,奖励1000 元,目前能达到这样的施工进度,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分不开的。
2014年1月23日,TBM3开始始发掘进,至此,公司两台TBM掘进机实现了齐头并进,“比、学、帮、赶、超”两者既有内部的竞争,又有彼此的学习和借鉴。第四分局党委书记彭林华告诉记者:“两台TBM在施工中体现出了‘土建+安装运行’模式的优势,在管理方面,TBM4先进的奖罚激励机制和4/10/10 小时工作制也在TBM3得到了成功运用,TBM3在皮带硫化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硫化时间由近二十个小时大大缩短为七八个小时,其成功经验也被TBM4借鉴”。首次接触TBM的三局人,创造了一系列的佳绩:——2014年1月,TBM4月进尺662.5米,创造TBM试掘进期间全线最高纪录。 ——8月22日,TBM4日进尺51.2米,创当时全线最高日进尺纪录; ——10月13日 至10月19日,TBM4周进尺231.24米,创全线周进尺记录; ——2014年5月,TBM3进尺772.358米,当月进尺位居整个输水系统工程第一名。 ——10月份,TBM4月进尺866.37米,创全线最高纪录。 ——2014年11月,TBM3掘进940米,创全线当月最高掘进纪录,刷新8.5米以上大直径TBM掘进月进尺国内最高记录。在参战人员的努力下,三局人打破记录,并屡破纪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站在新的路口,水电三局这艘航船,载着梦想和期待,继续前行。风云际会正当时,鲲鹏展翅九万里。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三局人在“引进、学习、吸收、创新、领跑”的道路上,诠释了TBM施工“科学管理、本质安全、生产高效、科技创新”的丰富内涵。承载着转型升级、拓展新的施工领域的重任,今天的启程,开启的是一个无与伦比、无限曼妙的美好未来。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