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坎坷跋涉过,风景缕缕来

—写在宿淮铁路通车运营之际

发布日期:2014-07-22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宿淮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道部“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我国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能源战略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

宿淮——跨泗许特大桥

  去年12月30日8时,首趟宿州符离集站开往淮安袁北站的55015次货物列车开行,标志着宿淮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宿淮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道部“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我国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能源战略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线路位于苏皖两省北部,西起京沪铁路符离集站,经灵璧、泗县、宿迁、泗阳,东至新长铁路袁北站,正线全长210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113公里,属于宿淮铁路SHZH-1标工程,由二航四公司施工建设,包括主线、疏解线以及上述范围内的车站工程、四电工程、三电改迁等工程,实际合同额13.61亿元。

  2009年7月,中交四公司成立了宿淮铁路SHZH-1标建设指挥部,并迅疾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6个分部和一个疏解线联营项目,把113公里长的施工线,化整为零,采用“全线突击、各个击破”的战术,进行了一次“淮海大战”。

  身上也有“混凝土”

  宿淮的“苦”是四公司有名的,到过宿淮的人都说这里的条件特别艰苦,甚至有人更夸张地说:“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宿淮铁路二分部位于苗安乡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网络、空调成为奢侈品,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在三伏天,晚上睡觉就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半夜要醒来好几次,每次醒来感觉自己都在水里睡觉一样。”一位项目员工介绍说。

  前年冬天,笔者来宿淮。当时,河面上的坚冰寒气袭人,几个20出头的小伙围在一起,似乎在激励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有人的嘴角已经因北方干燥的天气而开裂,持对讲机的手已经生满冻疮,他们的面容被呼啸的寒风割出了几道褶皱。不一会,他们各自拿着对讲机和施工图纸,朝着不同方向散去,还未来得及迎接初升的太阳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这里施工条件艰苦,战线长,施工环境相当复杂。每个人每天在施工便道上走十几个回合是常态。由于施工便道都是用碎石和土铺成的,工程车辆来回扬起的大量尘土,是他们经常面对的。他们戏称,每天回到宿舍,身上也会发现“混凝土”。

  “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每天早上还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当看着‘热腾腾的’混凝土顺利浇筑到模板里面,那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相信做结构物的实干者都有这个‘嗜好’,混凝土俨然成了我眼中的无价之宝,我愿做宿淮铁路热腾腾的混凝土。”一位董姓技术员笑着说。正是这日日在艰苦宿淮中的坚守,这条铁路建设才能完美的划上句点。

  脚踏嘴磨汗水筑

  宿淮铁路沿线人口稠密,村镇众多,铁路要经过3个县、18个乡镇、44个行政村;下穿京沪高铁,跨越泗许高速公路、G104国道、S026、S201省道等道路;跨过大运河、唐河以及新、老濉河等河流。要进行征地拆迁、借地取土、路沟改移等工作,难度不可小觑。开工之初,四公司从其他项目部调集了6名项目书记,而四公司党委书记张玮也亲自带队,常驻现场,主持沿线征迁协调工作。

  宿淮铁路是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区域性铁路干线,它的修建将有利于淮北地区的矿产、农产品资源就近流入苏北地区,对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和渗透,加快沿线市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他们关注的只是“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对于铁路,他们感觉得不到具体“好处”,项目部工作的开展因此也遇到了不少的阻扰。

  宿淮铁路和已建成的泗许高速公路有交叉也有平行,使铁路和公路之间,形成了“夹心地”。这些“夹心地”由于地理狭长,不规整,且出入不便,造成“丢弃可惜,耕种困难”的局面。更主要的是,这些土地多数不在征地红线内,不具备赔偿条件。对此,村民们很有意见,往往采取阻工措施,要求补偿。

  宿淮铁路路基不高,致使沿途桥涵较低,当时设计只考虑了小型农机通过。随着农村大型农具的增加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原来的桥涵不满足大型农机的通行,限制了当地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宿淮铁路初步设计中,仅考虑拆迁红线内的建筑,而实际上一个工厂、一个单位,往往被红线一分为二。某猪业集团的养猪场就是典型的例子。

