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行业要闻

“用工荒”成施工企业硬伤

发布日期:2015-03-16来源:本站编辑:伏牛山

[摘要]

  企业“用工荒”现状

  新疆建设兵团建筑业自2008年以来,“民工荒”尤其是“技工荒”问题,在兵团各建筑企业相继凸现,2010年春季,“招工行情”似乎更为严峻,民工荒也比往年任何一年来势都要凶猛。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新疆迎来了新一轮投资和工程建设高潮,工程量越大的企业缺口越严重,人工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种用工短缺是企业的“硬伤”,给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建筑施工企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兵团统计局数据显示,“用工荒”的荒火已经开始在兵团建筑企业蔓延,整体农民工数量不足,其中泥瓦工、水电工和钢筋工、装饰装修等专业工种都存在用工缺口。新生代农民工不愿进入建筑业务工的趋势也日益显现,岁数偏大的数量较多,人工价格也开始节节攀升,2009的工价行情是小工60~80元/天,技术工100~120元/天;而今年同期的小工是80~120元/天,技术工150~180元/天,甚至10月份在兵团建工集团承接的喀和铁路项目抹灰工劳务市场价达到250元/天。

  “用工荒”成因分析

  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兵团建筑业工程任务多数处在新疆、我国西部地区或新疆周边的东亚国家,路途遥远,并受安全环境、气候环境(新疆每年正常施工期8~10个月)等因素影响,农民工有畏惧思想。这些地区人均消费指数逐年增高,劳动力价格虽有涨幅,但相对实际收入增速却落后于其他地区。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调查建筑业中小企业“用工荒”尤为突出。其原因,普遍存在劳动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和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一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用工荒”不可避免。

  思想观念变化。新一代农民工尤其是技工十分短缺。80后和90后逐渐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都与自己的父辈有很大不同,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自由时间、工作轻松度等,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建筑业,活太苦、钱太少导致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种招工更难。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去学技术工种,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去当技工。

  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进城后对自己的定位是“工”而不是“农”,他们也最反感“农民工”这一称呼。对于他们来说,稳定的工作,完善的福利和企业文化带来的归属感显然更有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建筑企业提供的一年一定的短期用工的方式,脏累险差的工作条件,缺乏长期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难以取得城镇户口等问题,都难以为农民工带来归属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

  国家在农村推出的惠农政策增多。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2010年“1号文件”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加大了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有所增加,另外国家允许大型国有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的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闲散农民,他们单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生活了。随着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的加快,乡镇、街道等的工程量都较往年有所增加,用工量也就跟着增加。在工资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农民工就不会舍近求远外出务工。在一些地方,务农的收入已经和外出打工没什么区别了。

  以上种种原因致使目前选择自主创业或就近择业的农民增多,一方面可以务农,照顾到家人,另一方面可以有务农以外的收入,由于收入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

  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带动了一轮建设热潮,各地开工量都有明显上升。在供应方面,部分农民工选择回归农业或是选择其他行业,在需求方面,今年的建筑业全面开花,劳动力需求大增。供应量收缩而需求量增加,农民工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富裕”资源,变成了要靠提高价格、改善待遇来吸引的“紧俏”资源,劳务市场正悄然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信息不畅通,民工无序流动。企业招普工,主要是通过张贴招工广告、内部员工引荐、与技校联系、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招聘等方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到各公司的招聘信息。内部引荐数量有限、职业介绍信息不可靠,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城市的企业招不到工人,因信息不通,招工难与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出现。

  破解“用工荒”对策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民工待遇。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尊重其农民工价值,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工费上应充分考虑路途遥远、有效施工期短和劳动力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制定工费标准。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提高人工费预算价格,改变预算定额中人工费长期偏低的现象。企业应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提高劳务用工价格,同时要加大劳务费结算和支付排查力度,加强劳务合同履约管理,保证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劳务费,要把农民工收入增加和劳务企业收入增加作为解决“用工荒”的重要经济措施加以落实。加强兵团屯垦戌边作用,兵团建筑企业是一个“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体制,是新疆维稳的力量之一,因此,兵团建筑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安全环境相对较好,为民工提供了安全环境保证。

  建立企业劳务站,打造长期稳定的作业层队伍。兵团建筑企业应成立自己的劳务站,并设立用工资源库,建立企业劳务信息网,与省市县劳动力信息网站互联互通,对项目用工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准确反映民工供需情况,组织民工有序使用。在用工中优选使用优秀施工队伍和劳务企业,坚持把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施工队伍作为用工主体,原则上不轻易使用新的队伍,从优先给任务、保证优秀队伍长年任务来源和感情上稳定优秀队伍,保证劳务队伍质量和人员稳定性。

  继续加强劳务基地的建设。依托工程项目和企业之间的劳务分包合同,由当地政府支持当地企业,以项目和企业为载体,把劳务基地“建实”。在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甘肃、江苏等省)建立劳务基地,与当地政府合作,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使基地能够切实解决总包企业劳务用工需求。

  境外工程劳务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随着兵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兵团建筑业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兵团建工集团海外工程市场份额占集团工程总量的38%,劳务用工管理是个难题。兵团建工集团通过与工程所属国政府部门沟通,劳务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境外部分劳务用工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自有技工培养制度。企业一方面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成建制外包队伍,一方面建设一定数量直接管理的施工队伍,尤其是专业性较高的自有队伍。同时,可以直接以农民合同工或劳务派遣工的形式招收和培养高技能或特殊工种工人。要用好职业教育这一重要“推手”,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工荒,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工荒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技术含量高岗位和重点工程由自有员工承担的用工制度改革,为务工人员建立同工同酬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以农民合同工为主体的骨干施工力量。

  立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企业应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作用。

  通过技术进步减少用工需求。推行建筑机械化、工厂化作业施工,通过技术进步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当民工荒持续发生,劳动力价格急剧上涨,采用手工劳动的成本数倍超过机械化作业的时候,机械化时代就自然到来了。例如:兵团建工师德坤建材公司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委员会合作,引进ASA房屋环保节能体系,该体系采用轻钢结构镶嵌ASA板,轻钢构件和ASA板实行工厂化生产,现场人工配合机械装配,该项目如得到推广,可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减低工费的特点。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推进民工队伍融合作用。企业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待农民工应与自由职工一样,完善的福利、政治待遇和企业文化带来的归属感显然更有吸引力。

  加强民工工费清欠工作,确保队伍稳定。企业欠农民工工费问题,目前已发展为社会普遍存在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民工工费清欠文件,但问题依然得不到彻底解决,究其根本原因为三角债问题,因此,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农民工工费清欠小组,同时,公司在年底前筹措专项资金,解决民工工费,保证企业社会形象,以稳定民工队伍和解决民工招聘问题。

【相关阅读】

ppp专题

管理案例

中交一航局:世界级跨海大桥岛隧墩施工建设

中交一航局:世界级跨海大桥岛隧墩施工建设中的技术创新管理

中交一航局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墩工程实践中,立足工程项目实际,整合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打造适应项目特点的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成功攻克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墩施工的关键技术工艺难题,研发和创造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跨海通道施工技术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