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各项工作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创新发展要快,深化改革要稳,项目管理要严,质量效益要高。

坚持稳中求进方法论,实现新突破

文/申茂夏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时间总在流逝,历史总在前进。2017已经到来,尽管这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但2017的世界经济依然充满了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一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的态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抢占新技术革命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于错综复杂中保持定力,激流勇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应该看到,建筑业作为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具备永恒与有限的特征。在特定的时空内,建筑市场是有限的;但在历史的眼光中建筑业是永恒的。永恒和有限的市场决定了建筑业的发展具备一种在竞争中不断前进的基因。2017年,国家“三大战略”、“四大板块”和新型“四化”的加快实施,城际综合立体交通、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和以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核心的城市综合建设、地下管廊、流域治理市场巨大,房地产开发也将长期受益。特别是支撑我国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基础性规则已发布,部分先导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车道,多重利好在建筑业的交汇叠加,必将为中国建筑企业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仍然是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总基调。为了做好2017年的各项工作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创新发展要快,深化改革要稳,项目管理要严,质量效益要高。

  加快创新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创新发展首先是技术的创新,要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在混凝土预制产品、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等方面不断研究新产品新工艺;要在施工工法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创新,达到降本增效,提质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效果。其次要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PPP、EPC等新型商业模式在建筑市场上方兴未艾,围绕这些模式产生了融资模式、组织模式、产权关系等一系列新的商业形态,需要我们加强研究掌握。对于水电七局来说,2016年承建的国内首个百万级水电站杨房沟EPC工程进展顺利,有望为中国水电建设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样板。

  推动深化改革。“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新的市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都需要新的组织模式、新的管理机制来进行配套。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真正具备战略意识的组织需要敏锐地予以把握,提前布局,适时推进改革,才能及时把握机遇,乘势有为。经过多年努力,内部机制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碰到了“硬骨头”。但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进步的潮流也从未被真正阻挡。面对深水区的改革,我们需要更加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创新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深化依法治企,形成规范有序、高效受控的内部流程和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我们需要疏通项目管理这一末梢神经,建立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升级工程履约和效益的动力引擎;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判断和积极的探索,以营销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企业进入转型升级快车道;我们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让制度的创新能够更加精准地引导员工到企业最需要的岗位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需要更加温暖的关怀,通过收入向工程一线、艰苦地区倾斜,通过增加补充医疗保险,提高年金企业缴存比例等,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强化项目管理。项目是建筑企业创造产品的“生产线”,是建筑企业的供给侧。要坚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 “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项目履约管理的重点是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是我们企业的生存底线,凭借安全、优质的履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中,水电七局从资金人员投入、制度保障、技术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但仍需要在督促落实上下功夫。需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担好质量安全责任,把安全放在现场管理的最高点,将质量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使质量安全成为我们企业职工的自律精神;我们需要优选管控好分包商,培育“有管控能力、能诚信守诺、具备法人资质”的分包商;我们需要用完善的质量“飞检”机制,适时组织专业人员到重大隐患项目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列出整改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强化对过程和源头的控制;我们需要推动施工技术、工艺和工法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经营规划等,实现施工质量更优,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强调质量效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企业的根本。从内部来看,企业的资源既包括资质品牌的无形资源,也包括资产资金、人力资源等有形资源。优化资源整合,首先要珍惜企业的资质品牌,利用人才技术业绩的沉淀做好相关资质的升级。同时不断培养完善子公司的相关资质品牌,形成合理的品牌体系,增强市场竞争软实力。优化资源整合,要做好资产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适度集中和灵活配置,加速资产资金的内部流转,避免闲置,提高其利用效率。优化资源整合,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人事薪酬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保障各层次、各专业的人才配置。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利用多种资源,需要我们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包括推进以劳务派遣、劳务分包或架子队分包、内部承包或工序分包、战略合作伙伴为基础的项目资源配置体系的完善,也包括在技术管理的关键领域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本立而道生”,企业效益来自于对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提质增效的根本就是做好对资源的优化整合。

  2017年,全球建筑市场的特征依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这次不再是传统机遇和挑战的延续,而是经济发展深度调整产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能力与市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树立“以变应变、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自我调整来适应、把握、引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通过持续创新变革来弥补、强化、提升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才能有效利用两个市场,科学统筹两种资源,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战略目标。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20349 传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