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亚投行员工全球招聘,对腐败“零容忍”

发布日期:2015-03-23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22日上午在北京开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年会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说,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干、廉洁、绿色,将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度,并致力于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亚投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金立群说,中方倡导建立亚投行,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客观需要,中国将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和多赢之举。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

  金立群说,不久前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将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中第一个西方大国。随后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国家也都提出申请,正在履行相关程序。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请成为创始国的截止日期,最终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会超过35个。

  对于西方关注的亚投行今后运营标准和保障政策等问题,金立群说,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干、廉洁、绿色。亚投行将是高度精简的机构,专业人员全球招聘,坚决杜绝机构臃肿;将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度;将促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

  “亚投行未来在从事基础设施投资中,将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会重视搬迁居民的利益。”他说。

  此外,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将是由所有成员国通力合作共创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将会广泛代表各个成员国的利益,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发展机构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作为国际机构,我们重视亚洲地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利益,欢迎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一起合作,共享亚洲地区发展的丰厚的收获。”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将永远是一个公开、透明、包容的国际机构。

  ■亮点

  周小川:今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针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宽松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货币政策仍是相当稳健的。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增长,也要促进结构改革。中国4年前就提出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将通过改革努力推进这一目标实现。谈及今年的改革任务,周小川提了三方面。第一,要使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第二,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第三,考虑有关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进一步审视《外汇管理条例》,并推进新一轮修改。

  连维良:7%的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客观实际

  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整到7%左右,既考虑了国际环境的影响,也考虑了就业、收入等民生需要,并兼顾了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要求,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相衔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办法在有效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