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中国—东盟将加强物流通道建设

发布日期:2014-09-19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构想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物流通道建设,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加适宜的政策环境。

  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就此开启。几百年来,中国—东盟之间的物流合作之旅从不曾中断。

  2014年,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提出,区域内物流合作迎来全新的机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共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中国—东盟物流合作面临着众多抓手。

  海上丝路带来重大机遇

  正如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所说,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东盟之间的物流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物流合作的前提是强劲的贸易发展势头。据统计,201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436.1亿美元,为10年前的5倍多,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面临宝贵机会,处于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位置的广西当仁不让,承担起共建新丝路物流枢纽的使命。

  “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物流枢纽夯实了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平表示。

  “为了共同构建新丝路的物流枢纽,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推进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李彦平如此描述广西的具体任务。

  不可回避的是,当前中国—东盟物流合作中,也存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国内企业外贸成本增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不断下降等问题。

  而在广西玉林市市长苏海棠看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构想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物流通道建设,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加适宜的政策环境。“随着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东盟物流合作的制约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

  物流合作抓手众多

  “真正意义上物流合作的缺乏正成为制约中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的一大瓶颈。”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毅强调。

  王德生建议,要利用中国—东盟物流合作互补性和关联性强、合作基础坚实的优势,充分挖掘物流发展潜力,应重点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合作,并开展物流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协同和保证高效率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物流标准还不尽统一,中国正在筹划以标准托盘和共同配送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东盟各国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可以考虑在双边贸易量较大的重点领域联合开展跨国调研,积极开发兼顾各国国情的物流标准,逐步形成有利于整个区域高效运作的标准体系。”王德生指出。

  戴毅也建议,中国—东盟应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合作,共同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国家之间的政策对接和协调统一非常重要,中国和东盟各成员首先应该努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法制化环境,并且在政策上加强行业规划,推动物流标准化,消除物流合作的技术障碍。”戴毅表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补充道,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要充分重视铁路的机会。“物流体系必须关注铁路体系的建设,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要解决好分工合作。”戴定一说,“铁路运输本身竞争力强,并且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带的建设,当前中国的产业政策也把铁路运输当作重点,航空和海运很难与之相比。”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