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谈新常态

新常态之下的有为而治

刘汉桥|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判,把握大势、趋利避害,防控风险、稳中求进。

  关于2015年的经济形势研判

  2015年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深度调整年,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房地产行业内外需求依然不容乐观,劳动力和各种原料的成本将持续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更加突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适应宏观经济变化来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

  从宏观政策看。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中西部交通设施的改进、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等,标志着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道路交通、住宅、基础和公用设施等民用建筑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建筑市场特别房建市场受投资冲动被抑制、金融政策收紧以及房市不景气等影响,维持前些年高增长态势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交易机会可能会相对继续减少,加上建筑部整治非法转包、分包的政策性因素,企业在区外市场的经营受限性因素很多、风险加大。

  从企业内部来看。当前的企业内部的资源约束性因素也很多,特别是持证人员、资金、管理链条等都处于高度紧张状况,因此我们考虑要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放在经营领域的拓展、经营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企业内生力量的增强上。我们需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做到新常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作为。

  关于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基调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还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市场态势和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公司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稳中求进、提升能力、统筹兼顾、融和发展

  “稳”的重点要放在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稳住经营生产势头,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经营生产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财务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进”的重点要放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上,确保提质增效升级取得新成效,确保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能”的重点放在企业内生能力和核心能力建设上,通过加强市场拓展能力、精益生产能力、防范风险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聚才揽贤、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上,以“能”促稳促进,确保持续发展。

  “升”的重点要放在精准企业定位,加强对标学习,形成学习引进吸引再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逐步使公司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打造成既具有现代企业一般性特征、又有鲜明五建特色的、可以引导企业进入行列前沿、支撑永续发展的支撑性体系。

  “统”的重点要放在加强总部的管控能力和制度体系建设上,强化顶层设计能力;“顾”的重点是协调好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利益关系,协调好自主经营与合作共赢的关系,协调好发展不平衡关系,协调好企业发展与普惠员工的关系、协调好企业内外环境关系。

  “和”的重点要放在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成果一起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企业发展的速度与环境的相容度、职工的可承受度相协调,保持内部环境和谐;妥善处理好与外部环境、市场与、业主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注重服务,融和发展,追求双赢。

  总的来说,2015年的工作,稳中求进是大局,要在稳中求变、求快、求优、求效,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要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改善民生、注重防范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稳定;能力提升是根本途径,要强化问题导向,瞄准方向,找出差距,各个击破,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把公司的潜力和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统筹兼顾是科学方法,要善于把控全局,分清主次,把握节奏,兼顾各方,形成合力;融和发展是目标,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力量,让一切改革创新、求实求效、创造财富的力量充分迸发,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让我们的企业广受尊敬、让员工广受尊重。

  关于2015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当前,公司无论是规模实力还是经济效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就要“稳”,通过利用外在的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最终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最终让企业的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这是“进”。这都需要我们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来规划发展,立足于经营思维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来推动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提质增效。

  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市场开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拓宽企业业务领域,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我们的经营承接任务超过300亿元,经营结构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是可喜可贺的。但仔细分析,我们经营工作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一是能充分体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标志性项目还不够多,还没有突破300米的超高领域;二是结构还不够合理,房地产项目依然偏大,新兴市场份额仍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垫资项目比例偏重,企业的资金供给能力压力巨大;四是部分分公司的自营能力水平仍然偏低,过于倚重联营合作。因此,经营能力的提升和经营结构的改善仍然是公司实现转型发展先决性前提。我们必须要以更清醒的认识、更高的要求来对待企业的市场经营体系建设:一是优化经营区域分布,提升区域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区内,主要依靠各主力分公司,占领、巩固、扩大市域,尤其是要加大高大难新项目的承接力度,区内市场能体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项目,都要做到每标必跟、必争、必夺,牢牢树立我们在区内建筑市场的领先地位;国内市场要有新 的版图规划,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依靠各区域经营部和新设立分公司,提高公司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公司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国外市场要坚持谨慎为主、风险优先的原则,把握机遇,力争有所突破。二是继续提升“三新”市场能力。坚持面向大市场,对接大业主、承揽大项目的原则,做好大项目的跟踪和落实,加快推进大型项目总包合同的谈判及签约。三是逐步从施工总承包过渡到工程总承包,在任务的源头追求高层次、高质量、高精尖和高效益;四是继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安装、市政、钢构、轨道交通等新兴业务。五是继续加强经营队伍的建设,健全经营机制。经营队伍要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要舍得把最优秀、最具培养前途的人放在市场经营的一线去见世面、经风雨、锻炼成长;经营机制的健全要坚持市场优先、绩效为上的原则,激发一切有利于拼市场、接任务的积极因素;经营方法要坚持品牌经营、诚信经营,服务为先,以诚感人,用实力说话,用行动赢取信任,注重双赢甚至多赢,维护市场形象和口碑。

