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国企改革酝酿并购重组大潮

发布日期:2015-05-19来源:中国证券网编辑:张兰

[摘要]

  国务院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意见明确,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制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出台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的期盼,值得期待。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一系列文件出台时点正在临近,年底前意见中列明的文件将陆续出台。”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重要文件的出台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并购重组起到明显推动作用。

  产能过剩倒逼改革

  2015年国企改革将全面推进、落地,国资体系瘦身将是一大任务,国企发展模式将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下一步,建筑、电力、铁路等产能过剩行业众多国企央企,将面临大规模合并重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国企兼并重组报告》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活跃度和交易规模整体上在波动中呈攀升态势,并购案例数由2008年的18起增长到2014年的481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2.9%;国企并购交易量也逐年攀升,2014年并购规模已超三百亿美元。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式的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政策要素、资源要素、资本要素等需要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主导产业需要进行重构。在此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产业重组、构建规模经济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2015年下半年将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兼并重组浪潮。首先,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决定了部分央企的合并重组是大概率事件。其次,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会促进行业内央企的重组整合。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让高铁走出去,更主要的是展现了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能力,使更多行业成为受益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国务院批转的意见来看,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方案下发后,下一步将贯彻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来落实。国企改革与重点行业产能转型升级是有机结合起来的,通过国有企业重组来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在重组的过程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整体思路。未来,钢铁等产能过剩的国企改革或优先推进,同时也将加速行业的洗牌。

  “站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生命周期、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央企兼并重组将加快进行,并将是未来五年国企改革的重要主题。”中信证券认为,传统重资产行业国内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严重,受经济服务化以及生命周期影响,整合的迫切性最强烈,比如建筑、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电力、机械等。同时,以中间商品运输为主要市场的行业,受经济服务化影响,需求也会下降,也面临转向国际竞争的挑战,比如航运业。预计各行业整合路径大致是:建筑、发电设备、飞机制造同业合并,航运、造船、石油等专业化分工,有色、钢铁等上下游一体化。

  钢铁行业面临洗牌

  据中钢协最新一期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纳入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厂接近半数处于亏损,亏损企业数量达到50户,亏损额达103.55亿元。另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81.3亿元,同比下降36%。

  在行业不景气及公司业绩迅速滑落的背景下,一些钢铁企业纷纷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自救。近期,就有首钢股份、三钢闽光、西宁特钢等股票停牌。其中,首钢股份5月8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首钢总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并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这已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进行的第二轮重组。

  “钢铁产业正身处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整个行业必须要在企业数量上做减法,在行业集中度上做加法,才能有经济效益的乘法,走出困境。随着行业产能进一步去化,行业将出现更多的兼并重组事件,未来5-10年内行业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兼并重组。”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今年3月20日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至5家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有望在6月份之前出台。该计划的目标是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家-3家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促进兼并重组,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此外,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推进区域企业重组整合,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困难企业资产重组;结合“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优等企业走出去,并鼓励与下游用钢企业一起走出去。

  据了解,钢铁行业目前有鞍钢集团、宝钢集团、武钢集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中钢集团等5家央企。其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以新材料和技术研发为主,中国中钢集团以贸易为主,其他三家以钢铁生产为主。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钢铁行业整合路径或有两条:一是中国钢研科技和中钢集团分别与其中的一家整合,形成3家生产企业主导的市场结构;二是三家钢铁生产企业合并成两家,中国钢研科技和中钢集团再分别与其中的一家整合,形成2家生产企业主导的市场结构。央企整合完成后,下一步可能是央企与地方国企的整合。

  稀土行业整合加速

  “稀土是一个资源性的产业,从对资源的掌控以及国家长远利益角度看,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也是有利的。”周放生表示。

  对于稀土行业的整合,国土资源部近期下发的《2015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中透露,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包头钢铁(集团)、厦门钨业股份、赣州稀土集团、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等六家稀土集团整合重组方案已经由有关部门批准备案,指标在省区总量指标中单列。

  实际上,去年我国六大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已经获得工信部批复,包钢稀土正式更名为北方稀土;另外,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五矿、广东稀土、中国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稀土大集团也已经开始着手整合工作。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年初曾表示,中国五矿等六大稀土集团将在2015年底前整合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苏波说,按照国务院要求,工信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国资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印发了《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指引》,分两批备案了中铝公司、中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中国五矿、广东稀土、中国南方稀土六家稀土大集团的组建方案。加快完成六大稀土集团实质性重组,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发展高端应用产业,从而培育中国稀土的核心竞争力。

  国海证券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稀土作为核心战略资源来进行保护和开发。掌握稀土的定价权,不仅具有经济上的重大价值,还兼具政治和外交上的战略意义。目前,六大稀土集团的整合模式虽然使得稀土市场开始从混乱走向有序,但它们之间的竞争还是在客观上弱化了稀土管控的执行力和定价权。从整合进程来看,六大稀土集团已经初步完成了对稀土开采许可证的收集,在今年的第一批开采指标占据了超过95%的份额。六大稀土集团的整合重组方案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后,将加速推进所在区域的稀土产能整合进程。未来,进一步将六大稀土集团整合成一个超级稀土集团才是实现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的最佳模式。

  中国交建并购整合提速

  在 “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大战略背景下,中国交建海内外并购整合正在提速。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交集团将大力推进内部专业化整合重组,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行业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专业公司和企业集团,推进有关专业板块分拆上市,打造若干个盈利能力强、品牌价值优、成长潜力大、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的上市公司。同时,稳步推进外部战略联盟和并购,铺开以交通设施为基础的投资并购重组工作,快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收购绿城之后,将整合集团旗下的中房地产、绿城地产、中交地产板块,并启动成立中交房地产有限公司。

