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保持稳增长态势,实现内部经济指标。

打造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跨国产业集团

文/周志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7年是中国通号业务结构调整的攻坚之年,是改革工作全面落实的关键之年,是质量安全稳定向好的考验之年,也是技术自主发展再上台阶的创新之年,做好2017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对我们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品牌引领、“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方向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七大业务板块布局,加快推进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控,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打造“双创”新引擎,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着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宣传工作,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股份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7年主要工作目标是:

  经济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保持稳增长态势,实现内部经济指标。

  安全质量目标: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杜绝铁路交通一般B类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工程质量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产品质量问题;控制铁路交通一般C类责任事故、一般D类事故、故障率下降6%、杜绝一般及以上责任死亡事故;杜绝特种设备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火灾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生产安全重伤率控制在0.3‰以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

  改革目标: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集团公司改制任务,董事会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发挥各类资本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集团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化“三能”机制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突出强化“深化改革、强基固本、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加强党建”的主题,主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遵循,也是中国通号做好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第一,“稳”是中国通号生存的基本前提。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对于我们来说,“稳”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要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通号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牢固树立“三个不变”,即始终坚持“品牌引领、‘一业为主、相关多元’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方向不变。二是质量安全要稳,要把质量安全作为中国通号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来抓,要保持质量安全继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事故故障率牢牢稳定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干部队伍要稳,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选好人、用对人、培育人、管好人、留住人,分层次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进”是中国通号发展的根本出路。稳中求进,贵在有进。“进”不是万马奔腾不测深浅,不惧风险、不避矛盾,而是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有为。“进”的重点是:一是经济效益要进,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质量好坏的标准,国资委肖亚庆主任在央企负责人会议报告中对中央企业经济发展只提出了一个指标要求,即“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这说明了经济效益的“进”是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要求。二是技术发展要进,要紧紧跟进世界前沿技术,统筹规划研发下一代引领性、颠覆性、全局性的行业新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以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核心市场竞争力,领跑全球轨道交通列控系统行业发展。三是转型升级要进,要坚决贯彻落实“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与通信信号具有同等支撑作用的多个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有更大的进步和作为。

  (二)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与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通号的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不可泄,我们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咬紧牙关,经受考验,一鼓作气取得改革的重大进展。一是完成集团公司改制任务,完善一级决策职能。我们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肖亚庆主任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的,在今年“国有企业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探索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实行股权多元化”的要求,将集团公司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企业性质改制为依照《公司法》登记的有限公司性质,建立集团公司规范的董事会架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集团管控。二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将社会上具有独特科技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以重组、控股、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强优联合、强强联合,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吸引大量社会资本为我所用。努力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智慧城市研究院为平台,集聚一批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拓展市场、服务社会,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三是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强化业绩考核导向,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四是有序推进“压减”工作,坚决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的“压减”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企业主要领导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从企业长远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敢于动真碰硬、敢于解决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坚决将“三无”企业、长期亏损企业、不符合战略方向企业、低效无效企业清理掉。对于“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要严格按照国资委的统一时间表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细化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稳妥有序加快推进。在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容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完善有关制度,鼓励广大干部员工主动作为、破解难题。

  (三)全面规范董事会建设,提升重大事项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和规范董事会建设,既是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的要求,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必然选择。不断加强董事会建设,一是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职权。理顺董事会与各有关机构的关系,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三个作用:作为“代表人”,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向股东报告工作;作为“决策人”,董事会有权决定公司重大事项;作为“聘请人”,董事会有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高管人员等。通过切实维护董事会职权、发挥董事会作用,使董事会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中心和推动主体。二是构建完善高效的董事会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结构,逐步建立完善外部董事多于内部董事的董事会成员架构,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立完善沟通协调、信息报告、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和细则,充分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决策支持作用,确保董事会在制度约束下规范、独立运作。逐步减少子企业经营层进入董事会的比例,切实发挥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把关及风险防范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外部董事在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独立决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从基层调研、信息报送、办公环境等方面为外部董事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在风险防范、合规经营、深化改革等工作中的作用,实现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外部董事的选拔机制,拓宽人才渠道,建立董事人才库,强化专业培训,丰富董事会的专业结构,提高外部董事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建立完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董事会考核办法。

  (四)坚决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龙头工作,必须把生产经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一是狠抓经营指标落实,建立层层传导压力机制。去年,股份公司总部已经按照“主要领导管方向、副职管区域市场、部门提供管理保障”的原则,调整了经营管理层的分工,每个副总裁都带经营指标,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各企业也要抓住经营管理层这个“关键少数”,有效带动经营部门、各驻外分支机构,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积极落实经营责任制,形成压力传导机制,做好高端经营和高质量经营,狠抓任务承揽,努力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大经营格局。二是狠抓生产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工程企业要加大力度落实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要在工程财务管理标准化方面取得突破,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实现既提高施工工程质量也降低生产成本的双重效果。工业企业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长沙产业园、西信搬迁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对标工业4.0高起点规划,对标生产智能化高标准建设,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高水平管理。加快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供应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的创造能力。三是坚持资本运营聚焦战略,加快产业协同发展。资本运营要牢固坚持“四要四不”的投资原则:投资要聚焦于经济发达省份及其他省份的重点城市,不投资财政收益较差地区;投资要聚焦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地方重点项目,不投资规模偏小且无后续集群的项目;投资要聚焦于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及相关产业,不投资与七大业务板块无关联的项目;投资要聚焦于已纳入发改委或财政部的入库项目,不投资高风险项目。四是坚持产融结合,加快发展金融业务。加快组建基金公司、财务公司,改造资产管理公司,研究筹划参与组建具有金融业务的其他公司,积极利用股票、产权、债权等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满足股份公司实体产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益。探索建立PPP项目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通过金融手段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服务于国家、地方建设和企业发展。五是坚持“大海外”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能力。牢牢把握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国际产能合作”的利好政策,深入落实“大海外”战略,加快海外机构布局,加强海外市场覆盖,对有重点项目和较大市场潜力的国家或地区要有分支机构驻守,要有海外人员时刻跟踪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效益好、影响力强的国际化合作示范项目。加强海外并购重组力度,及时掌握海外市场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有选择性地并购重组具有技术优势、市场拓展优势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境外企业快速进入当地市场。加强海外业务合资合作力度,实现工业企业的国际产能输出,减少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海外技术推广力度,争取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加快推进自主技术与产品的认证、上道,做好境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确保中国通号自主创新技术在海外市场的顺利应用。