  项目最初对其补偿的概算为500万元,而场方要求整体搬迁,初步提出拆迁补偿费用达到近一亿元。由于该集团的诉求与概算的差距悬殊,这里便成为全线的拆迁难点,更成为打通全线、实现年内竣工目标的最后障碍。经过若干次艰苦的谈判,终于在2013年7月9日,破解了最后拆迁难题。

  宿淮铁路路基的填方均为“借土填方”,因地处皖北平原,无自然回填资源,只有靠借地取土。根据宿淮铁路公司定额,每亩取土场3万元,项目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取土场有沟渠、有机井等情况,给征地拆迁工作“雪上加霜”。路基工程结束后,据统计,取土场实际用地4780多亩,比原设计多了几百亩。对此,项目部提出了索赔要求,此后得到了设计院的批复。

  困难重重,项目部知难而上,采取多种方法,确保工程的开展。先是每家每户走访,以真诚沟通、以真情动人,和谐解决问题。有时候,农户家白天没人,就晚上登门拜访,分部负责人也是协调员,沿线村庄,留下了他们匆忙的脚印。有一次,5辆满载混凝土的输送车到目的地之后,阻工的村民硬生生的将输送车堵了2个小时之久,现场负责人先是协助输送车司机师傅加少量水到混凝土里面,防止时间长后混凝土凝固,然后积极地给村民做解释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几个小时,村民终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凌晨左右离去。

  战略战术也很重要。项目通过“连横合纵”,各个击破的办法,先争取一部分人的同意,再逐步推进。在蒿沟乡某村,虽经过多次做工作,一村民始终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土地。项目部采取“冷处理”的迂回“战术”,只留他家的一块地,孤立在取土场之中,暂时“不管不问”。几天后,该村民坐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出售自己的土地。

  项目部还积极和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借势做工作,转移征地拆迁工作压力。另外,项目部通过购买当地地材、难点区域分包、激励村干部进行征迁竞赛等方式,逐步解决了征地拆迁的难题。

  陈毅元帅总结“淮海战役”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无疑,宿淮铁路的每一公里进展,都是项目部员工用脚踏出来的、用嘴磨出来的、用汗水浇筑出来的!

  2011年,是铁路建设及其艰难的一年。央行收紧信贷,在建铁路大面积停工,已建部分的工程款迟迟没有着落。客观条将处在建设高峰的宿淮铁路置于尴尬境地:干,没有资金;停,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可谓进退两难。

  正在大干快干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缓建停建。项目建设的急转直下,工作重点由“建设”转为“维稳”,由“加油”转为“刹车”。这种转变,首先面对的是工人工资问题、供应商材料款的问题、设备租金问题、人员去向问题、现场维护问题等等。

  宿淮铁路停工后,项目部留下部分员工,进行完工项目的结算和现场维护,其余员工借调到四公司其他项目参与项目的建设。对分部的各架子队及劳务作业队,项目部积极推荐,尽可能安排到四公司其他在建项目上。通过人员的合理流动,用活了人员,减少了矛盾,也为随时复工筹备了人员。

  大干之前,项目摊子大、路线长。113公里的施工战线,几千名工人,他们想“解甲归田”,必须支付一定的“盘缠”,甚至要求结清工资。为此,项目部成立了维稳工作组,进行解释、安抚,并积极争取宿淮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公司总部的支持。

  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项目领导先掌握人的心理,不哭穷。“越是穷困的项目,越是讨债者云集。”因为,他们感觉到,如果“今天要不到钱,明天更要不到钱”,对未来的期望值很低。项目部通过做工作,强调项目部有能力、有措施、有“后台”、有资金等支持,给讨债者“吃颗定心丸”。在这期间,项目部还积极和宿淮铁路有限公司、徐州枢纽指挥部、上海铁路局交涉,并争取到了四公司本部的支持。

  善于剖析心理,“打感情牌”,积极和地方沟通协调,以诚示人,让项目部与相关人员和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将阻工等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年轻的“班集体”

  宿淮铁路是四公司继哈大客专之后的第二个铁路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年轻,经验少。宿淮铁路房建项目多,113公里的沿线8个车站,几十处泵房,房建、水电成了主要专业。

  宿淮铁路项目部,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充分利用雨天和晚上的“业余”时间,组织年轻人进行沟通学习,尤其注重节点技术交底、图纸分析、管理心得、协调经验的交流和学习。项目副经理冯景发兼管五分部,每逢雨天,分部技术员都知道,冯经理要组织他们学习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觉的行动。通过这种“工地课堂”,业余“学习班”,年轻的技术人员成长很快,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人才。

  宿淮铁路点多面广,有时候,一名正式员工要管理几个作业面。他们处在架子队工人的群体中,行走在当地村民的田间地头,既要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又要严把质量关、安全关,与当地村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身心的强大无疑是宿淮铁路员工的必修课。孙旭是项目部办公室主任,他也是早出晚归,整日奔波,女儿快一岁了,都没有亲自抱一抱,他在自己的QQ留言里说:“我想回家抱抱小晨曦!”

