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按照“完善功能、改造环境、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结合“四城同创”(即: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省级生态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以“三增、三治”、“三线三边”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六项行动”,着力解决县城存在的“脏、乱、差”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生态优美、创业宜居、品质生活之城。
实施规划提升行动
当涂县严格执行《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强化规划在县城建设中的先导性、综合性、基础性作用,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高档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
委托南京市城乡规划院认真做好第三轮《当涂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 2030)》编制。高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了县城综合交通、排水、消防、防洪排涝等9个专项规划。
同时,坚持“阳光规划,和谐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评审动态管理机制,严把“四关”,做到“五个一线现场”。目前,该县投资约8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规划展示馆已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同时,积极筹建信息化平台,推进网上申请与审批。
实施整洁行动
严格落实机械“一日两清扫”,加大机械、人工清扫力度,对外围灰尘重的路段作业模式由原来的每日2次冲洗、3次洒水调整为每日5次洒水,提高路面灰尘的清扫洁净度,城区和外围共冲洗1027车次;对所有路段进行不间断的循环洒水,洒水降尘共计4921车次;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66%以上。
加强建筑扬尘动态巡查,对全县城区在建项目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在建工程35个,受检施工企业28家,下达限期、停工整改通知6份。将城区划分为3个“大网格”、19个“小网格”,把市容秩序、“牛皮癣”乱涂乱画、“门前三包”、非机动车停放等具体任务细化给具体的路段管理人员,构建了全方位网格化管理模式。
实施畅通行动
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强化流动摊点治理,安置餐饮流动摊点67户;划定翠竹广场、梅塘路摊点安置区域,指导成立摊点群自治委员会,实行摊点群集中统一管理;设立31处临时性瓜果摊点;全县建设交通道路电子视频监控点474个,实现县城区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被评为县域城镇公安智能交通(ITS)应用建设模式全国示范点。
为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构建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并投入运行,在县城主城区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43个,投入公共自行车800辆,安装锁车器桩1000个。
实施拆违行动
将县城建成区和规划区划为4大片,设有专职巡查员,实行徒步巡查,并把日常巡查与错时巡查相结合,加强巡查力度和密度。坚持实行违法建设自拆、助拆、强拆“三部曲”,确保零违建的目标。
将整治老旧小区存量乱搭乱建、城区楼顶违建、围挡内违建以及拆除施工的临时工棚作为重点,目前开展存量乱搭建专项整治行动12次,拆除南寺西路、西苑小区等老旧小区存量乱搭建81处、面积约670平方米;对城区内19个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摄像固定,建立楼顶违建电子台账,拆除楼顶违建12处,面积420平方米。对城区所有门面围挡作业、施工装潢进行深入巡查,现已对6户围挡内违建进行了拆除、面积78平方米;对鉴定不符合规划审批要求建设的临时工棚,依法予以拆除,共拆除类似工棚11处、面积550平方米。
实施绿化提升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
按照道路景观化、景观园林化、园林生态化的要求,启动建设白纻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襄城河、环姑溪河、青山河城市景观带;建成314省道、青山大道绿色森林长廊等。
2014年以来,县城新增园林绿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园林绿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同时,扎实开展园林绿化提升精品示范工作,着力打造6万平方米的太白广场和10.2万平方米的襄城河公园2个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同时,对县城区园林绿化实行市场化养护,养护面积达133.7万平方米。
实施出口整治行动
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将县城出入口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及广告治理作为重点内容,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县城周边、县城出入口周边进行“地毯式”摸排、登记,对摸排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责任人,并安排人员对县城周边、公路沿线交叉处等垃圾、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清理。
同时,为巩固整治成效,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清理,确保整治“不反弹”。截至目前,共计投入2122人次、农用车340车次、推土机6台班、挖机298小时,清理卫生死角362处,无人管辖区域的积存垃圾1830余吨,平整10400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350处、乱涂乱画11000处。县城出入口的脏、乱、差等现象基本消失,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从构建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预警五个阶段开展了对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设计出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并成功投入使用。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