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航发展,创新缔造传奇。2013年,葛洲坝一公司成功叩开了建设“大美苏州、人文吴中”的大门,开启了以BT形式承建市政工程的新模式。今天,技术创新助推这个团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
跨越胥江
5月31日,苏州中环吴中区段主线高架桥全线通车,身为一工区的技术负责人的彭彩贵总算松了一口气:跨胥江双层钢箱梁上层已正常投入使用,这一难关总算攻下。 当初了解到跨胥江段设计为“地面桥+高架桥”双层55米长简支直腹板钢箱梁之时,彭彩贵的心咯噔了一下:此处为Ⅴ级航道、内河通航管理条例严格,桥梁类型多样、设计结构复杂,且周围建筑物密集、现场可用场地狭小。宽度为32.5米的钢箱梁该如何制作、运输?国内尚无类似跨航道双层桥梁施工经验可借鉴,又该如何保证总重2300吨的双层桥梁安全、顺利架设?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彭彩贵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与厂家沟通,请教公司吊装方面资深专家,并采用三维模拟对钢箱梁吊装及结构空间受力转换进行论证。最终形成双层多幅钢箱梁桥在跨航道城市快速路中的应用研究:对跨胥江段整体施工进行重新部署,将钢箱梁划分为宽6.5米、长55米的单片进行整体制作,并充分利用地域水网采用改船水运,避免了因车运需提供拼装场地的难题;钢箱梁现场采用左右岸陆地双机同步抬吊,单次吊装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以间歇式断航方式降低对内河通航干扰,确保吊装顺利吊装及通航安全。 该应用研究探求出了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跨航道双层桥梁的施工技术,开辟了处理类似市政、公路桥梁施工的先河。
穿越香山
现阶段,香山隧道暗洞及明洞段渐变形式二衬砌施工已完成,工程稳步向前推进着。而太湖工区副总工胡利文仍每天坐镇现场,复核轴线、高程、断面尺寸,就连炮孔布置,他都亲力亲为,仿佛只有这样, 他才安心。 香山隧道长412米,跨径为32米,为大跨径、双连拱隧道,设计为双向6+2车道。这是江苏省内第一座双向八车道连拱山体隧道,建成后将成为吴中交通的又一张新名片。为制做好这张名片,胡利文可费了不少心思。因香山隧道出口紧邻的香山公墓拆迁难,苏州地区爆破行政许可办理难,致使隧道开工晚于计划三个月,且拟建隧道处岩体较为破碎。面对严峻的安全、质量、工期挑战,胡利文牵头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大胆设想、认真推敲,优化开挖步序,由进出口两端同时开挖中导洞,进而从中导洞中部反向浇筑中隔墙,随后呈阶梯段由隧道中部反向开挖左右导洞。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及时调整、细化爆破方案,确保洞室结构及施工安全。一系列的技术优化,直接促使施工进度提前约3个月,项目投资提前收益。 香山隧道的成功开挖,弥补了公司双连拱隧道施工的空白,也为吴中交通印上了新名片。
大美彩虹
S230互通式枢纽立交是苏州BT项目的又一大亮点,架起了吴中人民了解葛洲坝的桥梁。 S230设计为四层T形平面交叉立交,共4条匝道桥和主线高架桥交错穿叉布置,各类渐变变宽异形结构多达23种,墩柱最高达28.33米,其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度显而易见。 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苏州BT项目对市政多层交错式立交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针对桩基施工净空不够,降低桩基开孔高程,缩短桩基钢筋笼长度,确保了桩基的顺利施工和高压线下作业安全;减少高墩柱分节施工,采用高墩无支架施工法,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严格对各类异形结构箱梁施工过程测量控制,确保线型准确。整个S230互通立交施工过程中始终贯穿环保理念,用废旧钢铰线替代钢筋加固钢模板的新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并减少材料投入、节约了成本。 多层交错式互通立交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研究的成功应用与推广将助力解决原有工艺建造速度相对缓慢的问题。
稳立吴淞
东方大道互通高架桥作为吴中区中环与苏州园区中环相接第一站,它的顺利完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苏州中环能否实现贯通,然而,“拦路虎”却不少。东方大道地处吴淞江边,工程区域地质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平均深度达24米,无法满足箱梁支架搭设施工条件,仅对该区域地表进行硬化处理,难以保证现浇箱梁施工安全。 项目部从经济、安全及质量角度进行比对,最终确定陆地部分采取预制空心方桩+灰土翻拌+级配碎石+钢筋混凝土板的处理办法,充分利用空心方桩施工便捷的优势,争取了时间;水中部分考虑的桥下净空较低,钢平台后期的钢管桩拔出困难,充分利用了贝雷片自重轻、抗弯能力强、适用跨度大的的特点,采用钢管桩+贝雷片的施工工艺,从而加大了钢管桩的布置间距,使钢管桩尽量布置在箱梁两侧或中分带中间,避免了后期拔出困难。并且运用贝雷片拼接技术节省了工字钢的对焊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