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消息称红沿河二期将重启,核电有望迎建设潮

发布日期:2015-03-04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红沿河(核电站)五、六号核电机组目前已经得到国务院的通过。”3月3日,一位接近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说。

  最近,有传言称,由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红沿河核电站上述两台核电机组,已经得到国务院的通过。

  “目前最终手续尚未全部走完。”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的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分别是中广核、中电投和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其中,前两者各占有45%的股份。

  多位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还没有接到项目开工建设的正式通知。不过,他们表示,这两台机组离重启就差一步。

  核电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核电项目开工建设的一般程序是,在国务院对项目通过后,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向项目业主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发布通知文件,随后,国家核安全局将给项目颁发建设许可证。

  公开资料显示,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中的1、2号机组已并网发电,3、4号机组处于建设期,有望在今年正式投入商运。2010年,该核电站二期工程的5、6号机组二期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开展前期工作,同年,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规划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但因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难的影响而暂停。

  红沿核核电站二期工程即将重启是必然的。2014年8月,中国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称: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适时启动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

  受访者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将在今年加快核电建设的步伐,核电建设将迎来获得审批的高潮。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随着5台核电机组的陆续投运,中国共投运22台核电机组,总装机2010万千瓦,发电量1280亿千瓦时,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

  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在2015年前,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到2020年前,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核电专家温鸿钧此前撰文称,现在“十二五”时间已经不多,预计到2015年底总装机约为3000万千瓦,规划中的4000万千瓦是绝无实现的可能。

  他“预计到2015年底总装机约为3000万千瓦”。按照这种说法,中国总共需要在2015年投入10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以达到2015年前中国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的目标。

  目前,以一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总造价约为120亿元人民币计算,1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需要投入1200亿元人民币。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作出加快核电建设的决心。

  “现在看来只能采取集中审批、快速上马的办法,但人们对此做法的正确性和风险存有疑虑,或许会另找机会再调。”温鸿钧认为,“计划目标的适度调整是计划中常见的,实事求是,该调就调,不必强求。”

  3月3日,似乎是受到当天有关红沿河二期工程即将重启的消息的影响,众多核电概念股在中午即将收盘时突然大幅度飙升。但在午后开盘时,这种走势很快就砸了下来。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在建设核电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核电安全的管理。“我们需要谨慎再谨慎。”他说。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