  提升精益管理能力。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行业呈现买方市场,业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价格更低、质量更高、工期更短,施工企业进入微利竞争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建筑施工企业平均毛利率可达到15%~30%,2005年以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目前管理好的企业才能达到2-3%,管理差的企业就要亏损,甚至破产。同时,社会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律的日趋完善与资源的日益消耗,使得材料及劳务成本越来越高,企业运营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出了外在要求。

  施工企业应对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要求生存图发展必须坚持开源节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大规模,一方面降低成本。然而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地点分散,人员流动性大,且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特点。借助传统方式做大规模,快速扩张就会导致问题丛生,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而且降低成本的空间也十分有限。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为社会、为业主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标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出了内在要求。

  此外,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员工的加入,以及对社会资源的组装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的加入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农民工吃得苦、耐得劳、敢打敢拼的特质使之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劳动力大军,但也由于其文化素质偏低、操作技能不高、流动性大、纪律性差等问题与建筑施工行业不断提高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形成较大反差。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为谋求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的转变,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现实要求。

  同时要看到,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制约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问题和矛盾。人少了,而事多了、规模大了、要求高了,和所有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一样,公司也面临着“五对矛盾”:一是规模扩大与人才不足的矛盾,规模在扩大,而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需要,人才缺乏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品牌经营与管理粗放的矛盾,随着竞争的升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品牌竞争层面,支撑企业品牌的质量和形象越来越重要,而当前公司仍有不少项目管理粗放、现场混乱、形象很差,极大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三是规模经济与成本管控不到位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以规模驱动效益,是企业的一个现实选择,但这个阶段最终要过渡到以管理促效益的阶段。但反观当前我们管理,在成本的管控上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的项目根本就没有成本管控的概念和措施,以致产生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企业整体效益。四是贯标认证与日常管理的矛盾,贯标一场热、追求认证一阵风,但过后贯标认证与日常管理“两张皮”依然照旧;五是制度管理与经验管理的矛盾,企业制度执行中常见问题是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说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工作起来却依然是经验式判断、习惯性思维。

  要破解这“五对矛盾”,我们努力引入基于标准化的精益管理思维和模式,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类似工作标准化,弥补规模扩张中人才的不足;通过机构设置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维护组织权威;通过管理制度修订中涵盖体现三证合一(指ISO9000、14000、18000)的28个要素,将贯标认证与日常管理进行完美融合;通过各层面各岗位的工作总结制度化,促进组织学习与个人进步;通过营造规则至上的制度文化和绩效考核标准化,形成事事讲程序、人人用制度的工作氛围。

  为此,我们要通过革新全员的思想观念,扫除观念上的重重障碍,为精益生产的实施铺平道路。公司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活动引导员工认识到以往的粗放管理、传统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更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人人都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理念才能尽快推动公司实现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精益管理的转变,才能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们要以精益生产为指导,由组织专门力量,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检查企业业务流程,通过改进业务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在排查总结日常行政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上,着重查找浪费现象,列出清单,归纳分析,逐级讨论,逐个解决,尽最大可能地消除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要注意到当前我们的生产管理,无论是从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现场施工到验收交工、用户服务的整个项目管理流程,浪费环节比比皆是。许多重复的工序不能统一按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操作;许多制度规范,在不同的项目上被解释成不同的外延;还有许多新问题发生,没有可参考处理的依据,造成材料浪费、延误工期、项目亏损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行通过精益生产理念,减少了管理费用, 将项目管理的全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大幅调整和优化,不断改进生产流程,按流程进行管理,减少系统的复杂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了项目管理成本的最低化,提高了过程质量,确保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一致化的产品和服务。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当前,企业运营的风险性因素正在加大。必须把风险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防范管理。在项目管控上,投标前期应加强项目考察,深入分析项目情况,重点关注、跟踪分析建设单位的资金筹资渠道,充分发挥风控会职能,加大对重大投融资项目的审批,完善合同评审过程,坚持从源头保障利润率和风险防控;在投标期间,严格投标报价程序;在合同谈判中,极力分散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在分公司管控上,对专业化程度不高、施工能力差的分公司根据握市场供应和需求规律进行撤销或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使分公司在机构、人才、业务管理等方面与公司全面接轨,优势互补能力更强,缩小了分公司之间的发展差距,形成企业在一定的专业领域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今年,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的建设部整治违法转包的政策风险、经济下行、银根缩紧以及企业较高负责率、较低回款率可能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风险。要坚决遏制各种藐视公司制度和权威,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我行我素、无法无天的现象,继续保持对各种侵犯公司权益行为的“严打重罚”态势,维护公司政令统一畅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作用,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以推进《广西建工五建科技发展规划(2013-2020)》的分步实施为切入,明确各层级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加强公司技术中心的运行管理,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新动向,密切跟踪建筑业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推动研发、设计、施工及生产的有机结合,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吸引外部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合理配置各种创新资源,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实现协同创新,加快开发应用能够促进转型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积极参编工程建设标准和工法,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增强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环节的控制力。今年要力争在技术标准、国家和省部级工法、专利申报2项等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要适应时代进步和环保施工的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扩大绿色施工试点示范项目范畴。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助推、支撑企业技术革新,满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提升聚才揽贤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一切企业竞争都体现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当前,我们要想办法进一步吸纳优秀人才,构建有效管用的进人、选人、用人机制,搭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作为企业,聚才揽贤,最关键是平台、机制和文化。在搭建平台方面,对于现有人才要根据其不同特点,统筹兼顾安排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工作岗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发挥其最大潜力,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干事的良好环境和发展平台。在机制方面,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在使用中培养、发现人才,不断为人才充电,确保人才队伍的鲜活度。要学历和能力并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按照专业对口、按需引入的原则,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学历、能力并举,要做到高学历人才数量与质量并重,将有学历、有能力、有专长、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要从实际能力、工作经历、发展潜能等方面对员工实施全方位考核,确保各类人员引得进、用得上、走得动、留得下,做到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在文化方面,要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文化,重用重奖有功、有用、有才、有德之士,使各类人才各得各所、各尽所长、各美其美,在公司的发展如鱼得水;要有宽厚待人、海纳百川、包罗天下的胸襟,不偏不执、不逆向淘汰,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都能在企业找到平台和位置,都能发挥才能和作用,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同享企业发展机遇,同享人生出彩机会。