  项目部还采用借调、外聘、劳务派遣等形式,解决人员缺乏的问题。这些员工,占项目部员工的大多数,他们和主体员工一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停工的时间里、在收入微薄的条件下,他们不离不弃,始终坚守岗位,难能可贵。他们也和主体员工一样,接受项目部培训,参加业余集体学习,与主体员工一起同台竞技、竞岗,在宿淮项目部的大家庭里一起成长。

  原宿淮铁路SHZH-1标项目书记张帆回忆宿淮铁路的这4年,不无感慨地说:“宿淮铁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也没有耀眼的亮点,但要时刻面对点多线长所造成的管理难度大、人员缺乏、铁路建设经验不足、地方协调困难以及资金严重缺乏等巨大的困难,宿淮这支队伍只要能够在上述困境中安全、优质的把项目做好,就是创造了奇迹”。 实践证明,这支年轻队伍做到了!

  直面“成长的烦恼”

  符离集是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符夹铁路与京沪铁路在这儿交汇,宿淮铁路的起点,便扎根于此。疏解线是为了缓解某一场站或者铁路干线的压力,分流列车而设立的一种线路,它设置的目的是使相互交叉的两条线路各行其道,互不影响。这就要求宿淮疏解线必须在不影响京沪铁路运营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施工。而与相关单位联络起来也千头万绪,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为此,项目部与另一施工单位组成了联合体,联营施工。

  如大家所知,联营施工是指总承包公司对特殊的工艺没有资质,和有资质的单位联营,取长补短,订立联营协议,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联合体中,我方负责房建、土建等的施工,另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对外联络和轨道、电力、给水、通讯等的施工,联合体编制在对方名下。这样,我方项目部员工就有点被“收编”的感觉,做了很多事,受了很多苦,功劳却是别人的。李刚是宿淮铁路SHZH-1标项目书记兼副经理,负责疏解线的施工。正因为这事儿,当时现场工人都叫他“编外经理”、“编外书记”。

  联营施工,需要积极配合,听从指挥,打破常规。项目部首先参加了对方组织的各种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取得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再根据“计划经济”,项目部提前一个月报审施工计划,按照下发的月度施工计划组织下月的施工。而且项目部上下班都要清点人数和机具,一人一机,机随人动。这样,和对方交叉施工时,无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上班,确保施工整体推进。

  彭卫兵是宿淮铁路的领工员,自公司哈大铁路结束后,就来到符离集车站,参与疏解线的施工,让他头疼的事情是——工作有计划、没规律,有责任、没成绩,且完全成了配角。秦海滨是项目部安保部副部长,兼任疏解线施工安全员,只要有一位工人在现场,他都跟班作业,总结经验,书写心得,阐明联营项目安全管理的“酸甜苦辣”。

  但是这也有好处,通过宿淮铁路疏解线施工,积累了联营项目施工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十几名铁路联营施工人员。

  长距离多点面施工,往往造成效率低下,项目部向管理要效率,多举措促生产,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施工生产相结合,成效显著。

  每天早上7点,现场施工员就各就各位了;半小时后,项目部领导就开起了碰头会,部署协调好当天的工作后,便带上中午的干粮,一跑就是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部领导和本部职能部门到分部检查工作时,一般不打招呼,不事先安排,随时出现在每一个作业面,倾听呼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这样,现场作业班组就有所顾虑,在质量、安全、进度上有条不紊,按章作业,收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效果。同时,项目部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将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促进了施工生产。

  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诸如婚丧嫁娶、各种庆典等活动多在中午举行,且持续时间长,下午外出办事往往找不到人。为此,项目部转变工作方式,入乡随俗。外出找有关部门办事多在早上,赶在相关人员上班之前就等在门口,既表现出一份诚意,又能够早到早办,避免了找不到人的情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阳浦江同志家在广西,自2009年7月至今,一直奋战在施工一线,习惯了这种“赶早”的工作方式,别人问他为什么很少回老家,他笑称:“已经不习惯了!”

