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村镇银行放贷出新:首宗“银行担保P2P”待审

发布日期:2014-11-13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已收到广东银监局通知,业务暂停,等候银监会的进一步意见。”广州从化柳银村镇银行(下称“柳银村镇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首宗“银行担保P2P”业务的最新状况。

  在他看来,这项业务是在合乎现有条例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一根“救命稻草”,可借P2P平台为授信业务提供融资而不影响存贷比。但上月一篇媒体报道使该业务引起监管层注意,现正对其进行评估,后续能否放行尚难预料。

  该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这一新业务的流程:首先由村镇银行向P2P平台推荐其授信客户作为借款人,平台募集网络投资者资金提供融资,再由村镇银行出具融资性保函,为投资者的本息兑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银行的风控分两块。一是针对借款人,要负责前期尽调、贷后管理和资金回收;二是针对P2P,要选择知根知底、业务合规的平台。”前述负责人说,为了防止平台卷款跑路,该行还设置了“全额保证金制度”。假设平台向投资者发出总额100万元的借款标,则平台亦需向银行缴纳100万元保证金;等募资完毕、资金交付给借款人后,保证金才解除冻结,可循环使用。

  经此设计,P2P实际上可成为柳银村镇银行的募资通道:投资者视银行信用而出资,资金用于银行授信客户,给予投资者11%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除该行外,国内尚未见类似合作模式的披露。

  今年10月,柳银村镇银行先后与P2P平台“贷贷网”、“融资易”合作尝试该模式,其中在融资易达成600多万元的融资;随后又与广州另一平台“壹宝贷”签订协议,但尚未放款就被地方银监局暂停。

  前述负责人表示,借道P2P是不得已而为之。“村镇银行没有品牌、网点优势,基本吸不到储户存款,只能做本地机构存款。”

  这带来两大约束:其一,村镇银行开业5年后要正式接受存贷比考核,75%红线极大限制其放款能力;其二,传闻存款保险制度仅对50万以内存款作保,而机构存款多为大额资金,届时极可能为了安全转存到大型银行。柳银村镇银行负责人认为,这将对行业带来重大打击,“必须另寻出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获的数据,广东36家村镇银行今年三季度末的存款余额为155.9亿元、贷款余额144.1亿元,凭此估算存贷比约为92.4%;广州7家村镇银行中,有4家的贷款余额大于存款余额,开业5年内存贷比降到75%的压力不小。

  “有些银行为了吸存,甚至发行理财产品投自家存款,但我们没有做理财的资质。”前述负责人说。

  通过P2P募资放贷,柳银村镇银行不必占用贷款额度,亦不需拨备,但开具融资性保函要全额计提风险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与放贷等同。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北认为,该模式结合金融机构风控优势和P2P平台的募资能力,是多方得益的合作。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飚表示,这一模式与“银租合作”本质一致:“银行没有信贷额度,就把授信客户推荐给融资租赁公司,由银行出具担保。”唯一不同在于,银租合作中,融资性保函对应一笔贷款合同;而柳银村镇银行的业务中,融资性保函对应同一批次的多份合同。“从民法出发,这种担保同样有效,业务不存在明显的法律障碍。”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