  提升对标学习能力。作为公司的总体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广西领先、区域一流、全国知名。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这一定位,瞄准行业前沿,找准追赶方向,选准学习对象,开展全方面的对标学习,在学习中追赶、在追赶中超越、在超越中卓越。当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开放的朝代,企业要发展,靠自己固然重要,但不能搞封闭循环,不能抱着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态度,固步自封,必然会让企业发展停滞不前。企业在苦练内功的同时,还需要由内转外,在公司、分公司、项目各层面开展对标管理活动,以管理理念、施工水平、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科技创新等内容为重点,从公司内部的项目跟项目、分公司跟分公司交流延伸到公司与区内、国内同行业加强学习交流。通过向行业先进看齐,纵横对比找差距,找出企业的短板并不断整合、改进、提高,使得我们无论是在管理的理念、管理的体系、盈利的模式、运营的效率等方面上都逐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提升融和发展的软实力。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包括资质、资金、人才、科技等硬实力外,还包括企业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文明创建等软实力。在软实力的构建上,关键要有融和发展的境界和能力,使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相融和、与政策法规相整合、与业主、顾客、供应商与利益相关方相融和,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好生态环境。要巩固发挥好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构建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机制,致力于打造合心、合力、合拍的领导班子;要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提升素质、培养提升能力、抓作风提升境界,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人才优势,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项目建设、业绩考核相结合,最终体现出党建工作的成效。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借助于施工战线广的特点,在各个区域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以典型引路,擦亮五建品牌,扩大企业影响力;借助于公司网站、内刊及与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培训、文体活动等平台,深入宣贯企业文化精神。将品牌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互为载体,以文化强素质,以品牌塑形象,通过强势传播,建立与外界大众良好的沟通、互动,使软实力真正有外在体现,营造出企业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普惠广大员工,心系员工福祉,加强危旧房改造和职工生活区基础设施,增强员工作为五建人的自豪感、尊严感;要妥善处理好职工反映的热点和难点,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汇聚各方力量,实现融和发展。

  提高抓落实能力。一切业绩和成果,都是做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企业的一个优良传统。当前,公司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今年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各级干部抓落实的态度和能力。在总体肯定我们的执行力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还一些单位对公司和上级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得不好,上级明令禁止的事依然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抓落实,以发文件、开会来应付工作,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有效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须下力气加以解决。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抓落实的魄力。我们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受到人情世故、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纠缠,如果回避矛盾,畏难守旧、敷衍了事,抓落实必然会落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公司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抓落实的本领。有的同志工作热情很高,但一遇到困难要么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要么解决起来事倍功半,抓落实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各级干部都要有“能力恐慌”的意识,都要有学习提高的意识,都要有“实干才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理念,全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各级干部要一抓到底的干劲和韧劲。工作有没有效果,关键要看是不是真抓实干了,是不是要持之以恒的抓了。“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过去我们有的部门和单位抓工作总是抓而不紧,落而不实,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敢动真碰硬,不能一抓到底,工作最终落空。抓落实要抓紧、常抓、抓实。要建立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行之有效工作责任制,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强化监督,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不落实的事,严格责任追究;同时,发挥督办督查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上一篇:稳健发展控风险

下一篇:竞争与发展共存

ppp项目及其特点

继财政部公布30个PPP示范项目之后,多个省、市相继推出了PPP项目计划。根据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已有福建、青海、安徽、江苏、重庆、安徽公布了首批PPP项目计划,涉及项目600多个,总投资已超万亿元。从目前已掌握的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区PPP项目详细情况来看,环保、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是主要涉及领域,主要项目类型则集中在污水处理......更多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