  由于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多个分部都曾遭到过当地村民的阻工,项目部一方面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一方面调整工人作息时间,晚上施工,避开村民阻工的影响。后期,特别是静态验收到联调联试期间,时间短,任务重,各分部都卯足了劲,“挑灯夜战”,确保年底全线通车。

  这种“赶早上班,夜间施工”的模式,是牺牲了舒适为代价的,沿线的村民无不感叹:“你们这些人,真的不容易!都说农民辛苦,你们比农民更辛苦!”慢慢地,他们也增进了对项目施工的认识,实现了由阻工到理解,由理解到支持的转变。

  “路外”标准化的标杆

  宿淮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严盯宿淮铁路工程质量,把 “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管理理念贯穿作业、生产全过程。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基础上,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保证了宿淮铁路按期验收、按期开通运营。

  宿淮铁路虽然是条单线普通铁路,但标准不放松,全面执行“红线”管理制度,即上道工序未验收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从现场工序转换到原材料进场检验,都不得“未检先用”,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采取六条有力措施,确保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此前指挥部先后作了多番努力:成立了标准化管理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化管理推进计划;召开标准化管理推进会,广泛宣传,提高全员参与标准化管理推进的积极性;以讲科学、重实效、充分结合现场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认真学习公司哈大线标准化建设管理经验,结合项目特点,加快标准化管理进程;在全项目部范围内组织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学习,有重点、有计划、讲科学地实施;加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标准化管理方面工作,不断积累,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亮点。

  2010年4月27日,上海铁路局徐州枢纽建设指挥部在宿淮铁路I标段隆重召开“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现场会,徐州枢纽建设指挥部所辖范围内17家施工和监理单位实地观摩了公司宿淮铁路路基工程、钢筋加工厂区和试验室,向公司宿淮铁路指挥部学习标准化工地建设经验,二航局由此成为上海铁路局管辖工程建设区域内,首家接受铁路施工现场观摩的路(铁路)外企业。

  二航局是宿淮铁路建设的主力军,2013年11月27日,宿淮铁路Ⅰ标段顺利通过静态验收,12月24日,全线成功实现联调联试,标志着历时四年多的宿淮铁路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随着车站的竣工,8座车站就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113公里的铁路线上,熠熠生辉。宿淮铁路的车站,既有徽文化白墙青瓦的简朴,又有楚汉宫殿的气势,徽风皖韵,古朴典雅,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4年多的时间,宿淮铁路项目部不光建造了一条铁路,更建造了一道风景。

  宿淮铁路Ⅰ标段多次荣获上海铁路局和“标准化工地”、“标准化示范段”、“标准化项目部”、“标杆示范段”、“标杆加工场”等多项荣誉。在静态验收时,徐州枢纽指挥部陶叶平总指挥握着项目指挥部总指挥徐琨的手说:“宿淮铁路的建设,路外单位做出了表率,发扬了风格,已经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2013年5月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卢春房副总经理来宿淮铁路实地调研,他指出:“宿淮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标准化,保证了建设质量及建设进度,尤其在严控临时用地,全线绿化,施工质量,文明管理等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全路学习和推广。”

  2013 年12月26日,上海铁路局王峰局长一行48人添乘检查,为全线开通运行做最后“彩排”,在从徐州到泗县站房进行检查和安全评估时,他连续四次说“中交二航局干得不错,花了真功夫!”

  3013年12月30日,宿淮铁路正式通车,没有举办任何仪式。也许,任何彩带,都不能和奔驰的列车相媲美,任何鲜花,都没有一座座车站开放的完美,任何礼炮,都演奏不出列车笛声的悠扬。项目指挥部历时4年半,在113公里的铁路沿线,驰骋跋涉之后,终于,迎来了无限的风光。

  鉴于在宿淮铁路建设中的突出表现,宿淮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把新增蒿沟车站建设项目,通过议标的形式,交给宿淮铁路SHZH-1标项目部来做,工程造价约2亿元,工期20个月,已于12月20日正式开工。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