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建筑产品理论认为,建筑产品具有的固定性、多样性、庞大性等特点,使其无法像一般工业产品一样批量生产,其缺点是资源配置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大等,且受人文、地质、区域、天气等外部影响因素多。二战以后,前苏联、日本、德国、法国等深受战争破坏的国家,为了提高战后重建速度,率先进行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并大规模地应用在居住性建筑产品中。

  不仅仅建筑产品,建筑工业化对于建筑业企业的运营和项目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建筑业企业获取和运营国际工程的现状,着重谈一下建筑工业化理念国际市场中的问题和对策,尤其针对对亚非拉等新兴的国际工程市场的一些浅略的看法。

  建筑工业化在国际工程上应用形式

  建筑工业化在国际工程上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与安装,一是项目管理的工业化运营理念。

  建筑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与安装。建筑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与安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一个尤为显著的现象,即是装配式结构的大量涌现,特别是装配式住宅和装配式厂房等建筑形式。

  在国际工程上,特别是一些战后重建的国家,如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安哥拉等中东和非洲等国家,近年来也经常出现大规模采购装配或半装配式建筑的国际工程。在这些国家,由于建筑材料的落后和本国施工技术的匮乏,尤其是技术工人大量短缺,使得装配式结构这样建筑技术低的住宅大量涌现。

  对于装配式厂房,这个概念在中国其实早已是建筑的主要形式,而且中国是钢结构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钢结构的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主要是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由于诸多国家对劳工签证的限制十分严格,目前,国际工程上普遍采用的是螺栓连接,只有很少一部分采用焊接。

  项目管理工业化。项目管理的工业化,则体现在建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机械配置、人员组织、材料调配、物流运输、现场施工、进口出口等等过程按照工业化的思路进行集约式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管理工业化在国际工程上的应用形式,根据项目管理基地的设置不同,根据笔者所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岸模式,即建筑构件在国内生产、采用贸易出口的运输至项目当地,其现场安装采用外包服务或者技术指导等形式;一种方式是在岸模式,即建筑构件在当地生产和安装。

  对于装配式建筑,多采离岸模式,现场安装多交给当地的分包商处置。而对于大型综合的国际工程,或者海运成本较高和周期较长的项目,或者当地生产成本低于国内的建筑项目,则采用在岸管理模式,即是在当地建立临时或永久性项目管理区域公司。

  建筑工业化对获取和运营国际工程的借鉴

  从工地生产到工厂生产,从项目性生产到规模性生产, 从管理项目性到管理集约性,建筑工业化促进了现代建筑业的一次革命性的提升。

  在最近二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建筑业企业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优势,一是装配化构件的专业齐全、规模化生产率高,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专业经验丰富、机械配置高、现场操作流水性高,故而中国建筑产品成本低与工期短而备受关注。但是,相对于西方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我们的建筑工业化,还存在着很多无法改变的现状,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远远不足,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单专业运营的工业化水平高,但多专业整合性差,具备整合产业链的建筑业企业非常少,导致中国建筑业企业获取国际工程的能力较差,履约风险较大,应采取改变运营思路,以实现项目的全专业、全周期运营能力。

  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分工特点,促使建筑业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均拥有一技之长,但是,这种专业化过于单一,在本专业内是专家,在本专业外则是业余。譬如,设计院专于设计,施工单位专于施工,建筑设备和厂商则专于生产,那么,谁来整合建筑产品的全专业、全过程呢?业主。但是,恰恰就是业主,权利大得不得了,却是最不专业的。

  对于国际工程来讲,由于历史承袭的原因,其长期趋势是走欧美工程总承包的采购路线的。经常所见的方式,主要是EPC、PC、BT、BOT等方式,即选取一家单位完成全部设计、施工、供应、维护等全专业全过程的工作,而非仅仅一个专业。如果你仅仅擅长其中一项,你如何完成全部工作呢?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数量庞大的传统施工类企业,不但会造成国际工程的获取能力差,还会造成管理难度高和履约风险大的问题。

  最近两年,笔者曾参与过中东一个医疗设施的EPC工程投标,工作范围包括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医疗设备及家具采购、MEP供应与安装、初期项目运营与维护等等,投标总价折合约三十亿人民币。但是,由于企业是施工企业,参与其中的投标人员呢,基本是施工类的领导专家,所以每次开会所讨论的主题,多是仅围绕着施工专业而展开,对于其他的方面往往关注不足,最后报出的价格非常高,效果不是很好。

  以这个工程为例,根据我的计算,其施工部分占据多少造价呢?不超过30%。如果扣除施工材料的采购,可能15%都不到。也就是说,你可能在用30%(甚至15%)的能力来获取和运营价值100%的工程,理论上讲,这是投机性极高的一种获取工程的方式,不啻于一场豪赌!即使你得到这个工程,如果你不从本质上改变的运营方式,即使你得到了这个工程,你也无法控制其70%(甚至85%)的非施工专业工作,履约风险非常大。

