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千亿银行资金分享PPP盛宴 信贷融资等为主要方式

发布日期:2015-06-18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辑:张兰

[摘要]

  作为PPP融资的主力军,商业银行的资金大举流入也在意料之内。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已经签约的PPP项目中,商业银行资金已远超千亿元,而其对PPP的态度则既积极又审慎。专家认为,在逐渐将PPP项目作为重要的信贷投放对象的同时,银行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期限错配和信用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包括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对参与PPP项目热情颇高。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给项目提供信贷融资支持,二是以基金方式入股资本金。

  穆迪地方政府与公共机构部高级分析师诸蜀宁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商业银行是PPP融资的主力军,除了传统的企业贷款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间接参与PPP项目融资。而设立有限合伙制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PPP是间接参与方式中的主要渠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PPP项目预计总投资2万亿,目前签约的比例约13%。据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竞一介绍,一个PPP项目的平均融资比例大概是70%,其中约八成需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因此通过估算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银行贷款融资规模,约为1500亿。“当然这只是一个数量级的估算,并不准确。”李竞一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银行资金通过参与产业基金对接PPP。记者梳理了从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各地成立的对接PPP的产业基金,其中大约吸引了3500亿至4000亿元的银行资金,这些资金将在未来PPP项目落地时成为项目资本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本周,邮储银行及其合作方中标首条高铁PPP项目济青高铁(潍坊段)项目。据悉,邮储银行及其合作方全部承担40亿元项目投资,投资收益率不高于6.69%/年。社会资本享受高铁运营分红和财政可行性缺口补贴。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通过基金参与PPP容易产生“明股实债”的现象,这实际上会增加政府的隐形负债风险。

  李竞一告诉记者:“邮储银行的项目,名义上是股权投资,但实际上政府给的是固定回报,那这就是一个‘借钱’的项目。我们接触的很多银行都有动这个心思,希望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进去,最后顺顺当当把钱拿回来。”

  “明股实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分期回购股权,这是明显的‘明股实债’,已经发文要清理了;二是‘小股大债’,打擦边球。用一小部分资金成为公司小股东,由于股东之间可以借债,再给别的股东大量借债,最终股权平价回购即可,但通过借债得到较高回报;三是按照股权比例分享回报,但是回报不足的部分由财政全额兜底,可以说回报的金额与项目公司的营利情况没有任何关系。”李竞一表示:“这种方式非常具有隐蔽性,但也是非常典型和明确的‘明股实债’。”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周岳表示,PPP项目“明股实债”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在目前情况下使得各方利益都能得到兼顾的方式,在基础设施投资这个领域,真正的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

  对于银行参与PPP的收益问题,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坦言,过去给融资平台贷款的综合收益可能在基准利率上浮30%至50%左右,这包括贷款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存款所带来的综合回报,但是现在PPP项目的综合回报相对还是要低一些。

  虽然回报并不很高,银行仍热衷参与。对此诸蜀宁表示,相对于投资回报,银行更担心项目风险。从长远来看,优质的政府项目一定是稀缺资源,相对风险较低,收益比较稳定,因此,PPP项目才如此受到银行资金的追捧。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也表示,在43号文发布之后,银行能与政府项目发生关系的渠道十分有限,除了参与地方政府债发行,就是参与PPP项目,因此PPP项目是银行必须要争取的项目。

  不过,周岳分析称,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也面临着期限错配和信用风险,PPP项目大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融资周期较一般工商企业贷款更长,对于主要以中短期存款为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PPP项目涉及地方政府、项目公司等多个主体,相关主体对于契约的遵守情况直接影响项目现金流、盈利能力和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

  李竞一也认为,在分享PPP的盛宴中,银行实际上是以一个很矛盾的形象出现的。“现在政府背书的项目大量萎缩,不得已要转向PPP,但由于PPP主要是项目融资,很多项目基础的交易结构打造的不扎实、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并且没有了政府信用的兜底,对于项目的主要出资人银行来说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银行既想参与,又很审慎、不想承担风险。” 他表示。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