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 蕾
2011年7月,在总公司“开拓大市场、承揽大项目”的发展策略以及“瞄准高精尖、特大型项目,充分发挥品牌和资质的影响力,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发展布局的指导下,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三公司积极探索,成功进军烟台建筑市场。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施工规模由30万平米迅速壮大到242万平米。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市场攻坚战中,涌现出了大批以雷锋精神为指导的优秀员工,他们充分发扬了锐意创新、爱岗敬业、刻苦奋斗、助人为乐的雷锋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奉献。
刻苦钻研 新战场遍开新兴花
在与当地政府的洽谈和市场竞争的博弈中,工程的管理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烟台站得稳、站得高,以往的单项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开创新的经营模式势在必行。他们深入分析市场,开动脑筋,主动出击,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个统一对外接触、统一经营管理、统筹人、材调度,单独核算、分项生产的大片区经营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实践证明,也正是依靠着人、材、物的高度统一调配,烟台分公司成功克服了以往外埠施工普遍存在的一次性投入大、工程成本高、人力效率低等诸多短板,并且能够更有利地发挥出企业资质高、工程质量好、施工进度快的传统优势。
凭着思路的转换和模式的创新,分公司顺利促成了总公司与烟台开发区政府战略发展合作协议的签订和B-14、B-15、C-22、C7C8等多个后续政府安置项目的相继中标,烟台分公司在施项目规模从两个迅速增加到十三个,在施面积达到了242万平方米。
艰苦奋斗 铁军人陌土起高楼
为了在烟台站稳脚跟,进一步开拓当地市场,分公司全体参施人员,面对着陌生的市场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以富鑫佳苑项目的“快”、海韵六期项目的“精”、规划中心项目的“尖”和C-22项目的“难”,让烟台建筑市场第一次领略到新兴铁军敢打硬仗、能筑精品、管理一流的真风范。
C-22工程是分公司首个采用BT承包模式的项目。作为甲方主体,勘察和设计等均由分公司自己承担,现场条件恶劣,无水无电,更是有四条高压线横贯施工现场。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项目经理陆伟伟时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为了免除后顾之忧,甚至举家搬到了烟台,在工作之余,照顾自己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压力和辛苦可想而知。面对着无水、无电、无路、无住处的恶劣条件,为保证工期,他带领项目部员工在这片杂草丛生的陌生土地上吃盒饭、住帐篷,仅用40天便完成了征地、清苗和地勘工作。为实现年底结构封顶的进度目标, 在无法提供工程正式电的情况下,现场使用9台发电机,组织起了热火朝天的结构和土方工程交叉作业。
在雷锋刻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参施人员不分昼夜展开施工,创造了在暴风雨天气中抢工期累计达到24天的记录。最终,这项总建筑面积达52万平米的工程,作为烟台分公司承建的当地首个且面积最大的BT项目,以7个月的工期,刷新了当地群体建筑结构施工的新纪录,使得当地建筑同行对“新兴人”从此刮目相看。
共苦同乐 凝雄心齐奏英雄歌
施工一线苦、外埠施工更苦。在各项目开工之初,复杂的地质情况、恶劣的生活条件、巨大的工作压力,给项目员工带来了种种不适。在远离家乡的陌生土地上,雷锋精神像一股暖流,把所有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大家互帮互助,把家的温暖传递开来。
分公司通用一项生产副经理李明的妻子病重,需要照料,分公司领导允许他处理好家中事宜再回来工作,然而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兵,更该学习雷锋忠于职守的精神,项目工程工期紧迫,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便将妻子带在身边,不辞辛苦,每日往返奔波于医院和现场,巨额医疗费用使得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变得窘迫,同事们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帮助照顾病人并自发组织捐款。一股和谐、奋进的浓厚氛围悄然升起,在病痛与困难面前,雷锋精神让大家心贴的更近,力使得更齐,全心全力的投身于施工一线。
在雷锋精神的引导下,在铁军意志的践行中,烟台分公司全体参施人员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用一个又一个精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用一颗敢于奉献的无私之心,用汗水与忠诚,在遥远的渤海之滨,用年产值17亿的付出和成绩,为企业的发展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