  一个工程的价值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工程获取和运营的方法都要随之发生变化。2000年后,中国建筑业企业整合、兼并、重组的风潮刮的很大,但是获取工程的综合能力仍然不足,远远没有达到集团内整合或者产业链内整合的层次,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建筑业企业应大幅度拓宽工业化运营的范围,逐步摆脱建筑产品的生产领域的低端层次,进一步拓宽建筑产品的非生产性、附加性、外延性、属地性等运营渠道,从而提升国际工程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

  自从国家号召企业“走出去”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入了国际工程的大门,也做出了很多优秀的项目,很多国家的地标性建筑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很多现象是,中国企业的眼光仍然局限在“干项目”这个层面,很多公司在国际工程中的角色仅仅是做了施工安装,故而盈利水平较低。

  在建筑工业化的管理理念中,国际工程不同于国内工程的一点,是国际工程的项目工业化的运营比例比较低,除装配式住宅和钢结构项目外,大多数项目还无法大规模地实现建筑工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应提升项目管理的层次,采用属地化或区域化运营,进一步拓宽建筑产品的非生产性、附加性、外延性、属地性等运营渠道,以区域市场战略为运营目标,最大可能的创造单一项目的最大市场效益。

  这方面的思路很多,在此仅仅举几个笔者见闻的例子。

  案例1:某企业拿到了一个工程,但是当地的沙石供应量小而且单价较高,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采购,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巨额亏损。他们转换了经营思路,和当地部族进行合作,免费为其修了一条区间道路,以交换其所有某矿山的经营权,最终效益非常好。

  案例2:某企业在做工程的时候,发现当地的机械租赁市场潜力很大,但是供应商很少,本来他们在这个工程上机械成本很高,利润很薄,而且海运费很贵,但他们果断决定利用这个工程的机会进入当地的建筑机械租赁市场,虽然在这个项目上存在亏损,但是却从此进入当地的机械租赁市场,且盈利效果非常好。

  案例3:某企业A在谈工程的时候,发现当地的中资企业B由于货币支付种类的问题,在该国银行存有大量的现金,但是由于该国的外汇管制严格,而其国内公司资金困难却无法得到有效支撑。而如果这个工程按照当地货币支付,则企业A在当地将产生1000多万的企业所得税。两家公司经过协商,确立在资金方面进行合作,B公司承担A公司的部分工程,A公司在国内支付B公司工程款,从而实现了双方共赢。

  俗话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国际工程管理上,我们不要把所有的经营效益全部寄托在项目生产环节上,要创造性的发挥项目的非生产性、附加性、外延性、属地性等运营价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建筑业企业对管理批量性和差异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应根据国际工程的特性,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方式的推进项目管理的工业化。

  如果区域之间的经济协同和管理标准大致相同,则可以集中调配和管理资源,项目管理也可以实现批量性复制,从而出现了区域公司或市场管理的局面。但是,建筑工业化通常是针对成熟的、熟悉的建筑市场而言的,而对于初次介入的陌生的国际市场,建筑工业化的思路,应针对其差异予以区别对待。

  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和标准方面,有些国家或区域的居住性建筑,住宅或宾馆等,对于墙面的处置倾向于拉毛,而国内的则倾向于刷平;比如,对于屋顶的处置,有些要求做保温标准要高,有些要求防潮标准要高;比如,国外对于私密性的要求很高,对于墙体填充材料和吊顶的吸引材料等均有严格的要求;等等。那么,如果我们在设计和生产这些建筑产品的时候,要把这些差异纳入考虑范围。

  对于单个项目管理的方式,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国际工程,因其建筑市场能力有限,能够提供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十分匮乏,建筑业企业应以资源配置基地为核心,首先满足自给自足的项目之需要。

  比如安哥拉的建筑业企业,一般有沙、石等地材的采集场厂,砖、瓦、混凝土及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吊车、挖机、运输车、工器具等机械管理及维修厂,钢材、装饰、电气、仪表、管道、配件等仓储基地和二次加工厂,还有蔬菜与禽肉养殖基地,区域公司管理基地,以及附属配套的通讯医疗等设施,等等,可以说一应俱全,其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

  从管理潮流上讲,安哥拉这种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并非是最完美的。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大而全”的公司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亚非拉战后国家来说,这种模式无疑是最适合的。最近几年,中国公司在安哥拉市场迅猛发展,被西方媒体称为欧美建筑公司的坟场,也和这种特定的建筑业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罗建中

罗建中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建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总监理工程师,河南省优秀施工企业家。先后获河南省建设厅科技一等奖。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李香玉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建设网_我要投稿李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