  推进中交疏浚H股上市

  中国交建旗下中交国际近日完成收购澳大利亚约翰·霍兰德公司全部股权的交易,这是中国交建继收购美国F&G公司后的第二例跨国并购。收购完成后,约翰·霍兰德公司在铁路、隧道、水处理、环保及能源资源等领域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国交建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铁路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将为中国交建拓展轨道交通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交建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创造良机。

  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表示,此次收购将有效拓宽中交建主业范围,有利于促进“五商中交”战略的海外落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交建全球扩张的速度也会加快。

  目前中国交建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追踪了多类项目。目前重点跟踪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运河、资源开发、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工业投资、园区开发建设等。

  中国交建提出,实施“五商中交”发展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重组实现一体化发展,实现由“工”向“商”的转变,由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由传统优势向产融结合新优势转化。五年后,中国交建海外业务营业收入总体占比将达到35%以上,积极探索投融资利用方式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领域,探索绿地投资、股权投资、股权置换、参与股权基金,通过项目债券、资产证券化、发行永续债等多种方式,深化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推进财务公司和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信托等新业务开展,加速打造金融战略版图。

  近日中国交建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议案,同意中交疏浚境外上市的具体方案,建议后者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H股股数不少于发行后总股本的 15%,同时根据市场情况授予承销商不超过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中国交建董秘刘文生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做一些前期工作,尽快推进中交疏浚赴香港 IPO。由于疏浚行业的估值比较高,分拆疏浚业务上市将推动中国交建疏浚板块估值的提升,进而实现中国交建整体估值的提升。同时,本次分拆上市也将进一步推动中交疏浚“走出去”。由于疏浚业务国际份额比较小,独立上市对于打造成一个专业的疏浚公司是非常好的契机。

  成立中交房地产公司

  刘文生表示,集团收购绿城已完成交割,目前集团与九龙仓成为绿城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在收购绿城之后,将整合集团旗下的中房地产、绿城地产、中交地产板块,并启动成立中交房地产有限公司。去年初,集团在整合中房集团的业务的基础上提出,重新制定集团房地产业务发展规划,发展有特色的房地产业务,打造具有交通特色一体化、土地一二级联动的发展模式,并以海外地产为主攻方向,此次收购绿城就是该战略的体现。绿城的营运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将有力促进集团房地产板块的快速发展,并为实现房地产板块和其他业务板块联动以及拓展海外地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中交集团将抓紧研究具备上市潜力的业务及资产的重组整合,打造若干个盈利能力强、品牌价值优、成长潜力大、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的上市公司。整合完成后,集团将形成以上市公司中国交建为核心、中交疏浚、中交投资运营、中交地产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专业上市公司或企业集团构成的组织体系,个别不能分拆上市的业务也都作为单独的板块单元管理,基本具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营特点和投资运营实力,实现由母公司体制下的产业集团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运作集团转变。

  国企改革题材表现可期

  承接上周五分化走势,18日A股“二八分化”现象显著加剧。行业板块方面,以金融、钢铁为代表的权重板块跌幅集体靠前;题材概念方面,央企重组指数跌幅居首,并与沪股通50指数、粤港澳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概念一道成为全天为数不多的下跌概念板块。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从市场风格演化方向看,以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等主题为支撑的蓝筹品种短线承压,近期或有进一步回调可能,但改革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逻辑依旧,这意味着调整或应以上涨中继来理解,待技术面、心理面、基本面因素得到夯实,后市仍有表现空间。

  “中”字头暂受冷落

  昨日A股重心进一步偏向中小盘股,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盘中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单日成交额也小幅放量。与之相对,沪综指破位下跌,收盘报4283.49点,市场成交额也环比减少。其中,蓝筹股尤其是蓝筹权重股成为此番下跌的“急先锋”。

  个股方面,中国铝业、五矿发展、五矿稀土、一汽轿车跌幅较大,分别下跌8.63%、6.55%、6.15%、4.69%。此外,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铁二局、中国联通、中国电建等诸多“中”字头企业集体下跌。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中”字头品种不仅普遍盘子偏大,且几乎都是国资改革浪潮下的热门品种。

  事实上,自上周大盘从4500点高位滑落,针对“中”字头权重股,以及改革热点较为集中的行业板块,两融市场已经表现出热情降温、加速去杠杆的明显趋势。 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昨日出现融资净偿还的板块绝大多数为非银、银行、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前期改革利好释放较为充分的领域,具体金额分别为14.92 亿元、12.30亿元、5.67亿元和3.41亿元;近一周以来,诸如中国南车、中国重工、中国建筑、中国联通、中国铁建区间融资净流出金额分别达6.32亿元、6.20亿元、6.07亿元、4.72亿元和4.60亿元。

  央企面临价值重估

  分析人士认为,国资改革与此轮牛市息息相关,改革深化和流动性宽松是支撑此轮牛市的两大引擎,而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国资改革。光大证券认为,随着央企集团内资产重组和股权激励继续推进,二级市场也一直在觊觎高端制造类央企上市公司体外的优质资产。

  国海证券也认为,央企整合也给央企自身带来价值重估机会,通过重新整合,央企将显著受益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处于经营困境中的央企通过合并,可以有效控制产能,使市场供给逐步达到均衡,从亏损企业变为稳定盈利企业;二是从“走出去”战略考量,央企合并规避了内部恶性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易占得先机,更多订单也给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双重增长;三是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费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随着未来国资改革提速,此类股票势必还有很大估值上升空间。鉴于国企改革相关方案出台在即,银河证券表示,继续看好该主题投资概念。另外,受益于高层大力推动中国核电加快“走出去” 和核电重启进程加速等因素叠加影响,银河证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与核电相关的国企标的。中银国际则认为,资产证券化跃升为汽车行业国企改革最明显的投资主线,其中机遇值得深度挖掘。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