  (五)坚持质量安全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质量安全工作取得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深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对严重问题实施终身责任追究,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感。二是持续优化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和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效力。针对去年发生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强化供应商管理,大力降低元器件采购质量管控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研究改造设计制造工艺,把好软硬件设计关,设计单位与制造单位加强合作,解决生产制造与设计脱节的问题。制造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过程控制,强化变更过程控制力度,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加大系统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系统设备及服务安全可靠性,确保交付的产品安全可靠。建立与设备运用单位定期会商机制,贯通设备生产、维修、使用全过程,解决设备使用不当等问题,提升设备质量安全可靠性。三是探索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深化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探索试点实行“机构派驻管理、业务垂直管理、人员双重管理”的独立监管新模式,由股份公司向各企业派出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业务由股份公司统一调配指挥,监管人员由股份公司任免,劳动合同与企业签订,薪酬根据股份公司统一标准及考核情况由企业发放。改变企业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难以监督自己企业的局面。

  (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中国通号要坚持以技术引领市场,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提升传统产能、培育新动能。一是全面落实《中国通号“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将科技规划与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紧密结合起来,组织落实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的实施,从组织上、人才上、手段上为科技规划实施提供保障。加强科技情报的收集与研判,紧密把握国内外行业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行业产业动态信息,大力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与沟通,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核心竞争力。二是继续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的发展,要大力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快速起步,通过引进“人有我无”的主流技术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与技术互补的合作方合资合作进行强强联合,通过对具有独特性、垄断性特点的技术团队并购重组实现为我所用。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要更大力度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重大科技课题要完成自主化C3系统在京沈线的上道试用,启动适用于时速400公里以上动车组的C3列控系统设备适配研究与试验,全力保障基于互联互通的自主CBTC系统开发及应用等。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建立多层次创新基金,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着力强化技术管理,制定技术标准管理目标及办法,积极申请重点领域标准,依托行业标准归口管理单位地位,主动承担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的铁路标准编制及“走出去”铁路标准研究工作,掌握行业高端话语权。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新业务领域技术及产品研发、业务孵化,推动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引智创新基地,积极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双创”、混合所有制、创新基金等新模式、新业态与市场上的技术领先者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各类业务的创新发展,打造中国通号经济发展的科技驱动新动力。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人才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都是中国通号必须时刻考虑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针对七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抓紧制定适应不同板块发展的人才规划。针对不同类别的人才需求,分类制定技术、管理、技能人才规划。针对培育新产业、新设立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时制定专项引进人才规划。二是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打造具有战略思维、善于经营管理、能打硬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队伍,重点培育专业知识过硬、敢于担当、综合协调能力强、年轻有为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加快建设业务精通、认真负责、具有高效执行力、作风优良的基层管理队伍。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培养造就10名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工程技术知名专家,100名国内一流的专业技术带头人,1000名起骨干作用的优秀年轻科技担纲人才,通过广泛吸纳国际国内的科技人才,厚植科技人才发展优势,为中国通号发展成为世界顶尖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产业集团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快制定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办法,促进技能人才职业化发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完善师带徒等高技能人才传承机制,组织好国家级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树立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典型、创新班组先进典型。三是加大人才培训与激励力度。加大总部部门管理人员与二级企业的双向交流力度,加快中国通号培训基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系统开展分类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平公正、多劳多得、责权利一致”的薪酬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骨干人员股权激励、重大科技成果专项奖励、经营任务承揽奖励、项目实施超目标利润奖励等各项奖励制度。

  (八)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英国管理学家克雷纳说过,“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股份公司要持之以恒做好管理提升工作,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一是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广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快编制新发展业务的标准化管理手册。规范劳务分包管理,建立劳务分包管控数据库。全面推进阳光采购,加快物资、工程、服务等集中采购机制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完善项目部绩效考核办法,大力开展已完工项目的结算及销号工作。二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狠抓毛利率管理,广泛开展成本对标管理,加快制订责任成本实施细则与配套考核办法,确保营业成本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成本费用利润率稳中有升,平均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从严控制贸易类业务,严禁从事融资类、无实质内容的空转贸易业务。加快内部亏损子公司治理,每个企业原则上要求做到每个业务板块或每个单元都有盈利贡献。持续抓好“两金”压降工作,确保完成“两金”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加的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去库存工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三是提升法律与内控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控与合规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四个层次、一条主线、十二项机制”建设。建立合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法律、纪检、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有效联动。完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重大合同全过程管理。加强国内商标申请管理,分批次开展境外国家商标申请,及时拓展海外商标布局,建立健全商标管理体系及制度。严格把关经营性投资项目的论证与审批,加强项目前期评估与分析,完善投资各项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模型。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着力构建集约化、一体化的信息化管控新模式,建设股份公司统一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服务技术平台以及协同智能生产运营平台,开展MES系统智能工厂试点工作。建设开放共享的平台云,提升敏捷响应多样化业务需求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安全建设,以“主动防御、动态管控”为目标,强化各种终端安全接入,提升信息安全处置能力。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20349 传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