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投资建设 > 正文投资建设

蔡国雄委员:将电网规划建设纳入“一带一路”战略

发布日期:2015-03-18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利用特高压技术实现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对于保障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带动国内电工装备“走出去”,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认为,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同时,我国资源紧缺且面临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巨大压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利用特高压技术实现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对于保障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带动国内电工装备“走出去”,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蔡国雄说,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具备巨大潜力巨大。一方面,我国面临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压力和巨大电力消费增长空间,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广阔的电力市场。另一方面,周边国家煤炭、水力和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十分丰富,开发价值高,与我国互补性很强。

  蔡国雄表示,从我国电网运营的实践来看,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加上多年的电网运营经验,为电网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全国电力市场的全面建设,为与周边国家大规模电网互联互通和电力交换奠定了基础。

  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电力方面已经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朝鲜等国已建成18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我国累计已接受俄罗斯电量143亿千瓦时,向朝鲜、蒙古分别送电6亿千瓦时、1730万千瓦时。这些互联互通工程在促进各国能源资源开发互补、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蔡国雄表示,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一方面可推动周边各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出口,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实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可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统筹解决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为缓解东中部地区严重雾霾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国家战略、外交、经济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能源资源条件、各方合作意愿、前期工作基础、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蔡国雄建议从两个方面着眼,加快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一是建设从中亚地区到我国负荷中心的输电通道。中亚地区煤炭、水力和风电资源丰富,能源外送需求大,联网潜力巨大。在上述地区开发大型能源基地,可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向中国中东部负荷中心送电。二是建设俄罗斯和蒙古向我国输电通道。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煤炭资源,远东地区与我国相邻,具备向我国华北、华中等地区送电的条件。蒙古国太阳能、风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与京津冀负荷中心相距只有1000千米左右,具备很好的输电条件。

  蔡国雄建议,应尽快将电网规划和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由政府主导协调推进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的统一规划。同时,应抓紧开展与俄罗斯、蒙古、中亚地区的电网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有关特高压工程的规划、前期和建设工作,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拉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各方共赢,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相关阅读】

ppp专题

管理案例

经济要闻

分析研究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