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创新团队助力安全生产

发布日期:2014-11-28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木工不能干架子工的活!”“施工人员在高处施工没有保护措施!”“他们在活动板房里违章用电了!”10月20日,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三公司施工管理处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培训时,现场农民工在观看“安全小电影”后踊跃参与,积极抢答问题。而开创这种广受农民工喜爱的培训形式的正是施工管理处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团队。2011年以来,他们每年在公司范围内推广管理创新项目,为公司在全国9省16市的近50个在施项目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总公司近两届青年创新奖评选活动中,2项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以及3项优秀奖的骄人成绩是对他们不断创新的赞誉与肯定。

  在公司施工面积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统一规范?2011年,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施工管理处处长、创新团队的领头羊杜春军带领团队成员,历时八个月,查阅了近年来大量的工程资料,走访了中建、城建、建工、住总、城乡等大型国有建筑集团,历经12次研讨修改,印制了总公司首本《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实用图册》。图册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安全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化做法,使不易理解的标准、规范更加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图册推出后得到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热捧,不仅成为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书籍,更对施工现场的各种临时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甚至烟台市开发区建设局在编制文明施工地方标准时也采用了图册作为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安全培训内容深奥、形式单调,农民工很难理解,这一难题如何解决?2012年,施工管理处创新培训方式,他们自己当编剧、自己当导演、自己做演员,把日常施工中易于发生错误操作的行为拍成了“小电影”,并且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深入到公司每个工地进行安全培训,农民工一边观看一遍找出操作者的错误行为,并给予正确纠错的农民工一定的奖励。这种寓教于乐的培训方式,收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也彻底改变了“培训一半走一半”的现象。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隐患能否及时有效排除,管理人员如何能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施工管理处创新实施安全管理标准化日检制度,结合施工实际,精心制作出《安全管理标准化日检记录本》,并发给每位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将每日检查工地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记录在《记录本》上,并根据记录内容反过来查看整改情况,及时追踪施工问题的整改进度以及施工情况,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减少安全隐患。日检制度推出以后,《记录本》的实用与便捷得到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编制施工方案时如何能让方案更合理更贴近实际?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探索先进的安全技术方法,无疑更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2014年,施工管理处利用工作休息时间,连续加班工作三个月,创新推出了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的安全技术实验模型,把施工现场各类安防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拿到了桌面上、摆在了眼跟前,不仅弥补了安全施工方案中的CAD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更使得管理人员在制定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卸料平台、临边防护等各类安全施工方案时拥有直观可视的效果。在2014年上半年,该实验模型在三公司范围内8个项目近30多个专项施工方案的研讨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于卓慧)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